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读课文”教学应注意“讲读”与“教读”的区别 ,注重教师的“会教”、学生的“会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吴萍 《河南教育》2007,(11):36-36
“不会吧?我教得有这么好吗?给我打这么高分!” “太伤心了,我那么卖力地教他们,却给我如此评价!” “评教?!我不会再看了,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而在那里乱点,没有意义!” “哎,你们看这建议说得多好,这学生太可爱了!”  相似文献   

3.
大家在一起     
在一次研讨会上,某乡镇学校的一名教管干部谈至到“差生”这个问题时,竞直言不讳地来了句:“‘差生’是怎么产生的?是老师‘教’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谁也不会怀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这句话的正确性,谁都明白这两句话中的“教”具有不同的内涵,前者是指教书,教知识,后者是指教方法。细想起来,无论是“教书”还是“教方法”,总存在能教不能教,会教不会教的问题。只知知识灌输,不讲学习方法,不算会教;没有教学技巧,只有机械“运动”,不算会教;不讲课堂教学效益,只是无为的消耗,不算会教。如果说会教是属于方法策略层面的话,那么能教就属于功底层面了。想会教,首先必须能教。只有能教,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有可能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能教的老师,必然有把握以下关键因素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智慧树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和用不着“教”呢?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叶圣陶  相似文献   

6.
陈硕 《小学生》2011,(2):28-28
法国教育家惠思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就体现在这三个字:“逍遥游”,就在于学生自主地自由自在的学习!怎样才能实现“教”与“学”从传统的蜕变到现代的?怎样才能使“教”与“学”,脱胎换骨?从管制式的教学转化到自主探究学习?我们组织教师进行积极的探讨一“学生自主学习管理模式探究”。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法指导”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会学、善学,这首先要求老师会教、善教。在“学法指导”教改实验过程中,我尝试摸索出以下四条经验,将“学法指导”渗入数学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不教而教”是教育哲学的著名命题,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作为普通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能达到大师们所期盼的教育境界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学校隶属于“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人文荟萃,依港临江,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与区位优势:大江东去,小河欢歌,呈现出一派迷人的水乡风光;  相似文献   

9.
谁也不会怀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这句话的正确性,谁都明白这两句话中的“教”具有不同的内涵,前者是指教书,教知识,后者是指教方法。细想起来,无论是“教书”还是“教方法”,总存在能教不能教,会教不会教的问题。只知知识灌输,不讲学习方法,不算会教;没有教学技巧,只有机械“运动”,不算会教;不讲课堂教学效益,只是  相似文献   

10.
张淑文 《河北教育》2005,(24):10-10
“以德治教”历来是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共同主张。所以,在中外教育界流传着一个“十九层地狱”的故事。说从前有个图财害命的人,被上帝打入第十八层地狱。那人不服,认为上帝对他惩罚过重,喊冤不止。有一天,他又在喊冤,只听一个声音从下边传来:“老兄,请安静一下.你打搅我思过了。”那人听了大吃一惊!“第十八层地狱不就是最低层吗.怎么下面还有人呢?”他好奇地问:“你犯了什么罪?杀了多少人?  相似文献   

11.
晏阳初 《教育》2009,(8):58-58
我国人民占世界五分之一,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数千万方里的土地,现在受人侵略,无法抵抗,人家的飞机大炮,如入无人之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华北紧急,全国动摇了。你们是有血气有思想的青年,试想一想,中国为什么到如此田地?我以为根本的原因是“误教”与“无教”。  相似文献   

12.
教师观点 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教师 唐燕: 原来我一直对“学生评教”不太以为然,认为学生不能评出个什么道道,特别是小学生,可学校的一次“评教”活动,让我有了新的认识。那一次,“评教”问卷中有这样一题:“你最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人无完人,这位老师肯定也有不足之处,你能帮助指出来吗?”  相似文献   

13.
我家宝贝秀     
《父母必读》2011,(7):21-21
谁的尾巴?谁的头? 今天,我教孩子们画乌龟。孩子们画的小乌龟真是形态各异。“我的尾巴太长了!”一个孩子喊起来。其他孩子也喊起来:“我的尾巴也是!”“我的尾巴太小了!”“我的头不好看!”我使劲忍住笑,问了句:“你的尾巴?你的头?”  相似文献   

14.
再有几天就要中招考试了。刚进行了最后一次模拟测试,星期日改完试卷,我打开电脑,上网浏览。忽然,“风云九六”群对话框跃入眼帘,是不是我教的班的学生建的群呀?我继续观察。有人问:“谁是闻英?”忽然,一学生说:“老梁在群里!”一时间大家都说开了:“哦!”“晕啊!”“谁干的?”还有人问:“老梁是谁啊?”“政治老师啊!”“谁把老梁搞进来的呃?还让不让人活了,晕!”“谁加的,快删!”一会儿,我就被请出了这个群。  相似文献   

15.
考试结束后,学校照例进行了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民主测评,并且装订成册供老师们阅读,以便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上完课后,笔者欣欣然跑到教导处看测评。不料大家都满脸淡然:有啥看头,全是勾,不如不看!咦,以前不是有学生的评教意见吗?那可是教师成长的“金玉良言”呐!虽有十几年教龄却一贯注重学生感受的笔者过去一看,真是沮丧至极!确实没有一个字!全是ABCD选项打勾的!  相似文献   

16.
崖涯 《今日教育》2013,(2):41-41
2013年,跟众多年轻又能干的同事们相比,我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老”新手。 初一时候我的班主任说:“当学生多好啊,自己努力就可以把学习搞好;可是当老师,只有自己很努力是不够的!”可是,我一直只会自己努力当一个好学生,却不知道怎么“教”别人一起努力。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动力,我该怎么教他呢?  相似文献   

17.
一、“会教”是“会学”的先导现代教学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是学的先导,教为学服务,教学相长。教学要产生这样的效果:教者,思若泉涌,挥洒自如;学者,思维活跃,兴趣浓厚,达到最大发展。“教学生会学”对教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要求教师精通教的原理,既要有...  相似文献   

18.
方天福 《师道》2012,(9):15-16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后剩下的东西。”这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其蕴意和内涵丰富:道德?智慧?能力?我想应该包括:终身学习的技能。叶圣陶先生则日:“凡为教者必期于不需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苟若能是,或未足以言教育革命.然教育革命殆莫能外之。”这句话可以诠释为:教的最高境界是达到不需要教。崔峦先生指出: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说的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达到“不用教”“无须教”。这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境界。但是几十年来,能达到这种目标的教师是凤毛麟角。问题出在哪里呢?不是叶老的话有问题,是我们的“教”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没料到教师生涯中那一次困窘.竞给了我受用终身的财富!我由此而寻到一条从“山穷水尽”的“教而困”到“柳暗花明”的“教而乐”的通道.这通道可概括为“教而困,而学,学而思,思而教”12个字。前后的两个“教”字,形同义异:第一个“教”,指“教学”;第二个“教”.指经过学习和思考“豁然开朗”之后的“再教”。这时的“教”,知识内容已焕然一新:这时的教师,是知识更新了的值得刮目相看的“新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