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针对安徽省大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现状,以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为指导,围绕"场域""惯习"两个主要概念,对高职院校的心理素质教育路径、工作网络进行分析,探索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子场域和新的锲入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特征,以高校99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调查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状况。结果发现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创新心理素质在人口学变量上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资本、成就动机均存在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志愿服务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高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而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是高校常见的一项志愿服务。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法援志愿服务的现实意义,创新"法律援助+",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素质培养新途径。通过"法律援助+模块化""法律援助+网络化""法律援助+项目化""法律援助+课程化""法律援助+联盟化""法律援助+组织化"等手段,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4.
网络空间日益成为大学生重要的交往空间和生活空间.培育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成为什么样的实践主体,已然成为当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问题.因此,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维度培育大学生成为网络交往中的"道德认知主体""道德情感主体""道德意志主体""道德行为主体",能够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力,充分绽放大学生自我的本质力量,推动其积极参与到网络空间的道德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 2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就业风险认知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估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风险认知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高于男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风险认知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就业风险认知水平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农村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城市体育专业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及其原因的,以及心理障碍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损害,探讨了克服和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以期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校不仅要从文化知识和道德素养方面实现育人目标,还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成因,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机制的构建策略,希望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改善大学生心理素质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239名自主选修《幸福哲学:积极心理学》课程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为对象,经过16次32学时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探讨积极心理学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作用。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的数据作为定量研究依据,以课程结束时学生的自我成长报告作为定性研究依据,研究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学课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上的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精神理念是对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客观认识的思想凝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精神启迪。其中"天下为公,崇尚大同""诚实守信,重义轻利""推陈出新,鼎新革故""贵和尚中,内圣外王"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有益思想价值能拓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新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积极主动预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要遵循民主、开放、共同、启发、发展、保密等原则。以生为本,以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选择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以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堂活动为载体,营造活泼、愉快的互助氛围,搭建学生相互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和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自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重视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注重形成自身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形象,关注心理问题的防治与心理健康的维护,能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讲授+体验教学+生活应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注重提升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以体验感悟为实现途径,综合运用情感唤起、反思感悟、讨论分享、行为养成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助人自助",应用心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心理难题。同时,通过体验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其心理转变,提高心理调适能力,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知""情""行"三方面目标。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网络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学生,在服务广大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同时,也使一些大学生沉迷其中。通过对沉迷网络的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的比较,探求了引起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人格发展的缺陷、心理素质脆弱、心智发展不成熟、"从众"效应和社会文化因素等。并提出解决办法:提高教育主体的教育能力,搭建良好的教育沟通的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创建有利于大学生心智发展的网站,抢占网络空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校园"绿色网吧",有效控制学生上网。  相似文献   

14.
学业拖延不仅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制约大学生的学业成功。本研究采用《学业拖延量表PASS》对江苏泰州某高职院校132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通过SPSS软件分析,结果得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较为严重,超过了中等拖延水平。相比于男生,女生的拖延水平更为严重。相较于城市学生,农村大学生的拖延水平更高。针对调查结果,本研究分别从学校、教师、高职大学生个人视角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学会担当社会责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殷殷嘱托.目前精准判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研究尚显不足,对此在自行编制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量表"基础上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水平较高,但存在"责任规范认知不足""社会责任认同功利化""社会责任知行脱节"的问题.针对问题成因和特点提出了从认知、认同和践行方面系统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37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了解大学生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并探讨大学生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科目差异和年级差异均不显著;(2)大学生自尊在家庭来源差异、是否独生差异上显著,其中城市高于农村,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3)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提高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论述了高校国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组织纪律观念、知识技能水平、身体心理素质、良好习惯养成等五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美育学刊》2022,13(1)
"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于2019年由四川美术学院和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发起,集工作坊、展览、研讨会、出版于一体,迄今已举办三届,三届主题分别为"吾老吾幼吾生""共在共情共生""在地在线在场"。"在地在线在场: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展"由四川美术学院师生在重庆虎溪、贵州羊磴等地以及网络社区开展的社区美育项目,与上海"社区枢纽站"系列项目、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师生"让我们彼此映证"系列项目、云南大学艺术学院城市CBD公众美育系列项目、四川大学"你好你好吗"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与博物馆艺术项目等组成,共分为"生活世界""艺术动员""映证彼此""城市非遗""场域生发""现实虚拟""原乡流衍""无形之里""里人为美""共创共享"十个单元于2021年11月27日至12月12日在重庆虎溪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展出。  相似文献   

19.
分析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省部分高职院校2005、2006、2007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及实地调研与访谈,了解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水平。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总体比较好,但和大学生常摸相比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影响大学生能否顺利进行创业活动并取得成功的前提因素。本研究通过分析隐性课程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的具体作用,探索如何开发隐性课程促进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的隐性课程开发应在以学生为本、整体统一、动态变化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以实践活动、规章制度、校园文化和学科教育为载体的隐性课程体系,以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发展完善和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