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耶稣打哈哈小议金译《尤利西斯》中的打油诗“耶稣逗乐歌”陆婕文学翻译难,译诗更难。诗是一门特殊艺术,语言、意境、韵律…种种特点都要照顾到,译诗不仅形似还要神似,神形兼备的要求给译诗带来了难上加难。打油诗本身属于“不登大雅之堂”的品位,但是它在《尤》书...  相似文献   

2.
如今的翻译作品是日见其多了,但精品仍然难得.这就叫人想念起已故著名翻译家傅雷的时代和翻译家草婴时代来,那个时代的译笔之到位和优美真是值得推崇的.莫言在日本的一次演讲中就自己的作品受到日本读者喜爱时说过,这得归功于译作者,译作者本身就是作家,翻译就是再创作.事实也真是这样.几年前看到<瓦尔登湖>的译作者是作家徐迟,毫不迟疑买了来读,果真没说的.最近读<惶然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次印刷版),完全就是因为译作者是我喜爱的作家韩少功.才读<译序>就爱不释手,反复品读.而在我的阅读经历中,能够像读唐诗宋词和<老子>、<庄子>那样耐得住反复品读的外国文学翻译作品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3),是本世纪初盛行一时的“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创始人,他自20年代初译李白诗始,到70年代初去世止,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对中国文字和诗歌的趣味有增无减。庞德对于中国古诗、儒家哲学及日本戏剧的翻译介绍,在英美文学界掀起喜爱东方文学、哲学的高潮,并且他在中国古典诗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时期,《诗经》很少被称作《诗经》,当然,我们在《礼记.经解》、《庄子.天运》等中发现渐渐有了变化;当时称作《诗》,或《诗三百》。除过六首笙诗,共三百零五首。这三百多首诗的编辑整理,还是一个难以索解的问题,但大体上人们认为和鲁国的乐师有些关系。作为后来儒家的主要经典文献,《诗经》往往被认为是孔子删削整理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提出的说法,认为诗原有三千,经过孔子的筛汰,留下了十分之一,人们称作“删诗说”。平心而论,司马迁的说法夸张了一些,通过对《国语》、《左传》等历史散文和诸子散…  相似文献   

5.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10,(12):10-11
<正>最初听到谢甫琴柯的名字,是上世纪50年代初,从父亲自前苏联带回的《谢甫琴柯画册》上。那时年纪还小,只记得他是19世纪乌克兰著名诗人、画家。待我们捧读戈宝权译的《谢甫琴柯诗选》,并渐渐走近他,已是在北大读书的时候。记得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曾满腔热诚地推介了拜伦、裴多菲等一批19世纪"立意在反抗,指  相似文献   

6.
楚辞与荆楚饮食文化冷樵屈原的《离骚》中有如下诗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女夸以练要兮,长咸页颔亦何伤!译诗:清晨口双双饮木兰树上滴沥的露水,傍晚食用秋菊初生的花瓣。如果我的情操确实美好而精纯,长久地面黄肌瘦又有何妨!《九歌·东皇...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过长期的深入研究.这种研究既源于现代犹太人对异质文化的一般兴趣,也出自卡夫卡个人无意识的深层心理需要.卡夫卡中国文化情结的突出表现,见于他对清代诗人袁枚<寒夜>一诗的"着迷".<寒夜>一诗包含着生动而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内涵,有可能为卡夫卡提供他所需要的心理图像.他对<寒夜>一诗的"图像学"解读,充分反映了卡夫卡文学斗争的艰巨、微妙和复杂.据此,后人有可能对卡夫卡的牺牲和贡献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邱澎 《大理文化》2022,(1):41-46
这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一部手机就可以把自己想展现的"诗与远方"呈现.它们往往是美丽的风景、赏心悦目的花朵、一望无垠的天空、激情澎湃的大海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不知是先有"诗与远方"还是先有追求、爱恋、美好.不管怎样,我始终觉得这样的"诗与远方"对于别人而言是能轻而易举得到的,但它却离我很遥远.我的"诗与远方"是夹杂在...  相似文献   

9.
酒与诗     
酒自从被发明以来,便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酒与诗的密切关系,历来为世人所传颂.饮酒赋诗和以诗吟酒,酒助诗兴诗味浓,许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都是大诗人们在酒后所创作的.  相似文献   

10.
《寻根》2002,(5):111-111
书名 定价(元) 会员价(元)大象人物聚焦书系(图文)(黄永玉、梁思成、邓拓、老舍等)10本 210.00 168.00鲁迅藏书(四辑)神曲图集、堂吉诃德图集、失乐园、十字军 171.00 136.80鲁迅文献图传 128.00 102.40诗经诠译 30.00 24.00被延误的现代化 18.00 14.40毛泽东遗物故事 13.50 10.80中国历代宰相传略 65.00 52.00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 85.00 68.00中国军事制度史 170.80 136.00周作人日记(上、中、下) 195.00 156.00中国航空史 …  相似文献   

