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多种力量促成的,其中海外华侨的积极捐款是其助力之一。为了支援国内的革命活动,孙中山曾多次奔赴美洲,从事筹款活动。在此过程中,孙中山得到了美洲华侨黄三德的鼎力相助,才使其筹款得以顺利进行。本文不揣谫陋,拟对穗籍美洲华侨黄三德与孙中山的美洲筹款活动之关系略作探讨,以期有助于美洲华侨对辛亥革命贡献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放眼世界,凡是华人聚集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办有华文报刊。这些报刊,尤其是其中进步的华文报刊,虽然经历曲折、坎坷,但在传播中华文化、鼓吹爱国爱乡情思、维护华人权益、吸收外来文化、促进与当地人民友谊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日益富强,呈现出非常光明的前景。 两次高潮 近100多年来,世界华文报刊由无到有,发展迅速,作用明显,成效喜人。1854年在美国旧金山创刊的《金山新闻》周刊,是华侨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中文期刊。1874年7月15日在旧金山创办的引日金山中国新闻》,则是华侨在海外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自此以  相似文献   

3.
对海外华侨华人而言,文化冲击不可避免,文化适应势在必行,而大众传媒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一分子,东干族70余年创办报刊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文化适应的历史。无论是东干族的第一份报纸《东方火星报》,还是其第一份杂志《回族》,都在东干族的文化适应中书写了浓重的一笔。而当文化冲击和文化适应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海外华文传媒尤其是以东干族报刊为代表的海外回族传媒也面临着升级变革。  相似文献   

4.
关于海外华文报刊的历史分期,历来有多种说法. 国内首先对海外华文报刊进行分期的是方积根、胡文英,他们在1989年出版的<海外华文报刊的历史与现状>中,根据主办者的身份,将海外华文报刊"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从洋人办报发展到华侨办报,又从华侨办报发展到华人(或华裔、华族)办报……"  相似文献   

5.
10年前,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广大华侨功不可没。孙中山在谈及辛亥革命及民国创建时,曾说"华侨乃革命之母"。他还说:"同盟会之成,多赖海外华侨之力,军饷胥出焉。"辛亥革命前后,华侨的贡献至深且巨。越南华侨在孙中山思想的感召下,积极投身革命洪流,为革命筹措巨额经费,照顾流亡越南的革命志士的生活,抚恤保护革命志士的家属,维持革命火种在海外的继续传播。  相似文献   

6.
吴献举 《新闻界》2007,(5):75-76
广东新闻传媒产业在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广东新闻传媒可以通过在华侨华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创办新闻媒介、与海外华文媒体开展多元化合作以及与海外非华文媒体合作方式等采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华文报刊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妮 《传媒》2005,(5):63-64
东南亚国家作为历来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区域,也是重要的海外华文报刊集中地之一.自1881年新加坡闽籍华侨薛有礼创办华文报刊<叻报>,一百余年以来,华文报刊陆续在东南亚各国扎根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提升和对外开放的加强,华人新移民不断增加,华文教育在东南亚各国也蓬勃发展,华文报刊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缔造并亲身参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工作。自1893年在澳门创办《镜湖丛报》始,他一生直接创办或者领导创办的报刊有十多种。此外,他还领导了三次较有影响的新旧思想的报刊论战,享有中国最伟大之主笔的美誉。他的许多政治理念通过报刊传播发扬,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性思想,革命报刊也摧枯拉朽般改变了中国报纸的格局,既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又促进了中国  相似文献   

9.
文章梳理了辛亥革命时期浙江进步报人在省内(杭州、宁波、绍兴、金华、湖州)、省外(上海)和海外(东京)的主要报刊活动,并总结该时期浙江进步报人及其报刊活动的特点为激进、业务创新多、群体规模和影响力大。这些报刊活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革命运动,还丰富并发展了我国的新闻事业史,也为民国新闻业奠定了基础。文章最后还指出,当时进步报人的报刊思想中存在着较浓的工具理性色彩及一定的狭隘地域意识。  相似文献   

