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愈演愈烈的学术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术的圣洁和声誉,成为扼杀创新人才,危害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从社会失范理论角度看,学术腐败本质上是社会性道德失范在学术界的缩影,是部分学术研究人员道德滑坡的具体表现;从理性选择理论角度看,学术腐败是社会成员基于效益最大化原则的理性选择;从社会控制理论角度看,学术腐败现象从产生到逐渐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术腐败行为控制失误的必然结果。治理学术腐败要道德自律、制度他律双管齐下,通过制度创新,端正学术研究风气,强化学术道德建设,优化学术生态环境,规范学术研究行为。  相似文献   

2.
愈演愈烈的学术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术的圣洁和声誉,成为扼杀创新人才,危害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从社会失范理论角度看,学术腐败本质上是社会性道德失范在学术界的缩影,是部分学术研究人员道德滑坡的具体表现;从理性选择理论角度看,学术腐败是社会成员基于效益最大化原则的理性选择;从社会控制理论角度看,学术腐败现象从产生到逐渐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术腐败行为控制失误的必然结果。治理学术腐败要道德自律、制度他律双管齐下,通过制度创新,端正学术研究风气,强化学术道德建设,优化学术生态环境,规范学术研究行为。  相似文献   

3.
学术腐败防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时期,消极腐败现象不仅在政治与经济领域内滋生蔓延,还侵蚀学术研究,在学术界生根发芽。近些年来,经网络等媒体曝光的学术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对于形形色色的学术腐败现象,不仅社会民众奋力谴责,官方与学术界也积极努力予以打击和遏制,学术腐败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然而,学术腐败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几乎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如何防治学术腐败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内学术造假事件一再频发,学术腐败问题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何惩治学术腐败、规范学术行为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学术腐败是全球性的普遍问题,世界各国均有发生,如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舍恩事件"、韩国首尔大学的黄禹锡造假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雷诺考古造假事件等均属此列。当然,针对学术领域的这些不端行为,世界各国均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其中有些  相似文献   

5.
郭薇 《考试周刊》2007,(45):143-145
学术腐败现象在当今的学术界日益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律规制的缺失,没有统一的学术行为规范,知识产权法力度过小,缺少必要的行政制裁,刑事制裁涉及面过窄,几乎等同于无。要遏制学术腐败,加强法律的规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从立法角度探讨加强制裁学术腐败的可行性措施,行政法方面完善学术规范,强化学术惩戒制度;民法方面加强学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实施细则,加重法律责任;而在刑法方面引入学术犯罪概念,严厉制裁学术犯罪行为,从而寻求制约学术腐败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学术腐败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深恶痛绝而又屡禁不止的难题。前不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对一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结果,仅有两例“点名道姓”,其余全是“内部通报”。管理部门的“心慈手软”,非但不能起到教育当事人的作用,还可能引发学术界群体性诚信失守。对此,专家指出,必须多策并举,重治严防学术腐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学术腐败问题是我国当前学术界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防治学术腐败的基础,即学术的"源头"——研究生学术腐败问题入手来探讨此问题,旨在揭示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学风的问题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从“学风不正”到“学术腐败” ,丑闻越来越骇人听闻 ,引起的指责也越来越严厉。虽说有许多正直的学者一直都在默默地耕耘 ,整个学术界也并没有成为一潭浊水 ,但是这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情形决不能成为我们对学术腐败掉以轻心的借口 ,理由有二 :首先 ,学术乃天下公器 ,任何个人的学术活动都是整个学术界的组成部分 ,正如局部细胞的坏死终将导致整个生命的危险一样 ,部分人在学术活动中的不正当行为终将败坏整个中国学术界的声誉 ,我们必须对学术界腐败现象保持足够的警惕 ,正直的学者不能满足于…  相似文献   