11.
白族诗人晓雪出版的诗集已有&;lt;采花节&;gt;、&;lt;苍山洱海&;gt;、&;lt;爱&;gt;、&;lt;绿叶之歌&;gt;、&;lt;晓雪爱情诗选&;gt;、&;lt;晓雪诗选&;gt;等九种,其中&;lt;晓雪诗选&;gt;和长诗&;lt;大黑天神&;gt;都曾在全国获奖.他还创作有&;lt;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gt;、&;lt;新诗的春天&;gt;、&;lt;诗的美学&;gt;、&;lt;诗美断想&;gt;、&;lt;诗美的采撷&;gt;等诗论专集和多部散文集,其论文&;lt;我国当代的少数民族诗歌&;gt;也曾在全国获奖.这说明作为诗人和作为评论家的晓雪是二位一体、相得益彰的存在.我认为,无论是以历史的眼光还是以艺术的眼光来看,其诗都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应是其诗的民族个性和民族风格.它说明,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最具有个性和风格的东西,往往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我认识邱澎是因为她的诗,一个苍洱大地上的默默歌吟者.她的诗,像秋虫,在成熟的田野里低吟浅唱,让人在繁复的生活里,不经意就受到感染,放下忙碌,重拾生活的真味,饱饮一壶透彻肺腑的香茗.她的诗,像萤火,在黑夜里闪烁,让读者在生活漫长的旅途中,看到星星点点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唐代禅诗是唐诗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一笔丰厚的文化遗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高华的审美境界、优美的文学表现,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唐代禅诗研究一直以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有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研究者聚焦的对象大多是文人的禅诗,尤其是名家、名篇个案研究,并且研究方法常着眼于语言文字、艺术技巧、审美境界的纯文学层面的研究,而感悟境界方面即"切玉刀"方面的研究则较少涉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用太和(今大理)人,刘文炳<锥马即景>诗中的颔联作为标题.旨在说明云龙历史上盐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县各业的进步,形成了底蕴深厚的盐井文化.刘文炳在这首诗中写道:  相似文献   

15.
<韩碑>是李商隐诗集中较为独特的一首.关于此诗的主旨,前人多认为是赞美裴度、韩愈淮西平叛一事,褒奖韩愈所作的<平淮西碑>,为此碑被推倒鸣不平,兼表达李商隐评定叛藩的政治主张.本文则通过对有关史料以及李商隐对韩愈态度的详细分析,认为<韩碑>一诗是义山仿韩戏作,意多嘲讽,主旨在于讥讽韩愈热衷名利、攀附权要、为文不德,以至遗留笑柄.宋代以后尊韩风气太盛,以至前人对<韩碑>诗主旨进行了错误解读.  相似文献   

16.
印度大乘佛教的唯识学派在译解进入中国的过程中,由于思想发展和传承不同,渐次分成三大系统:地论师、摄论师和唯识宗。本对地、摄两派与唯识宗在有关前六识、第七、八两识等问题上的差异之处作了叙述和解释,有助于人们理解唯识学说新译和旧译何以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如何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与其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以中国日报网编写的《最新汉英特色词汇词典》和英美期刊译词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中外期刊对中国特色词汇采用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异同。研究表明,《中国日报》的翻译策略是以"归化"为主,翻译方法以意译为主、仿译次之;而英美期刊的策略则以"异化"为主,方法以音译为主、仿译次之。从语言接触和文化传播视角看,"异化"翻译策略和音译、仿译的方法,更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调,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晚唐诗人杜牧这首七绝,历来为人们传诵不已.扬州二十四桥,也因此名闻遐迩,千古流传.诗家骚客吟诵扬州及二十四桥甚多,留下不少佳作,而影响最大的恐怕要算杜牧的这首诗了.  相似文献   

19.
"诗"与"歌"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本是一对连体孪生的姐妹,如今,随着两者在创作、存在、传播方面的不断"独立"和"自成一体",它们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也呈现出兴衰迥异的强烈反差。面对诗的衰亡,近年来,政府和一些部门开始启动了"拯救—推进"工程。然而细究种种"常规"手段,可以发现,"揠苗助长"已成通则。诗的"复兴"必须找到切合实际的啮合点。文本借助"歌化"的"诗"的形态证明,在大众接受并喜爱的娱乐方式中播种和移植诗的元素,通过活化及扩展诗的载体等方法,也能收获到一些激活诗的创造、传播的极佳效果。本文旨在发现一种有效的机制,即,借助歌在大众娱乐中稳定的渗透功能和持续的活力,祛除诗在当今的"死亡咒语",因为,当诗随着高扬的歌声"重返人间"的时候,或许,诗也才有希望早日走出它的"死亡阴影"。  相似文献   

20.
本事说、美刺说以及正变说是<毛诗序>吸纳<春秋>学说后的新创造.<春秋>学说对汉初<诗>学的转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毛诗序>表述方式与引事明诗多与<左传>相合.考察西汉学术源流,<毛诗序>当成于贯长卿之手.贯长卿之学术特征、生活时代及文献记载三者都切合<毛诗序>作者的特定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