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家长忌语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这段话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认可,少一些批评。因此,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避免以下语言: 1.“你不听话,我告诉你们老师!”这种语言滥借师威慑服孩子,易使学生与老师产生隔阂,从而不相信家长的能力。可换成:“你想,你们老师是怎样教你的呢?”  相似文献   

2.
为了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体验被肯定的愉悦,体验成功的快乐,我们教师不要吝啬我们嘴中赞美的语言。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激励当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当中,他就学会了感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挖苦。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感激。我们的生活里就会多一个瓦特;多一个牛顿;多一个爱迪生。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我到一家美发连锁店洗头,碰到我9年前的学生章恒,他在那里做理发师,看见他,我不禁想起9年前的往事。 那年我刚调进五中,接手一个全校最“烂”的班,其中有一位学生叫章恒,是班上“金刚”人物之首,原任班主任告诉我,一定要先给他一个下马威,先训他一顿,把他的老底都揭出来,他就不敢欺负你了。然而还没来得及思考这番话,在第一天就职演说时,我的演讲就因他被迫中断了好几次。我喝道:“你给我站起来!”他却挑衅地说:“我不站,你又能怎样?”班上有几个学生在坏笑,有一个还向他竖起大拇指,就职演说就这样在尴尬中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恩惠     
《父亲的恩惠》写“愤世嫉俗”、“悲观厌世”、“看破了红尘”的他在号称“明镜长老”的僧人的指点下,终于感悟到人间真情的——父亲的恩惠。“父亲的恩惠就可以不算恩惠吗?”“父亲的养育之恩难道还不如一个馍?”“孩子,学会感恩吧,一个连父恩都不记得的人,怎会记得苍天给你的雨露、大地给你的五谷?怎会记得朋友移到你头顶的伞、路人给你的笑容?还有小鸟对你的歌唱、微风给你的爱抚……”文中的这几个反问句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  相似文献   

5.
相传在一个寺院里,一个师父教了很多弟子,其中一个弟子认为自己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就提出要下山。师父问他:“你什么都学会了吗?”弟子很坦诚地答道:“我什么都学会了。”这时,师父就对他说:“请你把厨房里  相似文献   

6.
刘德华:化学家,他研制了一种叫“忘情水”的东西,能使人一夜不流泪。阿杜: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竟然说“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够唯心吧!齐秦:动物保护者,“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任贤齐:黑帮老大,经常批评手下:“你总是心太软!”张学友:发型师,经常带我们“去吹吹风”。郭富城:偏执狂,“对你爱、爱、爱不完”,到底有没有完?莫文蔚:生物学家,她培育出“盛夏的果实”。田震:诗人,喜欢抒情,“好大一棵树”。赵传:最有自知之明的人,“我很丑”。王菲:不详,只知道她很有背景,连苏东坡都免费给她写歌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上纯属虚构…  相似文献   

7.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然而,亲朋好友更渴望真实的交流。腾讯QQ2005 beta3版增加的新功能——“共享地理位置”,给你带来了些许真实。当你自愿选用“共享地理位置”功能后,就可以让好友在你的头像提示里看到你所在城市的具体名称和天气情况。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吧!  相似文献   

8.
你儿时的生活是快乐的吗?你的孩子生活在你给他创造的氛围里是快乐的吗?你自己的求学经历充满快乐吗?你的学生在你给他创造的教育空间里是快乐的吗?——在这样的提问面前,你能够坦言自己是快乐的吗?如果正视现实,你不能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并无多少“快乐”可言。我们的教育,无论是来自家庭的,还是来自学校的,都没有把“快乐”确立为教育的主题。仔细深入省察来自家庭或学校教育的悲剧,我们不能不痛彻地呼唤:还教育以快乐!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编辑,你知道我最痛苦的是什么吗?缺作者?缺资源?错!对于我人才济济的泱泱大国来说,这都不是事儿!最让我纠结的,不是于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心仪的作者,而是当你终于找到他时,当我们畅快地谈完写作事宜,向他索要靓照时,他却尴尬回应:“Oh,我……平时不照相……”在这个各种美颜神器,各种自拍神器泛滥得我都不知道选什么的时代,朋友,你给我说你不照相?不过,就差临门一脚的事情是不可能就这样掉链子的.于是,经过三催四请五磨,我终于收到了一张勉强合格的照片,当然,那是在经历了以斑驳的白墙为背景的“反省照”,比例严重失调的“大头照”,还有光线黑得用PS都无法恢复的“暗黑系照片”之后.所以,作为资深……咳咳……摄影爱好者的我,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点小小的福利.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里,凡教过他的每一科的老师都摇着头说他是自甘落后。我们知道他天性聪明,至少别的同学能学会的,他也能学会,但是他却拒绝努力,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对他鼓励也好,批评也好,他都无动于衷。一天课后,我找他谈话,告诉他:“你的这次考试又是一塌糊涂,你不给我留一点儿余地。看来,只能给你打不及格了。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没什么可说的。”他往椅子上一靠,脸上露出嘲笑的表情,无所谓地说。他这么一说,我失望之极,只好挥挥手,让他走。他转身迈着轻松的步伐,潇潇洒洒地出了办公室。“天呀!这孩子怎么能这样?他难道就这样自暴自弃吗?谁还…  相似文献   

