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金福 《职教论坛》2015,(34):32-36
残疾人职业能力的开发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时效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教育和康复。残疾人职业能力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预防康复系统、教育培训系统、社会支持系统。需要通过实施医教结合,从单纯的职业教育向多学科融合转变;普职融通,从职业技术知识的习得向职业能力的提升转变;优势开发,从单项的缺陷补偿向多维的潜能开发转变等,从而促进我国残疾人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其课程设置既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又要符合残疾人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如何设置个性化课程方案,不断缩小残疾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实现“人职匹配”,是值得深入探究的一个问题.文章提出依据职业分析和职业测评的结果选择相应的课程模式和适当的课程文件,并以此进行残疾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就业事业有所发展,但也存在就业率低、就业不稳定等现象.职业能力评估可以了解残疾人就业潜力和优势,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提供依据,为残疾人提供科学的就业安置建议.有关部门应该转变观念,做好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宣传工作,加强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人员队伍建设,健全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学校到工作”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与实现途径。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辅助器具在残疾人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可以帮助残疾人改善功能、实现职业康复、改变生活环境、代偿残疾人身体缺陷的部分功能。而辅助技术服务在残疾人从学校到工作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评价残疾人的需要和辅助技师的技能;提出所需辅助技术器具的要求;选择、设计、修理和制造辅助技术系统;与其他理疗和作业治疗项目合作,开展服务;培训残疾人以及陪伴残疾人使用辅助技术装置的人员。  相似文献   

5.
优势视角的提出是一个超越,即无论从医学方面还是从社会学方面都揭示了"一切以案主为中心"的社会工作职业原则,表明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进步。但这仅仅是一个理念,体系纷杂,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还需要长期的科学系统规划。通过对传统问题视角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缺陷、优势视角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体系、优势视角在残疾人社会工作应用中的保障支撑体系这三个阶段进行简要的解释说明,论证分析问题视角存在诸多缺陷,从而说明优势视角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应用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残疾人职业康复实施模式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康复是连续的、统一的、全面康复过程中的一部分,是帮助残疾人获得并保持适当的职业,进而使他们参与或重新参与社会生活的康复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依据国际劳工组织第159号《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的规定,职业康复的主要内容大体可概括为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指出针对目前残疾人的普遍状况 ,必须开发残疾人人力资源 ,这是实现残疾人人权的要求和手段 ,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时 ,残疾人有被开发的可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这种可能性 ,“全民教育”运动的兴起 ,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还就如何开发残疾人人力资源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社区融合理念下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去机构化”运动以及社区融合观念的影响下,西方残疾人康复与服务模式从传统的寄宿制与日间活动服务机构向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中心的综合康复服务模式的发展过程;详细分析了生活质量满意度的评估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的作用;并就我国残疾人社区融合与服务、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1999年7月14日,澳门公布了《预防残疾及使残疾人康复及融人社会之制度纲要法》(澳门政府第22/99,M号法令)确立了残疾人概念、康复概念、平等权利、康复政策原则、康复程序、预防、信息、医疗康复,康复教育、职业康复、心理社会康复、活动能力及活动方便、技术辅助,以及化、体育及娱乐等具有法律效  相似文献   

10.
美国《康复法》1973年颁布之后,直到1998年,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在不同程度上完善和加强了残疾人的康复服务。本文对1998年美国康复法进行分析,从康复法的内容、残疾人权利体现、实施保障三个方面对其要点进行述评,以期对我国特教发展有所借鉴。一、《康复法》的内容要点1.职业康复美国《康复法》更加强调职业上的融合康复,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疗康复。《康复法》以残疾人职业康复的实现作为其权利  相似文献   

11.
实现残疾人就业福利的供给与满足,是推动其由“被动接受的受救助者”向“积极参与的共建共享者”转变、由背负“福利污名”标签的弱势群体向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的自助群体转变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的现实考察,在总结西方实现残疾人就业福利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理念创新、顶层设计、路径安排这三个维度对我国残疾人就业福利进行了政策重构与耦合.  相似文献   

12.
以残疾人就业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先赋和后致人力资本这两个大方面来分析人力资本因素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发现残疾等级、劳动能力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孤独感、对生活的信心和接受康复服务情况以及有无无障碍设施对残疾人就业具有显著性影响。基于此,提出注重对已制定法律法规的实施、完善残疾人就业制度、注意对残疾人的心理疏导以及加强对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投入和残疾人教育与培训力度等对策,来促进残疾人就业。  相似文献   

13.
校内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载体,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有助于加快残疾学生社会融合的步伐,有利于提高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为此,需要政府加强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残疾人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规划,主动构建符合残疾学生潜能开发的校企一体的实训课程体系,完善制度、科学管理,校企以基地为载体协同育人,切实提升残疾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残疾人是社会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教育与就业方面更需要得到细微的关注,针对残疾人的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我国的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收到的关注甚少,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也没有完整的系统。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是需要长期研究的重要教育课题,其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这一课题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对残疾人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残疾人从学校毕业后不能顺利地就业,是长期以来各级部门和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介绍和分析西方“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的理论入手,试着探讨我国残疾人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问题,并提出了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残疾人职业指导与咨询中心以及残疾人“医疗——教育——职业”康复中心等建议,以此来提高残疾人的职业素质,实现他们从学校到工作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6.
我国残疾人康复需求与供给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在我国残疾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保有人力资本存量。由此,通过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可以使这部分残疾人部分地恢复其工作能力,使其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这对于一家、一国乃至全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研究简要回顾残疾人康复相关概念、发展历史以及康复事业目前已经取得的进展,并通过结合数据分析指明了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的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残疾人社会环境的调查研究——以河北省某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河北省某市中青年残疾人为调查样本,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残疾人的社会环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7.6%的残疾人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中的任何一种社会保险,有一些残疾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保险;被调查者表示,进行医疗康复所遇到的主要困难依次为:费用过高、康复机构少、疗效差、交通不便;1/3的残疾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但半数以上的残疾人情绪低落;只有8.5%的残疾人认为周边环境的无障碍建设较好;1/5左右的残疾人表示了解政府相关的法律和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8.
残疾人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独特的一部分,且起步较晚,加之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他们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模式不能单纯地照搬或仿照普通高职,因此需致力于探索符合残疾人特点的知识学习、能力获得、社会适应、岗位胜任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者从学生和教师的双向角度出发,对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模块进行问卷调查。突出残疾高职生身心特点,关注学生真实反馈的同时,加快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观念转变,增强教育教学针对性和适切性,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的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社区无障碍设施、康复协调员和康复站情况对残疾人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无障碍设施、康复协调员和康复站的设置对残疾人数量产生了反向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对非永久性残疾的残疾康复和对永久性残疾的残疾预防,这两方面的影响都能够有效地减少残疾人数量,因而应该将社区康复模式加以推广。我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各地均设有基层组织,因而应当发挥这一组织结构优势,使残联在社区康复和残疾预防工作的开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残疾人社会工作作为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实务类型,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况。本文从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面临困境入手,分析产生这些困境的原因,并从促进残疾人社会工作本土化可操作化,优势视角和"以残助残"的新型社会工作模式等方面提出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