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王蕴章在《燃蜡余韵》中记载,林蕴林在山东济宁写了一首诗:“老树深深俯碧泉,隔林依约起炊烟,再添一个黄鹂语,便是江南二月天。”有人依此画了一幅扇面,蕴林见了后说:“画固好,但添个黄鹂.便失我言外之情矣。”此语甚妙。  相似文献   

2.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散文。作者以其独特的感受、诗一般的语言,把“我的空中楼阁”——这座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一幢山上小屋,幻化成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品。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用一幅幅图画来展示自己心爱的小屋,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来点染小屋.描绘出小屋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景色,让读者如游画中,倍感艺术的审美力量。  相似文献   

3.
《绝句》是唐朝伟大诗人杜甫的名篇 ,诗中生动地描写了一幅春天充满生气的意境深远的画面。针对这首诗的特点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一、自学古诗 ,引导学生想象图画 ,体会意境。学生读诗自学 ,通过自学弄清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都在什么地方 ,对这首诗有个大致的了解。二、通过“画诗” ,理解诗句 ,体会诗情。1 .出示前两行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时我问 :“这两行诗描写了什么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然后 ,我在黑板上画出了柳树和蓝天 ,问 :“你能画出黄鹂和白鹭吗 ?”学生一听 ,纷纷举手。我让…  相似文献   

4.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散文。作者以其独特的感受、诗一般的语言,把“我的空中楼阁”———这座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一幢山上小屋,幻化成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品。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用一幅幅图画来展示自己心爱的小屋,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来点染小屋,描绘出小屋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景色,让读者如游画中,倍感艺术的审美力量。当我们欣赏这迷离缥缈的小屋时,却感到那若隐若现、姿态翩然、轻灵而又有“风度”的“空中楼阁”,完全是作者主观化、情绪化的产物,是作为审美主体形象的“再造…  相似文献   

5.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淡雅清丽、精美别致的散文。当然这得意于作者清新俊逸的笔调,优美隽永的语言,以及由此而描绘出的一幅幅充满诗情的画面,但笔者认为这别致还在于成语“空中楼阁”的妙用。《我的空中楼阁》寄寓的是作者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向往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而这一情感在文中的寄托体是“空中楼阁”。“空中楼阁”成语词典的解释为:建筑在空中的楼阁,比喻脱离实际的虚幻事物。因此,无论从词语的组合——“空中”修饰“楼阁”,还是从词语本身的含义看,这一事物,这一成语选得异常巧妙,令人拍案叫绝。因为这决定了文章的…  相似文献   

6.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淡雅清丽、精美别致的散文。当然这得意于作者清新俊逸的笔调,优美隽永的语言.以及由此而描绘出的一幅幅充满诗情的画面,但笔者认为这别致还在于成语“空中楼阁”的妙用。  相似文献   

7.
台湾著名散文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神韵奇隽、情采飞扬、意境深邃的写景美文。作者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饱含着浓浓的生活情趣,描绘出一幅清新淡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表现了作者超世拔俗的生活情志。这种文面极力铺陈绘景、景中蕴涵作者主观色彩、借外景抒写内在精神的表现手法,就是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相似文献   