11.
"教之道,德为先."在曹永浩的教育字典里,教育之初衷在于斯,教育之幸福亦在于斯.在迄今为止18年的教育生涯里,曹永浩从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原东莞长安职校)一个普通的教师,班主任,德育处主任兼团委书记,副校长兼教务处主任,一直成长为该校的校长,而他始终坚持不变的就是德育的理念.于是,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全国中小学校长做培训时,他讲"教之道,德为先";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科研成果交流展示会上,他讲"情是德育最高境界,爱是德育最大智慧";在广东省师德标兵表彰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他讲"和学生在一起就是和幸福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2007,(10):26-26
同学们在听完童老师给大家找的有关英雄的评论以后,都开始学会思考了,哈哈。比如那个最调皮捣蛋的海元突然向童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的爸爸是警察,他逮很多坏人,帮助很多好人,算不算英雄?你刚才讲“不利已”、“奉献”什么的就是英雄,那我爸爸也是英雄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语文》2005,(4):17-17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有一天,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你看看里头藏着什么。”“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来,还是让我切给你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  相似文献   

14.
“说真话,抒真情”,为什么我们说了真话没有人相信,而编造的一个故事却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们离真实的写作究竟有多元?怎样才能说真话?本期洪劬颉老师和黄厚江先生就“写作的真实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如果你在写作中有什么困惑,不妨给两位老师写信:jsshhj@sina.com hongqujie@hotmail.com  相似文献   

15.
慎独     
一直很推崇这样一句话:在没人注意你的时候.你才是真实的自己,是的,我们生活在群体中,不免会被人“看”着,于是无形之中.我们给自己披了层外衣,我们学会彬彬有礼,学会温文尔雅.学会  相似文献   

16.
统计与真实     
就像阅读和书写一样,统计已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的必备常识.对此,著名统计学家C·R·劳(RAO)有很中肯的提醒:“对统计学的一知半解,常常造成不必要的上当受骗.”下面是三则例证.例1(G·polyh有关一个医生的趣闻)这个医生安慰他的病人说:“你患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病,患这种病的人只有十分之一能活下来.但是你不必担心.你到我这儿来看病是十分幸运的,因为最近有9个患你这种病的人到我这儿来治疗,他们都去世了.”分析最近“九分之九的死亡”,会因为有“十分之一能活”的统计数据,而使病人得到安慰吗?例2(引自国家统计局《调查技能教程》)由于将电…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曾指出:“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的教养、品位、地位的最真实写照.”学习服饰礼仪,学会服饰的搭配及在不同场合的穿着,会让你的工作得心应手,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黄金时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一个幼儿都是二块有待雕琢的璞玉.看若顽石的表层下面潜藏着耀眼的“闪光点”。我们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学会捕捉教育的契机.灵活多样又科学有效地从事教育工作.给每一个幼儿的成长提供充足的“阳光”.  相似文献   

19.
前几天拜访一位朋友,发现他正在与儿子抢吃一块巧克力,朋友先是跟儿子讲道理,让儿子分一半给他,儿子不干,朋友生气,儿子最后乖乖地分了一半给他。我感到奇怪,朋友是不喜欢吃巧克力的人,怎么今天破例了,朋友解释说:“我不爱吃巧克力,但我想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这句话说得真好!的确,回报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第一,它可以使孩子由回报父母变成回报他人和社会,从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都吝于付出,我们是无法指望他向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的。相反,一个从小懂得回报父母…  相似文献   

20.
感动了整个中国的深圳歌手丛飞的遭遇,给教育留下了沉重的反思,我们不仅扪心自问,教育最终给孩子留下了什么?教师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做一个知恩善报的人。笔者试从“感恩谁”和“如何培养感恩意识”两个方面谈点自己的看法。一、感恩谁1.感恩亲人。亲情是荒寂沙漠中的绿洲,无论你身在哪里,她都紧紧跟随着你,给你希望,给你力量;亲情是黑夜中的北极星,在你迷路的时候为你指明方向。而“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名字,母亲是只知奉献从不索取的代名词,母亲是拧满弦的老钟。“家”是心和身的归宿,“妈”是“三春晖”般最圣洁最无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