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节目单1.小品《我家的"宫心计"》表演者:朱雨果的爸爸妈妈2.杂技《海洋馆的"约会"》表演者:海象嘟嘟小姐等3.魔术《小鸡去哪儿了》表演者:黄鼠狼和小鸡主编大叔:大家好,我是本次元旦晚会的主持人,主编大叔。2014年在成功和收获的喜悦中远去,2015年带着新的挑战来到我们身边,在这新旧交替的欢庆时刻,"创创"小编与"创粉"欢聚一堂,一起辞旧迎新,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2.
小明是数学科代表,他一直惦记着今天学校举办的庆国庆文娱演出的那个"数学魔术"的谜底. 他一回到家就告诉他爸爸:今天一位同学表演了一个"数学魔术",表演者要求大家把自己鞋子的尺码数乘以2加上40,然后乘以50,再加上7,最后减去自己出生的年份数.只要把计算结果告诉表演的同学,他能立即说出同学的岁数和他的鞋的尺码数.我们很惊讶,你说表演者为什么这样神奇呢?  相似文献   

3.
相信许多读者都从电视台的某些节目中看到过这样一些表演:在人的头上放上几块砖,然会用大铁锤猛击最上面的砖,结果是砖块断裂,而人却安然无恙.看前会心揪在一起,为表演者担心受怕,看后则会惊叹不已,认为表演者太神奇了,真是了不起.还有就是表演者仅用自己的一撮头发可以拉动一辆站有7个人的平板车.大家更会觉得此人了不起,对其敬佩不已.下面我们就用科学知识来揭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不时可见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表演一些所谓的捉鬼弄人的把戏。不明白的人还以为表演者真当有水平,或认为自己是鬼魂附体了,急于花钱消灾。其实是上了那些人的当。说穿了,他们表演的只不过是些魔术罢了,运用的是一些最简单不过的物理或化学原理。下面展示几个骗术,用化学原理来揭穿一下。  相似文献   

5.
小明是个魔术高手,今天他又在为大家表演魔术.小明:大家任意想一个数,不要告诉我是多少,接着我们按以下步骤计算.一、用a乘你想的数;二、加上b;三、除以c;四、减去  相似文献   

6.
木桶是大家生活中并不陌生的物品,它是用铁丝将长木板箍成一个底部密封的圆柱形容器,多用来盛水。善于总结经验的人就木桶盛水这一现象提出了三条原理:一是木桶装水的多少,不取决于长板而是取决于短板;二是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木板之间的紧密度;三是木板之间的紧密度取决于铁箍的松紧度。木桶原理看似很简单,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笔者认为,这三条原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也有一定指导意义。如果将一个班比喻为一只木桶,那么作为班的主体——学生便是组成木桶的那些长短不一的木板,而铁箍则是班集体对他们的约束力。先看第一条原理…  相似文献   

7.
表演者手拿一沓扑克牌 ,请一位观众背着表演者任意抽取一张牌 ,记住牌面的花色、点数之后 ,再由该观众将抽出的牌任意插到表演者所拿的那沓牌中 ,然后表演者或观众任意洗牌 ,直到观众满意为止 ,再由表演者将牌正面向上摊开并从中准确无误地找出那张抽牌 .整个过程中表演者没有偷看抽牌 ,更不需要像通常的猜牌游戏那样要事先记住许多牌的顺序 ,但猜中率却高达 1 0 0 % .下面让我们用数学的观点对该魔术“解密”吧 !依扑克牌牌面图案的对称性可将整副牌分为两类 :a类 :牌面图案呈中心对称图形 ,比如方片 4、红桃K、黑桃 8等等 ;b类 :牌面图案…  相似文献   

8.
表演者让助手用火柴将手绢点燃,并向空中扔去。同时把电灯关掉,这时手绢在空中燃烧着。待火灭后,拉开电灯,见手绢却完好如初,没有被烧坏。你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原来表演前先把手绢用水浸湿,握在手中,再放到酒精中蘸些酒精。酒精见火即燃烧起来,燃烧的不是手绢,而是酒精。魔术——火烧手绢@赖庆安  相似文献   

9.
夏倩 《天津教育》2005,(11):47-47
木桶是大家生活中并不陌生的物品,它是用铁丝将长木板箍成一个底部密封的圆柱形容器,多用来盛水。善于总结经验的人就木桶盛水这一现象提出了三条原理:一是木桶装水的多少,不取决于长板而是取决于短板;二是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木板之间的紧密度;三是木板之间的紧密度取决于铁箍的松紧度。木桶原理看似很简单,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笔者认为,这三条原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许多同学都会玩这样一个魔术: 任取27张扑克牌,让观众默记其中1张的花色和点数(不妨设这张牌为黑桃A).然后从下到上依次将牌分发给第1摞、第2摞、第3摞,分发完毕后,就让观众看一看三摞牌,确认黑桃A在三摞牌中的哪一摞.随后,将含黑桃A的一摞牌移动变为中间摞,然后从下到上依次将3摞牌叠在一起,至此称为1次操作.我们又进行第2次发牌、确认、移动、收牌,当观众第3次确认后,表演者立即就可以找出观众默记的那张牌.我们称此魔术为“三摞牌”.  相似文献   