9.
科研评价是高校业绩评价的重要内容。对于人文、社会学科研究者而言,科研评价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的撰写方面。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中国学术界学术腐败与学术泡沫的讨论不绝于耳,热点迭起,而学术腐败与学术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即是现行学术评价体制存在着重大不足,其中的一个具体方面就是全国高校学术期刊分类缺乏统一的规范体系,政出多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是一部在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方面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著作。该书就中国新时期学术发展史的3个阶段做了简要回顾,对学术腐败的现象进行了概括陈述,就学术界、管理界对学术规范、整治学术腐败等方面相应的对策也进行了探析。以学人来论述学问的个案论析,是其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11.
贪污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我国刑法对贪污罪按数额规定了相应的刑罚。刑法理论中在对贪污罪是否有最低数额的问题方面有较大的争议。对于贪污罪最低数额的确定,应当由司法机关根据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加以掌握,确定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不利于实现法律的目的。当然,这样也并不排除由有关部门根据各地的情况确定一个符合本地实际的数额标准。  相似文献   

12.
余三定主编的《当代学术史研究》是关于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它标志着中国学术界已经开始自觉对当代学术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其学术旨归在于"求是",可从三方面理解:一是对以前的学术成果进行客观切实的总结评判,包括对学者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定位;二是对一切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进行"除恶务尽"式的批判,肃清学术不良风气,还学术界一片净土;三是对学术发展的内外部规律进行分析探索,为学术自身的发展不断提供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出现的学风浮躁和学术腐败现象,既与学者个人的学术道德和素养有关,也与社会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有关,还与当前的人文心态和管理体制有关.要采取切实措施避免学风浮躁,遏制学术腐败,维护学术尊严,倡行学术诚信.学者要以德修身、为人师表,诚实撰文、守信处事;要建章立制、严明法度,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劳动和权益;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学术研究体制、学术评审制度及科研成果甄别、评价、公示与奖励机制;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和方法,严把学术论文发表关和学术专著出版关;加大新闻舆论媒体的监督、导向与揭露力度.  相似文献   

14.
学术文化环境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技进步和思想创新的重要条件。然而,我国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显然不利于我国"人才强国"和"自主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解决学术道德失范,需要发挥学术道德作用,促进学术健康发展;完善学术评价机制,促进评价的科学化;提高学术共同体素质,增强学术创新能力;健全法律规章制度,惩戒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学术研究的主阵地,也是学术失范的重灾区。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是学界的共同呼声。治理学术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才能标本兼治。而作为把高校学术研究成果推向社会的重要媒介,高校学报在强化学术道德建设、遏制学术腐败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高校学报应守土有责,从我做起,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学术编辑出版行为,勇于承担遏制学术不端的责任,大张旗鼓地倡导学术诚信。  相似文献   

16.
学术腐败造成了学术组织有机体的腐烂。在阐释学术腐败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危害的基础上,从学术本身对学术腐败产生学理进行了分析。在学术良知和学术腐败之间.只有学术守门人对于学术标准的责任担当,学术新人沉潜学术的不懈之求索,学术人对于学术至上、学术良知的共同坚守,才会使我们的学术家园坐落在干净的土地上,生长、繁盛出最有活力的学术创新之华美。  相似文献   

17.
论学术腐败的内在根源及社会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学术腐败的界定、危害性、内在根源以及社会控制等问题作出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学术资源分配中的利益失街、学术的“失范”、学术民主的匮乏等是产生学术腐败的内在原因,主张通过重树学术诚信之风、建立学术公正制度以及通过正确处理学术自由与学术自律、学术惩罚与学术宽容的关系,来战胜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18.
陈炽在《庸书》中揭露了晚清吏治腐败与官场弊病,要求改革官员选任考核制度,提出了官员养廉与治理官场腐败的若干建议,主张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官,仿设议院,公举乡官,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9.
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 遏制高校学术腐败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的缺陷是造成高校学术腐败的主要原因。高校学术委员会的学术评价,往往在高校内起到学术研究导向的指挥棒作用。当前,由于众多高校的学术委员会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其在学术评价时易出现错位,从而引发学术腐败。为此,亟需完善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以实现学术性目的为核心,并把促进学术创新、提高教师积极性、优化学术资源作为学术评价最终的依归,以革除学术不端产生的不良土壤。  相似文献   

20.
教育腐败的类型繁杂,花样层出不穷,危害巨大,已深受社会各界重视。本探讨了教育腐败的类型及其危害,分析了导致教育腐败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几种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