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机引发] 一场春雨过后,校园的花圃里、墙角边爬出了许多小蜗牛。我随着铃声去四班上语文课,教师里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几个学生高高地举着手。我问了其中一位学生,原来,许多同学把蜗牛带进了教室。  相似文献   

2.
薛小英 《教师》2014,(13):87-87
校园的花坛有许多小小的蜗牛,课余时间学生们总喜欢三三两两地趴在花坛旁与小蜗牛一起玩。语文课上,我发现许XX同学一直在课桌里玩着什么。走近一看,他的手心里静静地躺着两只小小的蜗牛。又是玩蜗牛。我走过去提醒他,他不服气地小声嘟囔:"他们都抓了小蜗牛了……"我一听,更生气了,索性停下课来,请所有抓了蜗牛上来的学生都站起来亮亮相。几个学生垂头丧气地站了起来。我一看,都是几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子。  相似文献   

3.
我家的前边有一块菜地,在这块菜地里,我发现了许多小蜗牛。这天,我回到家里,便找出一个纸盒子,到菜地捉了一只小蜗牛,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对小蜗牛说:“这下,你有了一个  相似文献   

4.
蜗牛产卵     
今天,我和谭渊到工程学院的后山上玩,在一棵古树上发现了许多蜗牛。我很好奇,说:“谭渊,捉几只大蜗牛吧!”于是,我们一人捉了两只大蜗牛。我们把这几只蜗牛放在盒子里,里面铺了些树叶。  相似文献   

5.
一只好蜗牛     
‘蜗牛是坏蛋!’‘蜗牛是害虫!’‘踩死它!’一群孩子在沙沙身边叫着。‘不我这一只是好蜗牛,是已经改正了错误的蜗牛他很聪明,你们看!’沙沙伸出手,只见在一颗白白圆圆的贝壳里钻出一只黑黑的蜗牛,蜗牛伸着头正在沙沙的手掌上爬呢。‘蜗牛也有好的吗?’让我看看。‘好蜗牛是怎么样的?’……好多孩子都围了上来。沙沙说:‘你们看,好蜗牛是不怕难为情的,不是吗?你们这么多人看着,可蜗牛还是敢把头伸出来。’看的孩子个个踮着脚尖,把头抬得高高,‘真的,我看见,蜗牛的头伸得很长很长。’‘我也看见了。’‘嗯,真好玩。’  相似文献   

6.
校园的花坛里,有许多小小的蜗牛。课余时间,孩子们总喜欢三三两两地趴在栏杆旁边,与小蜗牛一起玩。语文课上。我突然发现施永恒一直在课桌里玩着什么。走近一看,他的手心里静静地躺着两只小小的蜗牛。又是玩蜗牛。再看周围,几个调皮鬼也同样在玩蜗牛。这一段时间,好几个贪玩的学生偷偷将小蜗牛抓了来,上课时玩得如痴如醉。看着孩子紧张兮兮的模样,我忽然冷静了下来。孩子有错吗?其实,小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常常会痴迷到忘记一切,这是很平常的现象。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恰恰说明了这些孩子对小蜗牛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想有更多的时…  相似文献   

7.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课,他们对课程里的内容感到好奇,有着浓厚的兴趣。刚上《植物》单元时,许多学生就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上《蜗牛》?我已经捉了好几只蜗牛在家养着了,我可以带来吗?”看着他们那充满渴望的小脸,我心中一动:何不交给他们一个任务,让他们先在家饲养,边养边观察研究做好记录,到上这一课时让他们好好表现一番,不是更能激发他们对科学课的热情吗?于是,我用下课前的几分钟时间对学生们的“蜗牛热”进行了鼓励,我们约好上《蜗牛》一课时看谁观察并记录到的内容多。上《蜗牛》一课了,同学们兴奋地带来了自己养的…  相似文献   

8.
《蜗牛》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在上这一课时需对蜗牛进行观察,可是蜗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想观察它了,它就会从壳里爬出来。上课时学生也发出了感叹:“蜗牛不出来怎么观察呀!”看着他们焦急而无奈的表情,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对“怎样让蜗牛出壳”进行探究?于是我就面带微笑对同学们说:“你们不要着急,蜗牛不是不出来吗?那咱们就想办法让它爬出来!怎么样?”“行!,'同学们异口同声。我又抓紧时机说:“现在小组就讨论:用什么方法有可能让蜗牛爬出来?”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讨论中,想出了许多有可能让小蜗牛出壳的方法。有的小组认为:用食物引诱:有的小组认为:把蜗牛放入水中它就有可能出来;有的则认为:用笔尖扎壳背面的小孔它会爬出来;还有的小组竟认为“用力往里吹气它就会出来”;也有认为“用火烤”、“在地上磨它的壳”——想法真可谓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9.
上周科学课上,郑老师让我们每个人下星期都带一只小蜗牛来上课。我听后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该到哪里去找小蜗牛呢?作为科学课代表,我可一定要带好头呀!于是,我要妈妈帮我一起想办法。最后,妈妈请一位卖菜阿姨在她的菜地里帮我抓蜗牛,阿姨给了我一个大惊喜——她抓了十二只蜗牛,哈哈!我想,这下我可是好表率了吧!蜗牛观察科学课开始了,我满心期待,跃跃欲试。在课堂上,郑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蜗牛的知识:蜗  相似文献   

