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什么白天过去是黑夜,黑夜过去又是白天?”“云在天上飘,它们要飘到哪里去?”“风停下来的时候,风到哪里去了?”孩子永远是好奇的。当一个孩子向大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大人真该庆幸,因为这肯定是个爱思考的孩子。而这本书,就是对这些难答的问题的最好回答。在书中,妈妈的回答十分生动,她说出了一个无处不在而又充满神秘感的原则,那就是万物循环,“物质不灭”。这是很有意义的,对孩子来说也是新奇有趣的。但这本书的真正妙处还不在这里,而在于那些图画。这些画线条简洁,色彩极为丰富,几乎每幅画都形成了很美的意境。这种意境具有抓住人心…  相似文献   
2.
3.
4.
有三位朋友——猫、松鼠和小鸭子,他们住在一起,生活协调极了,也美满极了:玩的时候,猫吹风笛,松鼠弹琴,鸭子唱歌;做饭的时候,猫切南瓜,松鼠搅拌汤,鸭子负责放盐;睡觉的时候,三个人一起钻进猫缝的被子,上面有松鼠绣的花边,里面是柔软的鸭毛……但故事也写出了这个美满组合的一场大冲突。光是写协调、美满,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故事;因为光看到美满,肯定只了解生活的表面,真正的生活不总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6.
刘绪源(以下简称刘):这段时间,“三国”很热。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再到今天的现实生活,被串到一起来谈,这就大大扩展了话题,也引发了很广泛的兴趣。能谈谈您对“三国”的看法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8.
多少年过去了——啊,已经有40多年了——我还忘不了那个豆沙月饼。一种懊恼无奈的心情,一种后悔和歉疚,仍隐隐沉  相似文献   
9.
少年与战争     
今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我到京参加了一个长篇小说座谈会,研讨一本战争题材作品《少年的荣耀》(希望出版社2014年版)。作者是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李东华,她自己没有战争生活经历,但把她父亲的生活了解得非常透,对抗战年代山东地区的农村生活也做了深入的了解,达到了感同身受的地步。她忠实于她所得到的生活素材,不胡编乱造,又加入了她对童年的理解,将自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李泽厚先生在接受《东方早报·书评周刊》采访时,对当年王元化先生提出的"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作了批评,认为这样两边都涉及,看起来正确,其实已无异于"正确的废话"。这引起了我的一点回忆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