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战略视角,分析了中国交叉科学发展现状,提出推动传统单学科观念和体制变革的新思路:建设纵(单学科)、横(跨学科)互补的新管理体制、评价体系和激励模式;发展我国的学科交叉理论研究,建设少而精的专业跨学科理论研究队伍和研究基地,培养“跨学科学”研究专门人才;建立配套完整的交叉科学研究的平台和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信息传播的跨学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镇 《现代情报》2007,27(7):15-17
网络信息传播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对网络信息传播的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跨学科研究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论述了网络信息传播研究的跨学科性质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跨学科组织是当今大学或研究机构中用以保障与促进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机构.但大量跨学科研究中心的运行并不顺畅,面临体制壁垒组织平台缺乏、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经费投入机制不科学等众多问题.究其原因,是对跨学科组织的定义还不清晰,对其科学内涵没有正确把握.在描述了跨学科组织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对其概念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跨学科组织的概念与特点,并从概念出发,对跨学科组织发展的历史阶段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4.
刘洪娟  周茂同 《科教文汇》2020,(11):149-150
加强研学旅行实践类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研学课程也是实施跨学科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本文以齐鲁文化中三孔游览、登临泰山、游览杨家埠为例,就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设计不同的课题,以促进书本知识和立德树人的深度融合,促成"历史+"跨学科综合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学研究逐渐以跨学科研究为主,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跨学科研究的实现途径进行总结,提出了移植融合型研究、合作型研究、目标需求型研究三种跨学科研究模式,为科研工作者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加多样,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应需求开展,通过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利用优势专业群,跨学科多专业协同创新,各部门协调管理。在三山五园文化园区尝试跨学科多专业产学结合的综合实践教学,开展人文北京建设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跨专业协同完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7.
一方面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战场体系对抗和武器装备体系的发展,军事技术的综合化、体系化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并且发展成为军事技术学。军事技术学学科体系可以分解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的过程模型,也可以分解为共性基础技术-应用技术的层次模型,并且在不同的军事技术学体系中有不同的带头学科。从初级概括、系统普遍化和综合的理解三个层面上来看,军事技术学具有跨学科学的本质特征。因此,军事技术学是跨学科学的一个典型案例。认识到这一点,对军事技术学与跨学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跨学科研究在中国:历程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跨学科研究是在中外文化碰撞的过程中孕育萌发的,是在经济体制转换的背景下起步和成长的,是在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和提高起来的。我国的跨学科研究在国家的直接领导下,专题研究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科学功能和社会功能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研究是知识、智慧和技能高度集中的研究领域,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已经成为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就目前我国跨学科研究的发展状况来看,还只是止于跨学科研究表象和经验的层面,更没有从跨学科的角度上就如何提高我国科研创新能力而展开实质性的探讨和研究。本文在对跨学科研究的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的关系,其目的在于给科研创新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面向21世纪 培养跨学科人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论述了培养跨学科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明了跨学科人才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克强 《科学学研究》2000,18(4):106-108
《门捷列夫学与中国科技创新丛书》提出了“科学主流规律”和“主流网渠论”等新构想。“科学主流规律”其要点是重大自然科学学说都分为“理论”和“方法论”两个层次 ,其理论一旦成熟 ,孕育在其中的方法论内核就会脱离母体 ,跨学科移植 ,从而导致一系列新知识生长点的产生 ,运用此规律 ,作者预测了门捷列夫学说的未来主流 :从理论层次发展上升到方法论层次的跨学科拓展。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制度对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学科被认为是提高科研人员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对这一命题,缺乏实证的分析支持。为此,以博士后作为分析对象,从材料物理与化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细胞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五个一级学科中选取2001-2004年这四年间在全国所有流动站进站博士后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基于交叉学科的视角,从两个方面比较了"跨学科"对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学科的制度,有助于我国科研人员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跨学科的新型大学学术组织模式构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炜  邹晓东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02,20(4):362-366
本文从学科和跨学科角度出发 ,通过考察学科、跨学科与大学学术组织发展的关系 ,并结合组织结构理论 ,构建出基于跨学科的新型大学学术组织模式 ,并对跨学科大学的自组织运行机制进行了理论和现实条件分析 ,以期实现跨学科大学的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4.
