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钱亚锋 《现代语文》2013,(11):92-93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已广泛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年的使用,尽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一是形式主义泛滥。为调节课堂气氛,彰显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课堂往往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但使用的目的,预期达到的目标等等却不明确,往往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丧失了讨论学习的初衷。二是论题设计不当。讨论的主体是学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组讨论成为初中语文课堂中常见的学习方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着力提升合作意识、合理编排讨论小组、科学设定讨论时问、辩证看待讨论评价这几方面入手,就如何有效实施小组讨论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势下,小组讨论这一学习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在语文自主分层教学中小组讨论不能滥用,教师要把握好小组自主讨论的问题和时机。  相似文献   

4.
苗贤举 《考试周刊》2014,(77):141-142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贯彻这一基本理念的重要途径就是课堂小组讨论。本文就高中生物课堂中小组讨论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教学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许多课堂中,都有小组讨论环节,然而,小组讨论活动中问题不少。如部分学生不积极参加小组讨论,讨论拘于搞形式走过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忽视合作学习的应用功能;讨论的问题不明确,没有争议性;学生交流发言时不能代表本小组的意见;在小组讨论教学中,随意性大。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呢?一、小组成员的编排要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课堂讨论中,我们常用的就是课堂小组讨论。所谓的课堂小组讨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分成若干小组的形式,就某一个或几个能够引发不同意见的问题,进行自由交流讨论,以求获得正确共识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组织形式。为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历史课堂讨论要注意以下问题: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讨论的问题设计要有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后再进行合作讨论;对于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要使全组同学都能积极思维,真正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相似文献   

7.
小组讨论是新课程中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形式。它打破了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之问的隔阂,给予他们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但是,直面目前的“小组讨论”.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这一学习形式的反思.提出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改革现行的小组讨论方式,树立正确的小组讨论观。并从操作层面上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进行分析阐述。力求为新课程中有效地开展小组讨论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与实施,课堂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重视。但从实际操作及教学效果看.课堂小组讨论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有些小组讨论变成了闲聊;有些小组讨论表面看似热闹,实际收效甚微;等等。为避免出现上述现象.使讨论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们以为运用小组讨论这种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对课堂小组讨论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普遍推广和实施,课堂小组讨论已成为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但往往讨论“有题无意”、“有意无质”,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操作才是有效的呢?这里谈几点建议。一、明确小组讨论的目的课堂小组讨论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形式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讨论展现学生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应深刻理解讨论的目的,并让学生懂得,英语课堂讨论是给他们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平台,通过互动练习运用英语,增加语言储蓄,学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技巧,树立自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有些…  相似文献   

10.
小组讨论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讨论法,作为契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中,小组讨论法是目前中小学课堂上最常见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笔者在许多公开课上发现,当教师布置一个讨论问题,并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答后就任由学生发挥。这种所谓的"小组合作讨论",只把合作学习中的小组讨论活动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贴在课堂上,或作为一种花瓶,只重其"形",而无其"实"。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设置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如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 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普遍采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教师已经习惯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  相似文献   

13.
赵静 《河北教育》2008,(9):39-40
在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中,小组讨论被组织得热闹非凡,而实际成效却并不尽如人意。讨论占据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学目标往往难以完成。讨论成为课堂中的摆设和点缀。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小组讨论呢?  相似文献   

14.
方艳 《中国教师》2010,(19):38-39,61
<正>一、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的意义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课堂讨论在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学校教育中被广泛地应用。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也开始普遍使用这一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已经成了最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两人、四人或六人一组的小组讨论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最“热门”的形式。讨论一开始,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就热热闹闹地讨论开来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也立即体现了出来。细细观察琢磨,看似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参与面广的小组讨论,其实和预设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特别是与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相关的一些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通过听课积累的经验以及自己的课堂实践,我觉得对于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以下几点需要加强引导。  相似文献   

16.
刘誉 《考试周刊》2012,(67):28-29
课堂讨论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种很重要,也是主要的实践活动.而小组讨论又是课堂讨论中最有效、应用最广的讨论组织形式。通过安排有效的课堂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和尝试,变个人学习为合作交流,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研究和运用课堂讨论的教学艺术,探索高中语文课堂讨论的策略.让课堂讨论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我们定远二中是一所市示范学校,在几乎所有的公开课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指导思想指出:“课程改革要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在语文新课程中非常重视学生合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而“课堂讨论”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讨论,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反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明确论题,设疑诱思,这是开展讨论的前提保证首先应针对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展开讨论。语文教学要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切入口,深…  相似文献   

19.
林敏 《教师》2014,(13):74-74
小组讨论是学生在学习小组之内交流讨论以及班级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有助于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存在师生对话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合作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小组讨论能够为学生提供相互作用、融入课堂学习的机会。小组讨论在合作学习大力推行的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有效性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文中主要就如何有效利用小组讨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但在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语文教师没有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在组织运用时往往偏重于形式,一堂课讨论达七八次,致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误入歧途。小组讨论的实质是厚积薄发,就是充分地积蓄,慢慢地放出。没有经过充分准备,没有深思熟虑,就不会轻易发言。表面上轰轰,烈烈,热闹非凡,实际上偏离论题,白费口水的讨论,是"无效讨论"。小组讨论只有抓住厚积薄发这个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