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5世纪,在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18个孩子。光是为了糊口,一家之主、当金匠的父亲丢勒几乎每天都要干上18个小时———或者在他的作坊,或者替他的邻居打零工。尽管家境如此困苦,但丢勒家年长的两兄弟都梦想当艺术家。不过他们很清楚,父亲在经济上绝无能力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送到纽伦堡的艺术学院去学习。经过夜晚床头无数次的私议之后,他们最后议定掷硬币———输者要到附近的矿井下矿四年,用他的收入供给到纽伦堡上学的兄弟;而胜者则在纽伦堡就学四年,然后用他出卖的作品收入支持他的兄弟上学,如果必要的话,也得下矿…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看到另一个孩子因为跌倒摔疼而哭,他也跟着哭了起来,或者吮吸着自己的拇指,看上去好像也很难过的样子。这样的情景我们很多人都遇到过。那个18个月大的孩子为什么会跟着摔倒的孩子哭呢?其实,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就是移情。移情(empathy),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不是学者或者政要,但每个月都有成百上千个团体、单位邀请他去演讲。他不是影视明星或者流行歌手,但不论在美国的哪个城市,只要他一出现,  相似文献   

4.
等待时机     
正一个人茫然地靠在一块大石头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这时,一个怪物从远处走过来问:"年轻人!你在做什么?""我在这儿等待时机。"他回答。"等待时机?哈哈!时机什么样,你知道吗?"怪物接着问他。年轻人回答说:"不知道。不过,听说时机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只要来到你身边,你就会走运,或者当官,或者发财,或者娶个漂亮老婆,或者……反正,美极了。"  相似文献   

5.
石勇 《中学生百科》2011,(27):31-32
人类经常会碰到类似的问题:假如杀死一个人可以挽救4个人的死亡,那么,这是否被允许?来看一个故事。18世纪,在一艘由英国开往美洲大陆的船上,一共有5个人。船上的粮食已经吃完,而他们还看不到美洲大陆的海岸线。一个痛苦的现实摆在了这5个人的眼前:或者杀死其中的一个人,把他拿来充饥,从而让其中的4个人活到上岸,  相似文献   

6.
快活的娃娃     
吕丽娜 《顽皮娃娃》2009,(5):F0002-F0002,3-9
大部分时间里,娃娃都是个快活的孩子,特别爱笑。 每当吃到他最爱吃的煎鱼、汉堡包或者土豆泥时; 每当有人夸奖他乖、夸奖他懂礼貌或者夸奖他长得漂亮时;  相似文献   

7.
会飞 《良师》2011,(11):38-38
儿子在英国上了半年学,学校通知开家长会。开家长会的通知是放在儿子的书包里带回来的。通知单上表明让家长可以选择两个时间,或者是18号的下午4:40,或者是18号的下午5:40。我很纳闷,家长会还要分两拨开吗?  相似文献   

8.
儿子在英国上了半年学,学校通知开家长会。开家长会的通知是放在儿子的书包里带回来的,通知单上表明让家长可以选择两个时间,或者是18号的下午4:40,或者是18号的下午5:40。我很纳闷,家长会还要分两拨开吗?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一起     
每周我至少和我的外孙布莱安一起度过几个小时的时光。我总是想尽办法为他制造一段特别的时光。我给他做他喜欢的食物——烤羊排和苹果馅饼,或者带他去吃他喜欢的汉堡,然后带他去看电影或者逛公园。回到家后就一起做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到楼下进行玩具汽车比赛。玩累了,我们就读一些幽默或者恐怖的书。布莱安在这些活动中都很兴奋,我也是。  相似文献   

10.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杰出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贯穿于他的教育代表著作《爱弥尔》一书中。他提出以发展人的自然本性、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反对在教育上以统治阶级利益去规范人、以神的意志去压制人、或者借自然的规  相似文献   

11.
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他只要观看某一个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在当天或当天某个时候那个对象就成为他的一部分,或者继续许多年或一个个世纪连绵不已。  相似文献   

12.
梁勇 《家教指南》2008,(1):42-43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玩耍或者做游戏,因为他什么也不会。对此,他自己也显得很自卑。  相似文献   

13.
地狱的广告     
有个男人死了。他可以选择或者上天堂,或者下地狱。他先看到的是关于地狱的介绍,还有很多图片。 图片上展示的是一家家灯火辉煌的赌场、一排排门庭若市的酒吧和一群群花枝招展的女人,人们在那儿可以为所欲为,尽情享乐……  相似文献   

14.
郭振亚 《教学随笔》2008,(10):19-20
①一个年轻朋友,经常抱怨他那上高中的儿子"不争气",学习成绩"中下游",考不上大学,将来只能当个工人,或者外出当民工。②他的希望是儿子上大学,接着读硕士,读博士,将来做个科学家,或者做个高级工程师,起码是个技术员。"现在看来,希望落空了,成了泡影"。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您好! 我喜欢看报刊登载的法律方面的文章。在阅读这些文章时,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内容,即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而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请问,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是与未成年人的年龄、智力相适应呢? 读者李然  相似文献   

16.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杰出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贯穿于他的教育代表著作《爱弥尔》一书中.他提出以发展人的自然本性、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反对在教育上以统治阶级利益去规范人、以神的意志去压制人、或者借自然的规律来教导人.  相似文献   

17.
真正使培根的经验论哲学成为系统的经验论体系,对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唯物论哲学家、企图走中间路线的体谟、康德及现代西方各个经验哲学流派产生影响的杰出哲学家是洛克。国内外学者对洛克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认识是不够的。人们往往认为,洛克的主要贡献和历史影响是在政治理论、经济学和教育学等社会科学方面,许多有关洛克认识论的文章或者完全忽视了二者的关系,或对此仅予以轻描淡写,这样就可能片面理解他的认识论。或者忽视他的认识论中重视理性一面,得出洛克贬低或忽视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或者把他看成二元论者。洛克的哲学贡献不仅是英国革命的产物也是英国自然科学的产物.他对天赋观念的批判使经验论的基础更加稳固、对新科学运动起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开学之初,我就发现小望同学有点特别:那双隐藏在近视镜片后的眼睛,总是闪过一抹狡黠。当我注意他时,他便低着头,悄悄地抬眼从镜片上方看我;当我不看他时,他便肆无忌惮地环顾四周,甚至高声喧哗;而当我忍无可忍批评他时,他便做个鬼脸,或者吐吐舌头,或者捂嘴偷笑。我想,这可是一个“问题人物”。  相似文献   

19.
俊俊爸爸在麻将桌前鏖战,俊俊妈妈跟几个阿姨正聊得热火朝天……没有人在意俊俊做些什么。俊俊被彻底放了羊。俊俊喜欢这样的时刻,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他就可以在电脑前开开心心无所顾忌地玩他个天翻地覆,至于学习锻炼或者其他什么的,全都见鬼去吧!爸爸妈妈玩得忘乎所以,俊俊自然也乐得轻松。无  相似文献   

20.
梁羽生先生去世了,就在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那时候大家都忙着过年,因此他走得很安静。我以为他会埋骨天山或者南疆草原,结果他选择的是悉尼个公园里的墓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