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晚清白话报为分析对象,将其社会功能和历史功绩作为基本框架,从白话报刊创办人启蒙和革命的主观意图出发,探讨白话报在教育和宣传方面的社会功能,并对白话报刊的历史功绩做出新闻学、史学、文学和社会运动四方面的叙述,客观评价晚清白话报刊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 清末,伴随着"开民智,乃救亡图存的根本"成为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以启蒙大众为目的的白话报刊纷纷创办.据统计,清朝最后10年,完全采用白话出版的报刊达140余种.①另外,众多文言报纸还辟有白话专栏.<大公报>创办伊始,便附有白话论说一栏.查阅<中国近代报刊名录>晚清白话报刊的栏目设置,几乎没有哪家报纸不登小说.  相似文献   

3.
从清末开始,白话书报不断增多、传播渐广,这与近代社会的商业化和消费性密不可分。随着机器印刷工业的迅猛发展,物美价廉的白话报刊、白话小说以及白话教科书在社会上流行开来,形成了一股文化经济潮流。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之交白话报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旧式报刊向现代报刊转型的产物.白话报的许多办刊思想在当时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乃至对当今的报刊创办仍然有着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媒介即讯息。以中华民族文化自觉进程为框架来考察:中国近代白话报刊不仅是作为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工具而存在,发挥着信息交流、文化传承和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同时,近代白话报刊本身就和中华民族近代社会救亡图存民主启蒙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折射着中华民族近代文化自觉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6.
白话报刊的历史演进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白话文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存在,并出现了以《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为代表的一批古代白话小说经典作品,但白话报刊却是近代以后才产生,并至五四时期后最终取代文言报刊,成为左右大众媒介的中国主流媒介。 一、白话报刊的演进过程 中国近代的第一家白话报刊,是由外商主办的上海申报馆的《民报》。《民报》创刊于1876年3月,是一份通俗小报,《申报》在为其刊登的启事  相似文献   

7.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①不同时期的新闻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关注的对象是以白话报刊为载体的晚清新闻语言.截至目前,学界对晚清白话报刊的研究主要涉及文学、史学、新闻学、语言学等角度.笔者选择五种报刊进行深入考察,分别为《杭州白话报》(1901-1903)、《中国白话报》(1903-1904)、《安徽俗话报》(1904-1905)、《京话日报》(1904-1905)、《第一晋话报》(1905-1906),总字数为300万字.笔者希望通过对其新闻语言特点的分析,促进晚清白话报刊的研究,力图对这一过渡时期的新闻语言面貌有更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晚清十余年间,各地创办的白话报刊达140余种,影响较大的有<无锡白话报>、<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安徽俗话报>、<直隶白话报>、<京话日报>等,其中又以<安徽俗话报>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艰难转型,从器物到制度,从外在物质到内在精神,从国家到国民,无一不徘徊在社会转型的关键路口。当时出现的一些白话报刊,以其大众化的传播工具——通俗的白话语言,并以人数最多的工者、农者、商者为传播对象,向他们灌输近代知识,为社会转型中的国民观念传播发  相似文献   

10.
谭娟 《新闻三昧》2007,(8):55-56
林白水(1874—1926),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报人,白话报刊的先驱。他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办报实践。1901年,他出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到1926年因文字贾祸,25年间他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有《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辛亥革命时期海外创办中文报刊情况的搜索与梳理,以表格的形式浓缩提供海外报刊的信息,并对海外报刊创办的群体及活动特点进行介绍,重点说明海外华侨在创办报刊活动中给予的经济支持及发挥的网络、阵地与桥梁等重要作用,以此歌颂华侨的爱国之情并纪念辛亥革命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辛亥革命前后20年间全国创办报纸的统计和办报活动的调查分析,以表格形式展现报纸创办的基本信息。并对当时报纸的编辑技术、经费与广告、发行模式等进行介绍,阐述报纸宣传对政府的影响以及对民众精神的引领,总结辛亥时期报业的兴盛与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宇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9):14-17
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后全国创办杂志的统计及宣传活动的调查与归纳,以表格形式展现当时杂志生态的基本信息。介绍当时杂志在刊名、封面、办刊宗旨、编者资源以及生存竞争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论述杂志所履行的激励意志、奋发精神以及推动变法前行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胡万德  孙鹏 《图书馆建设》2011,(5):88-92,96
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报刊活动蓬勃兴起,地处边陲的东北三省的报刊活动也十分活跃,呈现出官办报刊、民办报刊、外国人办报刊等各类报刊共同发展的局面.在辛亥革命时期,东北三省的政府官报占据主流,民办报刊风行无忌,白话报刊颇受读者青睐,外国人办报笼罩东北,报刊文种多种多样,报人报业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5.
The printing press helped to spread literacy, civic discourse, and even political dissent in colonial America. Without paper, however, the invention of the moveable type printing press would have been insignificant. This crucial communication medium was hobbled by a critical shortage of the raw material needed for printed matter. Paper was in short supply in the colonies and in the new nation as it could only be made from rags, and there was constant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enough rags to keep the presses rolling. Pleas for this essential ingredient were constantly seen in the newspapers in early America and there were severe shortages of both paper and the rags from which it was made during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desperate were the early Americans for the paper which was necessary both for firing the muskets and for spreading the rhetoric of Revolution.  相似文献   

16.
中文报纸人机通用无号排序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中文期刊刊名汉语拼音首字母-全拼排序法"及国家新闻出版署报纸"类别代码"引入中文报纸的排序,实现了中文报纸报名排序的统一和分类排序的统一,以及中文报纸手工排序和计算机排序的统一;实现了中文报纸报名的计算机快速检索,将中文报名的计算机检索速度提高到了比用全拼检索一个汉字还要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a newspaper's political orientation is a principal factor used by readers to locate its position in the marketplace. The findings have concrete implications for editors and publishers in Southeast Asia, where newspapers are often aligned with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The study uses data collected in Hong Kong to create a perceptual map of Hong Kong newspapers. In Hong Kong, there are 25 dailies serving a population of 6 million. Newspaper readership is high. The newspapers span the political spectrum from ultra‐left to ultra‐right. When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this study, some newspapers were controlled by the Kuomintang of Taiwan, others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is study selected eight newspapers whose political orientations had been clearly established by previous research. Some 990 respondents estimated the distance between 28 pairs of newspapers. These ‘perception data’ were pure similarity/dissimilarity measures.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both reveal a clear political dimension to the resultant perceptual maps. The study also includes an overview of the contemporary partisan press in Hong Kong.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变化对于东南亚华人社会、华文报的生存与发展仍然会有直接、间接的微妙互动与影响。中国的一举一动,仍然备受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与华报的密切关注。这种关注,总体而言(以新老华侨为对象或主要对象的华文媒体例外),已和侨报时代以中国为效忠对象、"心系祖国"的心境与意识截然不同。这是东南亚华文报业史不可忽视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免费华文报刊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加拿大林林总总的华文报刊中 ,近年来活跃着一批免费华报。它们因应大陆移民潮和加国多元文化政策而生 ,在狭小的华人市场中前仆后继 ,顽强拼争。本文对免费华报的依托背景、办刊动因、报纸类型、发行方式、现实困境进行了全方位解读 ,并对其未来走向作了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了空前的浩劫和摧残。以1971年为界,可将文革中的图书馆事业划分为两个时期。文革前期图书馆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文革后期图书馆事业艰难恢复。文革中编制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启动了《汉语主题词表》编制工作,引入了机读目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