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使用跨行为撤回实验设计,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基础,在培智学校自然教学情境下对一名智障儿童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积极干预.研究在自然教学情境下对被试课堂问题行为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实施以积极行为支持导向的干预.视觉分析、简化时间序列的C统计与社会效度分析结果表明,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基础的前事控制、后果控制等干预策略在改善智障儿童课堂问题行为中显示出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而且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本研究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智障儿童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课堂中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现象的发生,验证该方法对干预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的有效性。研究者对智障儿童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功能评估,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功能。通过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中的ABA实验设计,制定有针对性的正向行为支持计划,并进行行为干预。研究结果表示,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处理智障儿童问题行为是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3.
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存在注意易分散、多动、冲动等典型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常表现出多种问题行为,影响自身和他人的学习以及正常教学活动地开展。文章试图从介绍积极行为支持的基本理论入手,从行为功能分析角度探讨如何对该类儿童的多种问题行为进行分类,并运用积极行为支持的方法对不同类型行为提出干预建议,以期为改善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的课堂表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旨在对一名11岁智障儿童的打人、大喊"安静"这两项课堂干扰行为进行干预,采用单一个案研究法(ABA设计),以积极行为支持方案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干预。研究发现:个案课堂干扰行为的功能是引起他人注意;积极行为支持能有效减少个案的课堂干扰行为;积极行为支持能增强个案正向行为。  相似文献   

5.
攻击性行为是智障儿童最容易出现的挑战性行为之一。在功能评估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正向行为支持干预策略,在数学课堂上对一名智障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干预,有效减少了该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例有攻击性行为的重度智障儿童,本文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对该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观察和相关人员的访谈,分析产生行为问题的原因,运用行为矫正法尤其是正向行为支持法,辅以家庭疗法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最终取得明显改善问题行为的效果.本个案能为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和训练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未来行为矫正技术在重度智障儿童中的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佘丽 《现代企业教育》2013,(20):165-166
情绪与行为问题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直接影响智障儿童的融合,同时对其身心健康也有明显的不良影响。本研究采用认知疗法、正向行为支持法、自我指导法等多种策略对一个中度智障学生情绪与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随班就读学生的问题行为一直是妨碍我国随班就读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问题。积极行为支持是使用教育和系统改变的方法,提高生活质量和最小化问题行为的应用科学。它的应用范围包括个人、班级和学校范围的积极行为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正向行为支持对改善自闭症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效,研究选取康复中心就读的一名自闭症儿童,采用单一被试实验研究法中的ABC设计,在对个案进行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了积极行为支持计划。研究结果表明:积极行为支持对降低研究对象的攻击性行为有立即成效和维持成效。  相似文献   

10.
问题行为严重影响着孤独症儿童的生活品质。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强调以正向的观点看待并干预儿童的问题行为,正向行为支持已逐渐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可并运用。试图探讨运用正向行为支持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1.
智障学生的儿童适应行为评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1 1 0名智障学生进行测试,分析智障学生适应行为的特点。结果显示:智障学生的适应行为各因子功能随缺陷程度而减退的趋势不同;适应行为的发展在智障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自身比较,智障学生大部分的适应行为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但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智障儿童的适应行为与他们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其中以认知功能的减退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亲社会行为是智障儿童进入社会生存的必要准备,关乎其将来的生活质量,利于增强其将来的批判能力以及自我决策能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智障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文章着重阐述了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如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培养智障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攻击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指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心理、身体、物品、权益等,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儿童骂人、打人、故意损坏他人物品等,都属于攻击行为。大多数的智障儿童都存在不少不良心理行为,如轻率、焦躁、多动症、强迫症、神经过敏、任性、攻击行为等,其中攻击性问题行为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比例高达71.6%。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就可能转化为品德不良,甚至使儿童在长大后走上犯罪的道路。通过对三名个案的观察研究,从冷处理、情绪转移、适当惩罚、情感体验、情绪宣泄、集体力量、成功体验、家校合作八个方面,阐述对智障儿童攻击行为进行行为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我刺激行为是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典型发展的问题行为之一,常常表现为啃咬自己、撞击物品或他人、反复摇晃身体等。这些问题行为不仅有可能威胁到他们自身或者其他人的身体安全,同时也会影响他们与其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会交往关系,阻碍他们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进行干预十分必要。目前常用的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方法主要有:感觉消退、匹配性刺激替代法、过度矫正、积极行为支持、强化、感觉统合训练和早期预防7种。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可以帮助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学会用恰当的行为方式表达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5.
自伤行为是指所有针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伤害的行为.在特殊教育领域,自伤行为多出现于自闭症儿童和智力落后儿童中.研究采用A-B实验设计,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基础,在学校自然教学情境下对两名自闭症儿童的自伤行为实施以积极行为支持为导向的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教学情境下对两名被试自伤行为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实施包括前事控制、后果控制、行为训练等干预策略,自伤行为下降趋势明显,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情绪行为问题的状况及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对贵州省毕节地区309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希望、品行问题、多动和亲社会行为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困难总分和亲社会行为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困难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增加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资本,对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孤独症儿童表现出的两种带有刻板和自伤性质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干预,旨在验证该方法对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有效性,并对干预的过程进行实践探讨。治疗小组基于前期行为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运用了前提控制、消退、区分强化等行为矫正策略,进行为期约三个月的干预。总的研究过程包括行为功能分析和干预实施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通过问卷和观察等形式收集数据,最终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认为: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应注重外部因素也就是从环境因素中寻找其原因;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的策略来分析和处理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是有效的;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应关注其身心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8.
儿童饮食行为以及喂养行为是儿童保健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进行正确的儿童喂养,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饮食环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儿童饮食行为的介绍,分析了儿童饮食行为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儿童饮食行为的解决方法。同时也对儿童喂养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正确儿童喂养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向行为支持是一种在对问题行为进行功能性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策略,以求改善问题行为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将正向行为支持运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当中,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向行为支持模式,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自伤行为是指故意在自己身上造成伤害,该行为问题存在于多类儿童身上,极大地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对教师有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挑战.从积极行为支持的角度来看,学生课堂自伤行为具有三大功能:正强化、负强化、感觉刺激或感觉调整功能.文章在对自伤行为功能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课堂自伤行为的干预策略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口语提示,培养沟通技能;区别强化,培养合适替代行为等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