跨学科研究发展状况评估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问题的提出   由于跨学科研究利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重大的科技、经济、社会问题,满足了人类和社会的重要需求,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跨学科研究,我国学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对跨学科研究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学科”意识比较强的国度里,跨学科研究的开展仍然受到主观、客观因素的限制。从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理和地球物理两个学科一般性项目与跨学科项目获资助情况调查,1996年地理学科面上项目申请总数667项(其中跨学科项目116项),资助总数为99项(其中跨学科项目15项),总批准率为14.6%,跨学科项目批准率为12.9%;地球物理学科面上项目申请总数为309项(其中跨学科项目18项)总批准率为19.7%,跨学科项目批准率为15.7%。显然,跨学科项目的批准率要低于一般性项目的批准率。而且我们从国内外对跨学科研究发展的分析与研究的文献报道来看都是定性的,缺乏定量分析,缺少一套较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不利于跨学科研究的发展,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导致跨学科研究项目申请受阻。为了系统而有效地揭示我国跨学科研究发展状况、掌握和了解我国在新兴学科领域或具有跨学科研究性质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发展水平,为有关部门制定学科组织管理政策提供量的依据,建立跨学科研究发展状况评估体系,对我国跨学科研究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运用多案例分析方法翔实分析华盛顿大学的跨学科基础教学平台、专业导向的本科生跨学科教学、项目导向的研究生跨学科教学和跨学科研究运行模式的特色实践及核心特征,归纳出华盛顿大学纵向一体化的跨学科教学体系、无边界跨学科运行模式和跨学科教研融合模式。基于此,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教学型大学有效开展跨学科教学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庾光蓉 《软科学》2008,22(6):109-112
简要分析了高校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原因,透过跨学科的视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文平  刘云  何颖  谭龙 《科研管理》2015,36(3):127-137
基于中国学者在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电子电气工程、数学、医学、神经科学、物理学等6个重要研究领域发表的SCI论文,分别将国际合作论文和非国际合作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构建论文跨学科研究程度的测度指标,评价国际科技合作对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影响程度及中国与世界跨学科研究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国际合作促进了跨学科的研究;但国际合作推动跨学科研究的程度受研究领域的影响,新兴的、应用性较强的研究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程度较高;国际合作论文的跨学科研究程度逐渐提高;中国在多个研究领域的跨学科程度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分析了美国大学传统院系结构惰性与跨学科研究合作困境形成的原因;然后分析促成跨学科研究合作的组织保障,并借鉴两栖型组织理论分析美国大学内部成立的独立于传统院系结构之外的跨学科研究组织;最后分析总结这种组织顺利开展跨学科研究合作的运行机制。研究表明,美国大学传统院系结构特点决定了大学依靠传统院系进行跨学科研究合作的局限性,大学自设的跨学科研究组织的成功运行有效地实现了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19.
熊文靓  付慧真 《情报科学》2021,39(11):117-126
【目的/意义】跨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以跨学科研究特征为主的跨学科性研究探索,不仅为厘 清跨学科研究主题提供重要线索,而且为跨学科研究管理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过程】以跨学科性研究为研究对 象,借助Coherence Score与LDA相结合主题挖掘模型识别跨学科性研究的主要主题,并通过文献计量法从宏观和 微观层次探索跨学科性研究演化特征。【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对跨学科研究的跨学科性评估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跨学科研究不仅来源于社会科学、生态学等学科跨界探索的内在驱动,也源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脆弱性等复杂问 题的外在驱动;跨学科研究评价指标与方法复杂综合,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是发展趋势;多种形式的跨 学科教育与科研合作是促进跨学科研究落实的根本。【创新/局限】多维剖析跨学科性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为 国家科技政策制定和科学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刍议跨学科研究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对于什么是跨学科研究问题上中外学者间的差异很大,本文在阐释国内外学者对跨学科研究问题认识基础上,针对国内目前认识上的误区,对跨学科研究提出了“我见”,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自然科学体系内部跨学科研究活动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