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要有敏锐的市场眼光现代社会,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雀们最亲心的就是孩子的成才问题。尤其是年轻的父母,普遍感到缺少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经验,往往是家长陪着孩子学,下了不少功夫,孩子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学习上,可成绩还是不理想。近两年来,国家教育部又三令五申要为学生减轻负担,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出版工作者,当务之急是如何紧跟教育改革的方向,如何给广大家长和学生推荐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让全新的学习观念逐步走进课堂和家庭,是我们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务工,使得大批未成年孩子被迫留在家里,脱离了父母亲的直接监护,成为一种新型社会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留守儿童的数量一直在增长,据调查。这些儿童的成长,教育和心理健康等问题,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管理难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亟待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新化县农村中、小学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查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发现新化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欠缺,生活上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欠佳,心理问题较严重。并就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代,已相继进入而立之年,他们正式从孩子变成父母,从“小皇帝”成长为“监护人”。未来十年,随着越来越多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出生,由第—代独生父母养育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家庭将超过1000万个。有人担心,80后独生父母自己还是垮掉的、自私的、没有责任的一代,如何教育他们的下—代;也有人充满期待,因为他们是更重教育、更重自我、更具公民精神的—代。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常州市觅渡桥小学有一位家长是有十几年教龄的中学教师,但他却用棍棒教育了自己的孩子十多年,这触动了我们的思绪:中国有着3亿多儿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但许多家庭在教育问题上却存在着宽严失  相似文献   

5.
当初推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时候,决策者可能没有料到会出现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失独家庭。所谓"失独家庭"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家庭结构: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国家执行一胎化政策,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不幸,有些家庭,由于疾病、意外等原因,独生子女先于父母死亡,留下孤独无援的中老年父母。在中国,独生子女家庭为控制人口总量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研究数据表明,计划生育使中国目前的  相似文献   

6.
刘英 《大观周刊》2012,(34):286-286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村大部分孩子被留在农村,于是教育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由于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许多留守儿童出现了学习成绩下滑、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诸多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6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我国3.3亿个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已占有20.72%。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但引起了国内各界,而且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问题来自何方? 社会经济的高速运转,使人们愈来愈感到生存的危机,激烈的竞争,使家长和独生子女同时意识到要在社会中立足、并作出一定成绩,并非易事。因此,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被视为必然。这些过高的期望值,导致“拔苗助长”等一些不切实际的教育行为的发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矛盾的激化,就反映在家长的苦衷与孩子的苦恼上。  相似文献   

8.
杨艳秋 《大观周刊》2012,(30):180-180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教育孩子要从小做起,对小学语文而言,它不仅是工具性课程,而且对儿童的品格底蕴、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深思远虑,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做好奠基。  相似文献   

9.
韩乐乐 《大观周刊》2012,(10):127-127
语文学科的启蒙教育已由原来的学前教育延伸至“胎儿教育”;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把家庭语文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孩子上学以后,家长不遗余力地为孩子购买大量激发孩子识字、阅读、写作兴趣的语文读物,着力培养孩子会话、作文等语文能力,它为孩子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奠定了必备的基础。按照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现今的初中毕业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阅读、写作和会话等语言能力。基于有了这样的铺垫,我们有理由和信心提出:高中语文老师,请你用“放手——牵手——放手”的方式教语文。  相似文献   

10.
近代基督新教入华伊始,就更多地关注礼会问题,教会教育即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代表.教会教育不仅涵盖了幼稚闻、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而且涉及对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11.
张倩 《大观周刊》2012,(10):65-65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至今已有30余年,正是这30多年来独生子女父母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并冒着传统养老风险而生养一个子女,使中国摆脱了“人口危机”,实现了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顺利转变。政府应像管计划生育工作控制“生”的问题一样,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后续社会保障问题。即要强化独生子女养老事业(包括家庭养老)规则化、制度化的问题。妥善处理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消除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妇的后顾之忧,也是稳定我国低生育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赵晓会 《大观周刊》2011,(31):128-12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高教育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在的中国社会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与重视。一提到独生子女,很多人就会想到“小皇帝”、“小太阳”、“421综合症”等等词汇,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全面的理解,但是也从某个侧面暴露了中国社会独生子女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与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的影响一样,已经成为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多数孩子每天看电视时间达100分钟.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晚上黄金时段,4至14岁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1套的平均收视率2002年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节假日收看电视的儿童还会更多.也就是说,孩子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的12年内,已经修完了达到万小时的"电视教育".  相似文献   

14.
赵二丽 《大观周刊》2012,(12):238-238
学前教育是儿童从家庭开始走向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的十分重要的一步。几年的教育实践,我认为对学前班儿童进行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在传统的观念中,教育就是让孩子坐在桌前读某种教材或学习某些知识,除了教孩子背儿歌、识字、看百科、数数、做习题,再也想像不出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教孩子了。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儿童阅读存在阅读资源少、阅读环境缺失和阅读引导不足等问题。要进一步推广农村少儿阅读,需要多渠道增加农村儿童阅读资源,改善农村儿童阅读环境,加强对农村儿童的阅读引导。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有书读,爱读书,读好书,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田凤  彭燕秋 《大观周刊》2011,(21):83-84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独生子女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开始成长起来,并且他们的成长日益被社会关注。由于生活环境和在家庭所处的地位不同于其他非独生子女家庭,其心理状态和行为逐渐显示出了不同的特性。本文从城市独生子女的生活现状入手,分析造成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英国社区情报服务(Community Information Service)相当发达,几乎每个公共图书馆都有这项服务。图书馆以极大的热情和主动性为当地居民提供各种与生活有关的情报信息、专业指导、参考资料及咨询服务。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家庭、就业、教育、住房、健康卫生、保险、公民权利等问题。比如:你有了孩子,可以申请儿童福利金。你不知  相似文献   

18.
为了孩子,我们该做什么?──全国少儿期版工作会议侧记我国目的拥有十四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四亿二千万,独生产女家庭达八千万,到2000年,将涌现出一回六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是我们心中的希望,是祖国和家庭的未来。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孩子?我们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9.
罗燕  郭梁 《民生周刊》2023,(24):38-39
<正>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不仅各有其责,而且要分工合作,协同共育。教育孩子究竟是谁的责任?近年来,随着相关知识的普及和相关法律的完善,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非常明确,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不仅各有其责,而且要分工合作,协同共育。但三者权责不清、边界不明等问题依然存在,很多校家社合作“貌合心不合”,停留在形式上。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有3.67亿少年儿童,是世界上最大最为固定的电视收视群体。当代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成员里,孩子缺乏同龄人的交流对象,于是,加重了他们对电视的沉迷和依恋,使电视充当了儿童认知世界的重要渠道,所以也有人说现在的儿童是“电视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