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被问到官员和记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时,他表示,国家的政策需要通过记者传递给公众,而公众监督政府则是通过各方面。其中包括记者。他强调,政府官员和新闻发言人要适应今天这样一个媒体时代,要乐意或者主动地和记者接触,请他们来传递政府的打算;同时也要乐意地接受记者的监督,官员要修养他的新闻观或者媒体观。  相似文献   

2.
王豪 《新闻三昧》2004,(5):30-30
“新闻发言人”是公共关系学里的概念。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职责是让政府、企业等公共机构与社会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施,有助于迅速传播政府政策、事实真相,避免流言流传,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开放的政府、政府官员必须通过媒体直接面对公众,学会“说话”、学会和公众沟通。2003年6月,经历“非  相似文献   

3.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只有20多年的时间。1983年,我国开始正式建设新闻发言人制度,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新闻发言人制度很好地满足了外宣和外交工作的需要。其后,我国在国务院、外交部、国务院部委和人民团体三个层次上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的“非典”是一个重要转折,它让新闻发布会突破了外交领域,直接推动了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普及化。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历史不长,发展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我们要积极努力,不断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防止新闻发言人制度助长新的形式主叉。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语言功力是新闻发言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新闻发言人的语言功力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发言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决定其言论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发言人的政治素养与政策水平为其言论起着导向和制衡作用;发言人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决定其言论内容的质量和分量;发言人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情感气质构成其独特的个性风格和人格魅力。对新闻发言人语言功力的研究,是当前党和政府执政公开化、民主化的需要,新闻发言人语言功力的提高,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5.
王展 《今传媒》2005,(7X):20-21
从2003年开始,“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开始成为热门话题。我国早在1983年就正式确立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全国各级政府部门迅速普及,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SARS肆虐中国的这场危机中,政府和公众都充分认识到了信息公开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作为信息公开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危机处理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术界开始了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系列研究,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了很多学科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发言人在危机报道中的话语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发言人在西方已有百年历史,在我国则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1983年出于对外宣传的需要,我国正式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SARS危机后,2004年末国务院新闻办集中公布了62个中央部委新闻发言人的名单和联系方式,赋予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对内信息发布职能。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从国务院新闻办、中央各部委到省市地方的三级新闻发言人体制架构。  相似文献   

7.
《新闻窗》2005,(5):14-14
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我省新闻发言人整体水平,8月8日至12日,国务院新闻办、省委宣传部和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了贵州省首届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参加培训班学员约80人,包括50家省级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和各市州地党委宣传部、外宣办有关负责人。同时,部分省级政府部门新闻发布工作联络员和省级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也旁听了培训班课程。  相似文献   

8.
《海南档案》2005,(3):16-16
江苏省档案局最近认真落实省委宣传部、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关于在全省设立新闻发言人规范新闻发布制度的意见》,正式设立新闻发言人,建立起权威、规范的档案新闻发布制度。省档案局明确一位副局长担任全省档案新闻发言人,并落实具体工作部门,  相似文献   

9.
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既是现代民主的需要,也是我国政治明建设进步的主要体现。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可以追溯到1983年,不过当时建立新闻发言人的主要目的局限于对外宣传,主体也局限于国务院、外交部和国务院各部委行政机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国家的一种宣传机制,它只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雏形。新闻发言人制度“飞入寻常巷陌家”是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也是在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10.
焦扬 《新闻记者》2004,(12):6-7
去年以来,全国各地在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培训新闻发言人和开展新闻发布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级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有13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公开了62个部委75名新闻发言人的联系方式,媒体也前所未有地将焦点集中在各个部委的新闻发言人身上。然而要想让新闻发言人制度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加强建立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据悉,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国省市自治区中,已制定新闻发布制度的有23个,已设立省级政府新闻发言人的有20个。  相似文献   

12.
如今,代表政府或其所供职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如何及时、准确、科学、有效地发布信息,已成为倍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新闻发言人是架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语言是新闻发言人跟媒体和有关的人沟通的重要载体.语言不仅是发言人及时、准确地向媒体和公众介绍政府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有关方针、政策、措施等信息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反映发言人的个性与人格、综合素质与才华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经由政府的大力提倡,2004年步入稳健发展阶段,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级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有13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媒体在对该制度争相报道的同时,也开始以更理性和成熟的态度看待政府这一重大举措。新闻传播理论界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宣讲现代传播理念,同时也将新闻发言人制度列为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前哨》2006,(4):78-78
《中国青年报》刊登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发言说,新闻发言人不能成为“摆设”。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已实行了4年,上至国务院各部委,下至市级政府各部门,都先后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有了,但运转得并不好。很多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基本上是“三缄其口”,常常拒绝接受新闻媒体采访,主动举办新闻吹风会更少。某些部门对外公布的新闻发言人电话竟是空号,或无人接听。新闻发言人以这种方式回避新闻媒体,阻碍了公众与政府的联系与沟通,还暴露出相关部门拒绝媒体和社会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敏 《新闻传播》2012,(5):126+128
我国的两会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重要的政策和信息发布平台,所以两会上的新闻发言人不仅成为联系政府和人民的桥梁,同时,更是向世界说明中国、让外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本文将以政协发言人赵启正为例谈新闻发言人的语言符号表达。  相似文献   

16.
新闻发言人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新闻发布人员,其实质是一种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政府、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政府或部门回答记的提问。发言人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工作集体,从事材料的收集和了解情况等工作。同时新闻发言人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合作沟通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7.
问题的提出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会渐成新闻学界关注的热点。关于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必要性、新闻发言人的素质、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的具体运作、外国的新闻发言人及其新闻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等,已有大量的论著。就在学界为新闻发言人及其制度额手称庆的时候,部分学者清醒地提出了如何规范新闻发言人及其制度的问题。在法治社会,对任何一项制度的最有效的、也是最终的规范手段是法律手段。本文将专门论证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约束新闻发言人的发言行为。虽然少数学者认为,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新闻执政①,…  相似文献   

18.
曾杰 《新闻采编》2004,(4):15-16
在电视上,人们时常会看到新闻发言人的身影,他们代表国家、政府或军队,就某一重要事件或介绍情况,或澄清事实,或表明原则立场,由于其身份特殊,新闻发言人往往能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如我国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美国军方发言人等等。或许是受此影响,国内有的省级政府部门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力图一统本部门的发言渠道,就政府工作直接与民众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传媒的尴尬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政府直接发言隐含着对传媒“代言”状况的某种不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于1983年正式确立。新闻发言人作为党和政府最直接的耳目喉舌,最权威的发布者,实现了政府的政务信息和重要新闻与社会的沟通。“7·23”甬温线高铁追尾事故后,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的言谈表现让人们再次关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困境、新闻发言人的修炼、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等问题。本文以此事件为切入点,谈谈笔者对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高芳 《记者摇篮》2004,(3):33-33
新闻发言人与节目主持人都是舆论宣传的代言人,都要时刻体现国家的立场,人民的感情和主流的意识。舆论是监督的利器,媒体是舆论的传播载体,而新闻发言人的立场观点则恰是媒体的内容。之所以有新闻发言人,就是为了避免小道消息,就是让媒体有主流政府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发言人与媒体中的某些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