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包含てもらう在内的授受表现的先行研究主要从构造特征,意思不同,说话人视点等角度分析。授受表现句中,由于说话者立场不同,所选用的授受动词也不一样。能否准确把握授受表现是学好日语的关键之一。而作为授受表现主要形式之一的てもらう,语感微妙,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将从使役和受动两方面揭示日语授受表现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存在由成对自他动词为后项动词构成的复合动词。以语法性后项要素及与其对应的自他动词构成的复合动词,共有15组成对自他动词复合动词。即使是语法性后项要素构成的复合动词,也有部分表示词汇性意义。本文以此类复合动词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如何辨别此类复合动词的词汇性及语法性进行阐述,考察每组成对自他动词复合动词的构成特征和使用规则。通过4点标准分别对15组复合动词进行测试,确认每组复合动词的词汇语法性质。可以看出后项动词为自他成对的复合动词在词汇性和语法性上有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日语中的自他动词受到日本人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不同于汉语中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自动词和他动词的含义不同并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文章从自他动词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其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民族特性,用不同的误用实例进行详细剖析,发现了日语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心理,包括对客观事情的描述、责任意识、“和”的理念以及对自然的敬畏感等。  相似文献   

4.
日语教学初级语法的教育中,被动表现是其中的一个难点。被动动词本身就不容易记忆,语法上的使用也不好把握。日语学习者即使掌握了日语被动表现语法结构的知识,在与日本人交流中也不一定很恰当的使用日语被动表现。这一点在被动表现的教育中常常被忽略,本文从日本"内外"文化方面简单谈一下日语被动表现教学中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5.
中动词是语言学中的“特殊”现象,学界不乏中动词的研究,被动乎?转喻乎?至今对中动词仍无明确定位。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中动词与“被动”语态相联系,是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也有的学者试图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及其转喻理论对中动结构予以全新解释。对中动词的定位究竟应从结构(形式)视角,还是语义视角呢,本文试图对中动词现象的定位作进一步的思考,并提出中动词词汇化假说和同形词假设,以期对中动词以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6.
日语中的逆接接续助词有很多,并且语义相近,本文主要依托语言主观性理论对日语逆接接续助词中的「のに、くせに、にもかかわらず」进行分析考察,研究其之间的异同。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在说话人的认识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因说话人的视角及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情绪、态度和立场等方面的不同,说话人会选用不同的逆接接续助词。本文希望能为学习日语的中国人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这类日语接续助词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语自他动词中,有一种动词有自动词和他动词两种用法,这种动词被称为"自他两用动词"。而自他两用动词又有三个种类。  相似文献   

8.
自他动词是日语学习的一个难点,受汉语母语的影响,学生们往往直接把它们和汉语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对应起来,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表述日语,产生许多误用。通过大量常见误用例的分析,总结日语自他动词的使用特点和倾向,进而探究中日两国文化背景和语言交际心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情态动词是情态的核心表现形式,在意义表达中具有独特的功能与显著的复杂性。诸多研究发现,各个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在情态动词习得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情态动词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情态的概念及意义分类进行分析,并以基本情态动词为例对其教学过程进行认知分析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日语动词的掌握是一大难关,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的兴趣、信心、效果等等。为此,本文应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结合笔者实际教学过程的体验,探索和总结学习者习得日语动词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发挥二语习得对日语动词教学的能动作用,引导学习者以习得来掌握日语动词并能触类旁通,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准确传达恩惠意识,正确使用授受动词,是大部分日语学者比较头疼的语法项目。本论文主要研究授受动词之——-てもらう的用法。-てもらう本来的用法是说话者请求对方实施某动作而自己得到恩惠。本论文以日语数据库的用例为依据,主要从使役性,受动以及非恩惠的角度分析-てもらう的用法。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日语中存在大量的复合动词,日本人为了更精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动作,往往更倾向于使用复合动词。而复合动词往往语意纷杂,其意义并不是将前后两项动词的意义简单相加就能理解的,前后项在结合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意义的变化,产生多义性,成为日语学习者的一大瓶颈,而众多意义之间往往存在某些内在联系。本论文在考虑到复合动词生产性(造词能力)的基础上,以后项动词"ーあう"为切入点,试着系统地分析其多义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主观性客观地存在于说话人的话语之中。在言语交际中,使用让步复句也会体现说话者不同的主观性。在具体考察让步复句的主观性时,可以从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认识等三方面展开,选择不同的句式会体现出不同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视阈下,口译的本质对象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交际者传递某一思想的目的就是让接受者明白他传递该思想的意图。意图是整个交际(包括会话交际、篇章交际及非言语交际)的始发机制,对交际策略、方法(语码或行为)和效果起着控制和预设作用。话语理解、预测和翻译方式方法的选择应围绕交际意图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日语词汇学、语义学、对比语言学、计量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以二外日语教材《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中级上下的生词表收录的新单词为研究对象,用Access软件制作成词汇数据库,根据此计量研究结论,与《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日语考试大纲(非日专)》词汇进行对比研究。主要从词汇量进行对比,探讨本教材词汇用于参加非日语专业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其词汇量是否足够。  相似文献   

16.
标记理论是当前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可运用于语言的一切方面。尝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在标记理论框架下对英语不规则动词的形态变化进行历时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在动词的规则变化形式和不规则变化形式这一对立但不对称关系中,动词的规则变化形式是无标记项(unmarked),动词的不规则变化形式是有标记项(marked)。  相似文献   

17.
日本语自动词带宾语是常见的表达形式,但是在汉语中不及物动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简单地把自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同等地看待,日本语自动词所带宾语的理性意义就会显得不明确,其存在的必要性也会受到质疑。围绕以上提出的问题,本文通过日语与汉语之间的动词及宾语的意义的对比分析,详尽地解明自动词带宾语在日本语中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理性意义独具的纵向性。  相似文献   

18.
动词是词汇中最为复杂、最活跃的部分,是词汇的核心,也是语言以及语言学习的核心。研究日语动词的构造及句子构式的联系,对日语学习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日语动词"遊ぶ"的语义及与格助词之间的制约关系,探讨了动词内部构造与构式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自创始以来为语言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目前已被广泛运用到翻译、语篇分析、语言教学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论文以该理论为依据,探讨对日语教学的启示,从语言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视角说明对日语言语教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以空间运动为源域来构建我们对心理状态、五官感知等抽象概念理解的语言现象,被称为"隐喻性运动"。本文将通过语料调查展开研究,探讨日汉隐喻移动表达的词汇化模式、词汇化水平的异同以及两种语言的语言类型。结果发现,同一目标域下,日语的路径动词均较汉语路径动词表达更为丰富,即日语的词汇化水平高于汉语。而方式动词的使用上,日语较汉语更为丰富与汉语较日语更为丰富的情况均存在。在日语表达中,路径动词的使用最多,而汉语表达中,方式动词的使用最多。在语言类型方面,汉语呈现出动词框架型+卫星框架型+均衡框架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