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对宋词词牌英译的翻译进行了模因论与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相结合的分析与对比研究,总结了词牌翻译的几种方法,并得出了模因传播初级阶段归化翻译是词牌翻译的主要策略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统计了《香宋词》词牌运用情况。赵熙有意运用关合事物特点、暗示题材内容的词牌,使词牌部分地具有了词题的功能,词牌因此成为词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词是国之瑰宝,词的翻译对我国古文化的传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分析英译古词中对词牌的几种处理方法以及各自的优势及缺憾,针对词牌英译中文化的缺失,提出用注释的方法加以弥补,可以更有效地传达词牌的字面意义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该文就词牌英译提出了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并指出词牌翻译的初始阶段主要是采用归化翻译,归化、异化可以相互补充,互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吴文耘 《文教资料》2011,(34):10-12
《六州歌头》是宋词中用得较少的词牌之一,这个词牌来源于军乐,体制适合填写豪放词,然而这个词牌在宋词史上备受词人的冷落,仅有25首,本文对该词牌做简单介绍,并对该词牌不受词家欢迎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词牌,本来与词的格调与内容相一致,即什么样的词牌有什么样的格调和内容:或缠绵,或慷慨;或哀怨,或悲壮。但后来慢慢地发展成词牌基本上管不住词的格调和内容了,同一词牌,可写婉约的内容,也可写豪放的内容。如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溶金)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鲜明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词牌的异名     
词牌一般因事而得名,而词牌的异名(别名)则往往是这一词牌(词调)某一名作的题名。部分词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名,这是词律中的同调异名的现象。了解词牌的异名,对我们阅读词章是不无用处的。  相似文献   

8.
初学词的中学生总喜欢问老师:词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样的词牌名?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和几个词牌名称的来源。所谓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词调就是规定词的字数、  相似文献   

9.
词牌是欣赏一首词或研究整个词史的重要指标。《蝶恋花》词牌历来为众多词家所喜爱并运用,随着时代的嬗变,(蝶恋栅词牌展现出不同的风貌,显示出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极高的艺术成就。因此,试从《蝶恋花》词牌的起源、名称、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作简要的探讨,以展现其更深层次的意蕴,并验证它在词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词牌溯源     
我们读宋代词人的词作,接触到很多词牌。词牌好比曲谱,每个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词牌是怎么来的?因什么而得名?本文打算作一些介绍。以人名为词牌名。我们都熟悉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知道他有一宠姬虞。词牌“虞美人”便是取名于此。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  相似文献   

11.
北曲的产生。主要受女真、蒙古以及与之族源相近的其他北方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影响。为了适应新的音乐,北曲在旧有词的基础上加以翻造而成。可以说北曲是词的变体。北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北方民族文化特色,且少数民族作家众多,给北曲带来了不同民族的多样风格。南移之后有汲取南词的营养,从而成就了北曲(元散曲)卓越的风姿。  相似文献   

12.
论李煜后期词的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唐五代词人李煜的后期词作给当时文坛带来了新气象,改变了花间派的创作传统,扩大了词的内容,开拓了词的意境。作品格调虽有些伤感,但艺术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3.
大陆十多年来关于唐宋词与音乐关系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从研究内容看大致分三个方面:词的起源与音乐;词的体制、曲调与音乐;词的宫调、乐谱翻译和演唱。在词的起源与音乐关系上,学界较集中于唐宋词与隋唐燕乐的关系问题上,肯定者坚持认为词是隋唐燕乐的产物,是新生的音乐促生了新的文体;反对者或认为词体的产生完全不必和新的音乐相关,或否定律词与音乐的关系。对于词的体制研究,既有音乐文献上的考论,也有结合唐宋乐谱的具体音乐说明,比以往的研究更加深入。而对词的宫调、乐谱翻译和歌唱研究也有一批新成果,特别是在唐宋词乐谱的整理与翻译方面,一些成果颇具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临桂词派是晚清民初主导词坛的重要流派,它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作为一个作家的集合体,创作主体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王鹏运以全力为词并具有丰富的词学理论,积极组织词社等团体活动,指导和奖掖后进,又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政治声望,在词派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领袖和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宋新旧党争的倾轧,迁谪、流放的命运,远隔亲人的痛苦,独居孤馆的幽闭,促使秦观的词作中流露出深浓复杂的感伤之情。秦观在感伤词的艺术表现方面,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景意象,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他的长调慢词章法跌宕疏朗,语言含蓄柔婉,为词体艺术的演进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苏轼“以诗入词”改变了传统词的创作道路和发展方向,就其自身原因来说是他的性情品格与词体的特性不相契合。采用词这种文体进行创作,必须具备一种与其特性相吻合的悱恻幽约的情思,这一点,苏轼是不具备的。苏轼的性格气质以豁达开朗、潇洒超旷为特征,这正是苏词的“风韵”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全清词顺康卷补编》补遗48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应秋系明末清初金州人氏,是明末清初安康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其文集《一砚斋集》一直以手稿形式流传。《一砚斋集》有48首词,是清初词的组成部分。整理出版这些词有利于全清词的编撰和研究,同时也是已编《全清词·顺康卷》补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又一艺术高峰,作为宋词精髓的意象的复杂和高深,加大了翻译宋词的难度,使宋词的翻译成为译界的一大难题。本文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的视角出发,探讨宋词中意象的翻译,认为意象的格式塔意象再造有利于译文更好的传递宋词中的语言美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9.
词谱作为古代词人填词制曲遵循模拟的格律范本,又兼具词选、词品、词论的作用。第一部词选《花间》词在历代词谱中的平均入选比例是相当高的,表明词谱编辑者特别看好《花间集》。《花间》词开辟了词体新天地,调式和唱腔优美动听,异体词较多,这是它倍受词谱编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词乐亡于元初,其具体时间可以张炎、仇远浙世为标志。词乐失传的表现为音谱失传,能唱之词甚少,宫调减少,标明宫调更少,词牌由转化到衰落。其衰落的社会原因是统治不喜欢甚至压制词的传播,学方面的原因是金之诸宫调、元之杂剧散曲符合北人的口味,故自然取代“曲子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