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以统计图为题目条件的“三数”问题.解答它们.要注意从统计图条件中获取有关的数据信息。然后再确定“三数”.  相似文献   

2.
初中数学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统计图条件的“三数”应用题.解答它们,要注意从统计图条件中捕捉有关的数据信息,先确定“三数”.  相似文献   

3.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量,只是反映的角度不同。在近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统计图条件的"三数"问题。解答它们,要注意从统计图条件中,捕捉有关的数据信息,然后再确定"三数"。下面以2008年中考试题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考点1统计图[知识要点]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常见的统计图有三种:、、,要会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典型考题解析例1(2004年贵阳市实验区)下面两幅统计图,如图1,图2,反映了某市甲、乙两所中学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请你通过图中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甲学生、乙人两数校(1参99加7~课2外00活3动年的)2003课年外甲活、动乙情两况校统学计生图参加图1图2(1)通过对图1的分析,写出一…  相似文献   

5.
戴芬 《小学教学参考》2023,(26):49-51+55
以“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为例,从数据表达、数据分析和数据推断三个层面出发,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及功能,体会数据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形成数据意识。  相似文献   

6.
<正>【课前分析】“扇形统计图”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数据处理”第一课时的内容。以往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我们往往会把重点放在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上,放在对表面数据的分析上,忽略了在调查研究中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忽略了扇形统计图的预测和判断功能,特别是忽略了对绘制扇形统计图背后隐藏的“算法”的感悟,没有充分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依据2022年版课标的要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要让学生体会其学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正与统计图(表)"联姻"的应用题在近年来中考中屡见不鲜.解答它们,除了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有关的数据信息外,还要注意灵活利用与统计图(表)"联姻"的应用题的知识.现举例介绍如下:一、方程应用题与统计图(表)"联姻"例1(包头市中考试题)某年级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本次夏令营活动分为甲、乙、丙三组进行.下面条形图和扇形图反映了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的报名情况,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统计与概率”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编排了相应的内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在生活中学习“统计与概率”,并应用于生活之中。教学一年级下册中的“统计”(第84页),应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在统计中学习“统计”,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包括:问题的提出——收集、整理数据——制成相应的统计图(或表)——根据统计图(或表)的数据作出解释或判断。因此,教学时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统计”教…  相似文献   

9.
<正>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量,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在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中,常常需要学生对数据适当分组,用表格整理数据,用统计图描述数据,进而用数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统计的有关内容,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人教版实验教材在一年级下册中引入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生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第三册的“统计”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与第一阶段的内容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条形统计图的一个格子可以代表2个单位。因为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比较麻烦,所以有必要根据数据特点选择一格代表2个或者多个单位。这一变化不仅是表面上从1到2数量上的变动,它开始明确定义条形统计图中“格子”的本  相似文献   

11.
陆思亦 《教育》2024,(2):101-103
<正>“条形统计图(二)”在沪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属于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板块。单元内容按照先认读图后画图的原则递进,培养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收集有效信息。学生进行简单数据分析后,通过绘制条形统计图来构建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从而逐步形成应用意识与数据意识,进而发展统计观念。数据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时代之需。如何在教学中聚焦统计的本质,将培养数据意识落到实处,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借助智慧纸笔和闵智作业平台,对“条形统计图(二)”单元开展了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书第76~77页的内容)教材简析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动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简单的数据分析》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统计“的第1课时。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纵向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课通过2个例题继续介绍常见的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量的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14.
<正>统计图蕴含丰富的信息,不同的统计图具有不同的功能。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数据的表达方式,达到“一图胜千言”的表达效果,彰显数据的力量。一、合理选择数据表达方式,感悟数据的特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知道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因此,选择什么统计图表达数据,要根据问题的背景和统计的需要来确定。  相似文献   

15.
<正>“扇形统计图”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第三学段的学业要求中明确指出:“能根据问题的需要,从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上获取数据,或者通过其他合适的方式获取数据,能把数据整理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功能,会解释统计图表达的意义,能根据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能在认识及应用统计图表和百分数的过程中,形成数据意识,发展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110~111页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并能根据数据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  相似文献   

17.
一、学习目标1.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2.根据题目要求及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准确地选择表示数据的统计图.3.明确圆和扇形的总体与部分的关系,准确、熟练地作出扇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18.
问题一:把“预测的结果”当成“绝对正确的结论” 案例:四年级的“折线统计图”,例题提供了我国近几届奥运金牌数的具体情境:从洛杉矶奥运会(1984)到雅典奥运会(2004),中国队的金牌数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题目要求根据前面的数据预测北京奥运会的金牌数是多少枚。学生判断:北京奥运会(2008)的金牌数一定比以往更多。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和四年级上册分别学习过1格表示1个和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对于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及如何读图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基础。认识折线统计图是统计图学习的一次延伸,也是统计图功能的一次拓展。教学目标: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并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扇形统计图》一课是学生在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第三次来认识统计图。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读图经验以及扇形统计图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即使教师不教,他们也能从图中获取一些信息。于是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作为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进行教学,只是将扇形统计图看作呈现信息的一种形式:二是过分关注图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