8.
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的文章,历来是中国散文的“主力军”。文学史上,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隽永的图画: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被誉为千古绝句,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为后人传唱;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写尽了北平之秋的清静悲凉,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画绝了世外小屋的美轮美奂。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绝句》是杜甫《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内容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虽只用28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一幅春天的画,一幅有声有色的画,一幅动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读到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我便被文中那颗诗意栖居的灵魂深深地打动了。那是一首诗,字里行间跳跃的是琴弦上的音符;那是一幅画,草尖树梢流淌的是灵动的色彩;那是一支歌,清新明快的调子中舒展的是一颗诗意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文章。读完此文,犹品了一杯香气四溢的清茶,淡淡的,恬恬的,让人回味无穷……第一,这杯茶的颜色清新自然,即遍地珠玑如诗的语言。鉴赏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此文语言优秀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错落有致的对称句式。有短句,如:“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这些短句的运用,既使文…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读到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我便被文中那颗诗意栖居的灵魂深深地打动了。那是一首诗,字里行间跳跃的是琴弦上的音符;那是一幅画,草尖树梢流淌的是灵动的色彩;那是一支歌,清新明快的调子中舒展的是一颗诗意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教学理念《小镇的早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三个方面的特点写出了它的美丽。文章词如玑、语如诗、景如画,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朵,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一篇加强审美教学和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4.
“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此话委实概括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王诗浑融的意境,精工刻画的描写,清新洗炼的语言,为后人描绘了一幅幅清新秀丽的画卷。诚然,清新秀丽的诗篇与诗人的艺术技巧是分不开的,王维在描写景物时,常常形神并茂,绘声绘色。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传至塞上》)。“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细读起来,我们发现绘光作为一种技巧王维在诗中是常用到的。为方便起见,笔者将其技巧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冯晓青 《阅读与鉴赏》2007,(10):54-55,53
朱自清的散文承继中国“温柔敦厚”的文化传统并与时俱进.在道德观和审美观上实现了对古典散文的超越。一篇《荷塘月色》,节奏舒缓,文字清爽,在画、诗、情、境数美俱存中,充分展示了作者在艺术上的造诣和独步,诠释了“美文”的审美底蕴:  相似文献   

16.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所写的景都是普通的山树和小屋。但作者却能从这平凡之中,“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用他那生花妙笔,幻化出幽深的意境,显示了无穷的情味。读着这篇散文,我们就象在观赏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诵读一首感物抒怀的无韵诗,聆听一曲山树小屋交响乐。标题一语双关、虚实结合。说它实写是指“我的空中楼阁”建在山上,“夜晚它是  相似文献   

17.
一篇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散文,往往以立意和文笔取胜。《岳阳楼记》就是这样的一篇散文。《后山诗话》称“范文正公为《重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王辟之说《岳阳楼记》、岳阳楼、苏子美的书石、邵竦的篆额“世谓之‘四绝’”。《岳阳楼记》的作者叙述事件,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就象画家描绘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一样,有惊人的技巧。宋人林正大曾把它概括写成《水调歌头》词一首: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观看了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古诗两首》视频.在这堂课上,林老师做了大胆尝试,让六年级学生重新学习四年级的古诗.为了适应高年级学生,林老师在教学目标上重新调整,凸显了以表达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一探究景语,感悟情语 (古筝音乐响起,师深情朗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这首古诗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离别时的情感.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分别时悲伤的心情. 师:两位同学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们之间深深的"情"字.(板书:情)可是有一点我不明白,这两首诗中有"情"字吗?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散文,常见的方法是从景语和情语之间的关系入手,在“物”与“我”之间发现契合点。如何从“物”抵达“我”,如何在“物”和“我”之间建立有效的关系,是散文解读需重点着力之处。以《紫藤萝瀑布》为例,探求作者的独特经验是如何折射在“物”与“我”之上,建立“物”与“我”之间的关系,尝试在物、情、理之间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为散文阅读教学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新理念下的古诗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模式教学时间教学过程课题教材分析《绝句》(唐·杜甫)《枫桥夜泊》(唐·张继)本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写,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本诗写了作者于深秋之夜在苏州城外的一条小船上的所见所闻,抒发了孤寂忧愁之情。“三步训练”阅读教学模式“质疑漫谈”阅读教学模式1999年2003年一、激趣感知,初步训练1.看图说话(一)。(1)课件出示图片,认识黄鹂。黄鹂:身体的羽毛是黄色的,头部、翅膀、尾巴上有些黑纹,叫声很好听,吃森林中的虫子。(2)看动画说话:在上。2.看图说话(二)。(1)课件出示图片,认识白鹭。白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