10.
’95世界华文报刊与中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12日至16日在武汉——重庆举行。这是中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首次举行这样的会议。来自中国两岸三地(大陆、港、台)、四大洲、九个国家的9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共收到60多篇论文,经专家组评审,有48篇已结集出版,并且在大会或小组会上进行学术交流。 研讨会上传出的信息告诉世人: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创刊,到本世纪90年代的170年间,先后在海外出版的华文报刊,累计已达2000多家。目前还在出版的共330多家,分布在五大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127家,马来西亚55家,新加坡37家。 这些由定居在海外的华侨、加入了居住国国籍的华人和当地华裔居民们创办的海外华文报刊,对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国各个时期的革命活动,扩大汉文字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激发华侨的民  相似文献   

11.
中文报刊混编数据库题名的排序与检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文报刊混编数据库报刊题名字段排序的“假汉语拼音排序”问题,利用“中文报刊人机通用无号排序法”对中文报刊混编数据库的排序和检索进行考察,提出解决报刊题名的人机通用无号排序与检索以及报刊题名的计算机快速检索等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庄新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24):133-138
[目的/意义] 充分揭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藏近代中国学英文报刊的文献价值和科研价值,并提出具体利用策略,为国内图书馆同类馆藏开发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在介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近代中国学英文报刊开发实践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难点问题,对近代中国学英文期刊特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规划策略。[结果/结论] 随着泛在知识环境的出现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应推动科学开发规划、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特藏利用效率等举措,发挥中外交流史特色馆藏资源优势,实现馆藏资源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3.
庄新 《图书情报工作》2021,64(24):133-138
[目的/意义] 充分揭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藏近代中国学英文报刊的文献价值和科研价值,并提出具体利用策略,为国内图书馆同类馆藏开发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在介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近代中国学英文报刊开发实践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难点问题,对近代中国学英文期刊特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规划策略。[结果/结论] 随着泛在知识环境的出现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应推动科学开发规划、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特藏利用效率等举措,发挥中外交流史特色馆藏资源优势,实现馆藏资源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华文报刊的文化传播与编辑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阐述华文报刊用南洋人的眼光审视和关照中华文化、以承传中华文化为已任、在维护当地国的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争取华族权益等内容 ,论述了东南亚华文报刊的文化影响与编辑特色 ,评论了他们在承传中华文化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由于东南亚各国吸收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 ,以及当地国政府设置的不利华文报刊的生存环境 ,华文报刊在坚持原来的编辑办报特色的过程中 ,不得不采取种种应变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海外中文报刊信息开发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符国冰 《图书馆论坛》2004,24(4):177-179,188
论述了网络化信息时代下,海外中文报刊信息开发的现状及困境,并对其出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对中文报刊数据库题名排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文报刊题名在DOS系统数据库和Windows系统数据库(表)汉字字段排序及DOS系统“中文报刊人机通用无号排序法”和Windows系统“第二代中文报刊人机通用无号排序法”题名排序的考察比较,分别阐述这4种题名排序法的优缺点,肯定了适用于Windows环境的“第二代中文报刊人机通用无号排序法”的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新闻传播领域里 ,华文传媒是大中华文化圈的重要媒介 ,同时是华人与所在国不可或缺的沟通桥梁 ,美国是海外华文传媒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本文针对华人聚集最多的加利福尼亚洲 ,透过访问及调查研究 ,分析华文报纸发展原因、现状和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18.
介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统区和苏区的书刊报出版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时期书刊报内容特色及价值与利用进行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国外专业类核心期刊的特点,利用网络数据库对国内部分图书馆专业类期刊的馆藏现状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外专业类核心期刊的订购品种比较齐全,具有地区集中、在线期刊数量增加、共享需求明显等特征,并就外文期刊协调与共享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网上免费的中文学科导航、图书、期刊、专利、报纸、成果、标准、学位论文、学术会议、引文等科技信息资源以表格的形式做了系统的统计与分析,便于用户了解科技信息资源在网上的分布情况,为用户方便、快捷检索互联网上的科技信息资源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