10.
埃及有一则古老的传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还有一种就是蜗牛.雄鹰能够到达塔顶,是因为它有一双扶摇千里的翅膀;而蜗牛能够到达金字塔顶,靠的是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执著精神.我的这群聋哑学生显然成不了雄鹰,那我们便一起做蜗牛吧!也许我们的生命不够完整,可是我们有一颗完整而又坚强的心;也许我们前进的路上荆棘重重,可我们有勇往直前、执著坚定的勇气与意志.于是,"蜗牛"成了我们班的图腾,随着班级精神、班级宣言和行动口号的陆续产生,我们的班级文化不断丰富完善,渐成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一只"蜗牛",一份惊喜一节科学课后,我走进教室,学生纷纷献宝似的把手中的蜗牛呈上,并告诉我,这是他们在校园里的收获。原来,学生这一单元的科学课内容是"蜗牛"。我饶有兴致地翻看着孩子们的科学课本。这一看,真是大开眼界……一个想法突然  相似文献   

12.
雨后初晴的校园墙角里站了一群红领巾,潮湿的砖块下,同学们一边在用小木棍拨弄着蜗牛,一边兴高采烈地唱着童谣,"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蜗牛背着房子在潮湿的墙角慢慢爬行,慢得让人心疼。小时候,故乡山多水多,稻田多,蜗牛多。我像男孩子一样喜欢逮  相似文献   

13.
三年级《蜗牛》这课相信大家并不陌生,2008年我上过这课,2013年我又上了这课。对比前后上《蜗牛》一课的教学思路,有很多想法不吐不快。 一、过去的教学思路 2008年上《蜗牛》这课时,我想这课能否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究,而不是老师牵引着学生去观察?于是找来了兰本达教授的《蜗牛》一课的教学实录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作文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写一位熟悉的人。如果每次都用一种模式进行教学与指导,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心理。如何进行教学创新?最近,我上了一堂习作课——《我有一面放大镜》,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作文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写一位熟悉的人。如果每次都用一种模式进行教学与指导,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心理。如何进行教学创新?最近。我上了一堂习作课——《我有一面放大镜》,并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看到校园盛开的桃花春意正浓,我便布置学生课间观察桃花准备在课上写一篇习作。等到上课时,还没等我说话,班长就向我报告:“老师,小明不观察桃花,捉蜗牛玩,还把蜗牛带进教室!”顿时,全班同学都望着我,教室里静极了。我十分恼火,走到小明身边。小调皮小明耷拉着脑袋,怯生生地拿出了蜗牛。“蜗牛好玩吗?”“好玩!”“好玩!”……不仅小明,其他同学也情不自禁地答到。哦,原来蜗牛比桃花有吸引力!我略一沉吟,索性顺水推舟,拿起小明手中的蜗牛,“谁能说说蜗牛怎么好玩?”霎时,蜗牛神奇般地出现在许多学生的桌面上。这次习作内容自然变成了观察蜗…  相似文献   

17.
七年级《生物》教材从宏观上把动植物的类群展现给学生后,按照教材的要求,在“动物“一节的课后练习里安排了观察蜗牛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8.
爬墙的蜗牛     
我在我们院子里的一面墙上发现了许多蜗牛。它们的动作几乎一模一样,身体紧贴着墙面,背着自己的小房子,吃力地向上蠕动,动作慢得几乎使人看不出来。我好奇地抓了一只小蜗牛放在纸上,开始,它一动不动,过了好一会儿,它才把头伸出来。它的头圆圆的,上面有四只触角。两根带眼睛的长触角总是向上竖着,一摇一摆的,活像收音机的天线。它的身体是深棕色的,又软又细,背上还有一条土黄色的花纹。蜗牛最大的特点是背上驮着一个圆圆的壳,这是它给自己做的小屋,我用手碰了那小屋一下,蜗牛马上将身子缩到小屋里去了。我又抓了一只黄色的蜗牛,仔细观察起来…  相似文献   

19.
送蜗牛回家     
徐丽 《班主任》2013,(6):57-57
放学前,我来到班上布置作业,不经意间,发现教室“卫生角”的废纸篓里有许多蠕动着的蜗牛,估计是学生上完科学课后丢弃的。 蜗牛虽小,可也是一个个生命呀!弃之不顾,等于见死不救。一个对生命漠不关心的人,将来能够关爱他人的生命吗?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吗?我的学生怎么能够如此冷漠?  相似文献   

20.
蜗牛回家     
中午,妈妈在洗生菜时发现菜叶上有一只蜗牛,便把它放在瓶子里,让我去观察。只见蜗牛背着一间“小屋”,在瓶子里爬来爬去。头上两根触角像两根天线,一碰到就缩进去。妈妈说蜗牛的眼睛是长在触角上的,所以一碰就缩进去了。我发现蜗牛一直想爬出来,就晃动瓶子把它抖下去,过了一会,它又爬上来了。呀,它肯定是想家了,不愿意呆在玻璃房里!后来我们决定把它放回大自然中去。于是,我飞快地跑到楼下,把蜗牛放到草地上。有很多蚂蚁爬过来围着蜗牛。蚂蚁会不会吃蜗牛呀?我很担心。我希望蜗牛能好好地活着,我还希望蜗牛能和蚂蚁交朋友。偶然间发现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