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元化先生驾鹤西归,离我们远去了.在怀念先生的日子里,以往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也从记忆深处渐渐浮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 9月 6日 ,上海市档案馆召开巴金、王元化先生捐赠档案资料表彰会 ,巴老因病未能前来 ,王老偕同夫人张可女士出席了会议。此文即系王元化先生在会上的发言 ,经整理后请他本人过目 ,现发表在此。  相似文献   

3.
面孔     
王元化:为思想而生的知识人据《南方人物周刊》,5月9日,88岁的王元化先生走了。王元化生前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等职。终其一生,他的角色都是知识人,贯穿其一生的思想主线是自由,最  相似文献   

4.
著名学者王元化在他87岁生日之际,收到了来自家乡的一份特殊礼物:十卷本<王元化集>.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08,(11):5
据《南方人物周刊》,5月9日,88岁的王元化先生走了。王元化生前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等职。终其一生.他的角色都是知识人.贯穿其一生的思想主线是“自由”,最看重的学术品质是“思辨”。临终前,他嘱托弟子对下面这段话做点删节,写在华东师范大学王元化学馆门口的石头上。  相似文献   

6.
王元化先生是笔者素来尊敬的前辈学者之一。元化先生的书,笔者也多有拜读。近来于书肆中购得王先生的《思辨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一书。其中的“乙辑·第三七——读书抄”摘引了顾准先生1956年6月14日《日记》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李泽厚先生在接受《东方早报·书评周刊》采访时,对当年王元化先生提出的"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作了批评,认为这样两边都涉及,看起来正确,其实已无异于"正确的废话"。这引起了我的一点回忆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王元化先生的《文心雕龙讲疏》是在其《文心雕龙创作论》基础上形成的修订本。《文心雕龙讲疏》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中西文论附录的方法。其实,附录法并非新鲜事物,中国古人早已熟练操用此法,如阎若璩撰《古文尚书疏证》时就以附录法阐明观点。然而,王元化将此法做了新的开拓。在《文心雕龙讲疏》一书中,附  相似文献   

9.
5月9日,王元化先生归隐道山,学术界、思想界又一重镇坍塌!令人不胜唏嘘。 王元化虽然也从过政,但不是政界显赫人物,他的影响力没有越过学术、思想圈,因而也不是公众注目之星,但我们还是有理由怀念他—怀念一个人,是怀念他所代表的一个时代,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对一个作者的喜欢,是因为其作品往往引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启蒙老师张可王元化先生一生坎坷,做他的夫人可不容易。而我一生最敬重的张可老师,以自己的良好教养和高贵品性,成功地成为王元化先生一生至爱不渝的忠实伴侣。张可是我1951年考入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初级班A组时的表演课启蒙老师。她毕业于暨南大学外国文学系,专攻英国文学。18岁就翻译了奥尼尔的作品《早点前》,还亲自扮演该剧中的女主角,在上海法国夜总会演出时好评如潮。她还在《家》和《风雪夜归人》等剧里饰演过主角,很早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艺术才华。A组同学都以拥有张可老师而庆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