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能力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特殊性决定了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要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科学采用授课模式,同时教师要敢于创新,凭借"放"的教学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从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看我国普通高校职教师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中,通过科学的合理的师资培养模式培养合格的师资力量,都是教育体制能高速运作并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前提条件。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而且由于其对技术性和实践性及其与学术性结合方面的特殊要求,其对师资培养模式选择的要求就更高。从发达国家如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发展而发展的。本文希望通过对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发展与我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比较,对我国普通高校在20…  相似文献   

3.
职教师资的质量是决定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要根本解决职业教育滞后问题,必须加大技术师范教育的基地建设,并且进一步创新职教师资培养的理念与模式.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高等学校(技术师范学院)培养为主体、93个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教师职后企业实践为辅助"的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但是,总体上"双师型"更多停留文件表述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实践性困境。据此,应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精神要求,以专兼职结合方式建设我国"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一方面,要正确理解"双师型"的内涵,从理论、实践和国际视野中科学把握"双师型"内涵和实质;另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教师培养的经验,创新理念和思路,以"双资格证书"、"双结构组合",和"双导师+双证书+双基地"培养等模式推进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进行理论分析,论证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其综合素质,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要在计算机实验教学理念、内容、模式、方法、资源、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职教教师职业化若干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育锋 《职教论坛》2006,(23):20-23
教师是一种专门化职业,这种专门化职业的职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我国职教教师职业化进程中存在职业资格内容缺失、培养培训课程设置不能真正反映职教教师职业的实质要求、职教教师个体及职教教师职业机构自主作用发挥不足等方面问题。因此,要深入开展职教教师职业化内涵、内容框架等理论研究,目前尤其要开展职教教师职业化目标、途径、职教教师职业化机构及职教教师职业发展和职业化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待遇研究。  相似文献   

7.
如何建设一支"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技术师范大学培养、国家级职教师资基地培训和教师企业实践"的职教教师教育模式。但是,职教教师"双师型"内涵依旧更多停留于文字表述上,"双师型"内涵建设面临实践性困境。鉴于此,应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精神,借鉴国际发达职业教育国家教师培养的经验,建设我国职教教师队伍。一方面,在认识上应正确理解"双师型"内涵,从政策、理论、实践和国际视野中科学思考"双师型"内涵和实质;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应借鉴发达职业教育国家的经验,创新理念和思路,以"双资格证书"、"双结构组合"和"双基地+双导师+双证书"等模式推进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职教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模式?地处苏锡常经济发达地区的张家港市,在其2000年职教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构建结构有序、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门类齐全的现代职教框架”,而这一框架是以“建设规模型骨干职业学校”为重要标志。这一发展思路,是否代表着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职教的发展方向? 一、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向是构建职教模式的基础 职教发展模式,既要和经济、文化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自然人才资源相适应,又要为其更好地发展提供服务。因此,构建职教模式必然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及趋向为参考。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专业门类的繁多性与发展性决定了其师资培养的开放性,职教师资"双师型"素质要求使得非定向型培养成为必然.与此同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包括普通高校在内的各类教育都具有支撑非定向型职教师资养成的可行性.因此,应充分发挥现有高校的潜力,构建科学、合理的非定向型职教师资养成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多元视阁下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指出当前职教师资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职教师资内涵理解缺乏科学性:对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规律认识不足;对职教师资培养缺乏理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职业科学理论为指导,建构跨学科"专业"学习+职业任务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教要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职教的建设和发展是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只有加快高等职教的创新步伐 ,才能抓住机遇 ,赢得快速、健康的发展。一、观念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 ,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关于高等职教的权威、科学的表述 ,高等职教必须以这一阐述为基础进行定性、定位、定向。第一 ,教育类型的定性。对高等职教的定性 ,必须实现两…  相似文献   

12.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通过对不同时期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特点的描述和分析,勾划出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历史进程及主要模式,着重介绍并分析了19世纪下半叶以来和目前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模式、主要特点及其社会背景,并分析归纳了作为职教师资培养中最主要内容的技术专业的学科体系归属问题,以期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南海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15期中撰文,界定了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理论创新基本问题的概念,阐述了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理论创新的价值目标,分析了现阶段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理论创新的培养培训主体、主要任务和培养课程。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理论创新的基本问题是指关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如何科学而合理地确定职  相似文献   

14.
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是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的共同任务,然而中职学校办学目标及教育教学对象、内容、模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必然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中职语文教学要从中职语文的"应用性"、从不同专业的"职业化"要求和中职语文教与学的现状出发,努力探索出适合中职特色、能行之有效地培养、提高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语文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专业门类的繁多性与发展性决定了其师资培养的开放性,我们应充分发挥现有高校的潜力构建科学合理的非定向型职教师资养成模式,这一模式应继续发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龙头作用,利用综合大学、专业院校的专业技术教育潜力,组建由职技高师、普通高师、综合大学及其他社会机构构成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网络。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取向与关键。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树立科学的职教思想,创新职教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改革学习制度和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常州工学院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培养面向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应用和系统开发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结合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分析,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核心竞争力;以岗位和素质分析为基础,建立以产学研结合为基本途径的“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培养素盾”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德国职教师资培养谈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都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科技中的地位、作用的发展而发展的。本文希望通过中德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比较 ,对我国普通高校在 2 0世纪 90年代相继介入职教师资培养这一新事物的背景、意义及发展趋势作一深入的分析 ,以期促进我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一、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历史是与职业学校的发展史相一致的。同职校的分类规则相类似 ,职业学校教师也分为工业教师、商业教师、家政教师、农业教师、医疗护…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专业门类的繁多性与发展性决定了其师资培养的开放性,我们应充分发挥现有高校的潜力构建科学合理的非定向型职教师资养成模式,这一模式应继续发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龙头作用,利用综合大学、专业院校的专业技术教育潜力,组建由职技高师、普通高师、综合大学及其他社会机构构成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网络.  相似文献   

20.
张秋生 《教育技术导刊》2012,11(12):195-197
在分析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