11.
魔术俱乐部     
大家好,从这期开始,魔术俱乐部正式开张啦!魔术作为一项融科技、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智慧艺术,愈来愈多的受到少年朋友们的喜爱。同学们一定都看过魔术,它既神奇又有趣,是不是令人觉得变化无穷、不可思议?你们是否也想尝试着学习怎样变魔术? 魔术是假的,人人都知道。那大家怎么都爱看呢?这是因为魔术中包含了许多科学原理,比如:化学原理、物理原理、光学原理等等。总之,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学习魔术,激发好奇  相似文献   

12.
猜扑克牌是魔术表演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游戏,不论你记的是哪一张牌,表演者都能很快从众多牌中找出来。难道真的有魔术吗?其实并不是,只是表演者在运用数学知识罢了。  相似文献   

13.
由于魔术形成的神奇效果,引发了人们破译魔术的热潮,人们也许掌握了魔术的实体技巧,但是魔术的原理却很少被大家所了解,本文尝试从心理学角度,主要是从视错觉和认知错觉(注意力转移、操纵思维、改写记忆)两个大的方面来对魔术进行探讨,希望能让大家更加的了解心理学和魔术。  相似文献   

14.
杂技团在表演时有一个非常惊险的“顶盘”节目:表演者头顶一根长两米的木棒、上顶一个托盘,托盘上放了许多只盛满了冷水的玻璃杯,玻璃杯上放一块木板,木板上放着许多鸡蛋。只见表演者用手中的木棒对准木板快速地用力一击,观众的心随之一紧,都认为鸡蛋会随着木板落到地上跌得粉碎。可是,结果却有惊无险,木板被打掉了,鸡蛋却落到了玻璃杯里,因为杯里有水,所以鸡蛋不会跌碎。 在这个“顶盘”节目表演中,鸡蛋为什么没有随木板一起飞出呢? 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下面两个游戏。 在桌子边上放一张纸条,纸条上放一本书…  相似文献   

15.
青苹 《教师博览》2008,(12):19-19
据英国BBC电台报道,一位英国心理专家认为,魔术对学生的好处超过正式的学科,魔术表演能够帮助表演者培养自信心。在一般情况下,魔术是用来消遣的,但从锻炼学生心智方面考虑,魔术课应该进入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常在魔术舞台上看到这样的节目:表演者钻入一只口袋,把袋口封住后放入被检查过的空木箱,再由观众亲手把箱子锁上,只听枪声一响,演员已逃出了箱子,这就是所谓的逃脱术表演。  相似文献   

17.
陈志华 《教书育人》2007,(12):38-40
关注教师发展 1.补齐那块最低的木板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影响木桶容积的是桶上那块最低的木板.那么,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往往是教师最软的某个方面,比如:解读教材不到位、上课讲解能力差等等.我们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就要为教师们补齐这块木板.于是,我们就设计了"单项研修"项目.  相似文献   

18.
立行 《家长》2013,(Z1):52-53
如果父母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处理问题,那么,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也会逐渐养成乐观品性。美国亚利桑那州博览会曾展示过一副让人着迷的"斯万高利"魔术牌。表演者先将牌摊开让你看清不同的牌面,然后你随便抽出一张。如果你抽到的是红桃K,不告诉表演者是什么,然后又把它塞回牌中,表演者任意洗牌后,大叫一声"斯万高利"当牌摊开时,每一张都变成了红桃K。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遭受挫折不及时排解,而是任由挫折像  相似文献   

19.
立行 《家长》2013,(2):52-53
美国亚利桑那州博览会曾展示过一副让人着迷的“斯万高利”魔术牌。表演者先将牌摊开让你看清不同的牌面,然后你随便抽出一张。如果你抽到的是红桃K,不告诉表演者是什么,然后又把它塞回牌中,表演者任意洗牌后,大叫一声“斯万高利”。当牌摊开时,每一张都变成了红桃K。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遭受挫折不及时排解,而是任由挫折像红桃K那样在脑中繁殖,最终使自己的心里充满挫折与失败的阴影,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斯万高利效应。  相似文献   

20.
许多参差不齐的木板拼凑成一只木桶,装入水后,水平面最终取决于最短的那条木板的高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木桶原理".如果把一个班看作一只木桶,那么班里的学生就是组成木桶的那些长短不一的木板;如果把学生看作一只木桶,那么他们的能力或素质就是组成木桶的那些长短不一的木板."木桶原理"对我们的日常教育有很好的启迪意义.在教学中要更好地应用"木桶原理",应把握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