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于1903年创作完短篇小说《新娘》,采取简练的人物描写和情节设定,运用精准复杂的心理描写,讲述了以女主人公娜嘉为代表的俄国青年人为摆脱心灵空虚实现自我价值所做的尝试与努力。作者立足于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命运,以世俗生活和人物心灵空虚的表现为线索,探索主人公娜嘉的心路历程和命运转折。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在书写、反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争取女性应有的社会地位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唤起了女性意识在当代的完全觉醒,而在自己的笔下文学地创建"女性乌托邦",构建"私语创作"的模式,使其成为这类书写颠覆男权文化中心精神、探索女性解放之路的主要策略.但无论是组成没有男性的纯粹的"女性家庭"还是走向女性的自我幽闭,都是一种脱离两性和谐共生之自然状态的女性自我幻灭与放逐,不仅显示出"私语创作"的局限性,而且显出女性解放的虚弱与疲惫.  相似文献   

3.
李昂的《杀夫》与方方的《奔跑的火光》均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男权意识对女性的身心束缚,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苦闷、哀怨、彷徨、抗争和觉醒,表现出对女性生存、命运关注的热情。比较分析两部作品,以探索主人公林市与英芝两人在男权意识禁锢之下自我意识的复苏及女性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4.
《自我封闭》是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中期表作,作品将美国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种族压迫和环境破坏等问题结合在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中,揭示了美国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然而在对女主人公凯勒追求自由的一片赞扬声中,人们却忽视了她所追求的自由给周围人生活带来的困境。本文将从她的丈夫、孩子及情人的视角分别阐述他们眼中的这种自由观。  相似文献   

5.
萧红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优秀作品,以女性作家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描写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也将笔触伸向国民灵魂深处,深刻地揭示和嘲讽了民众的愚昧、麻木和无知,借助笔下的主人公发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问.纵观萧红的所有作品,她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底层民众以及底层民众中更底层的女性群体.作为女性,萧红很早就敏感地意识到了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对女性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和悲悯.《桥》恰恰采用了女性和穷人的视角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意象世界,从中可以窥见萧红超越时代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大浴女》体现了作者铁凝更为自觉和成熟的女性意识。本文从《大浴女》的女性主题、女主人公与周围人际关系的对比联系和女性最终如何成为自由而完善的人等方面,论述女性心灵的自我救赎之路,由此探索女性叙事作为一种整体写作,如何使隐藏于主流叙事之下的女性自我探索渐渐明晰,在话语层面上颠覆了菲勒斯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斯达尔夫人的两部长篇小说《黛尔菲娜》和《柯丽娜》中的女性主人公都具有启蒙时代女性身上独特的特点。斯达尔夫人把现代女性定位为自主、独立的存在,批判传统男权社会中把女性视为男性附属品的思想,批判近代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压抑和束缚,强调女性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在理论和创作上试图提高女性的权利及社会地位。通过考察斯达尔夫人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也可以印证斯达尔夫人女性观的审美现代性。  相似文献   

8.
李昂在其婚恋小说中,从"性"角度切入,塑造了一系列陷入婚姻情爱的女性形象,她们无论是被生存所迫进入婚姻而受尽折磨,还是在两性相处格局里追求爱情但始终不得,或是在征服男性过程中被自我异化,都无法摆脱被侮辱、被损害、被吞噬的命运。女性这一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始终难以摆脱男权阴影遮蔽的事实,也特别揭示了妇女实现社会解放和自我觉醒的艰难性与长期性。  相似文献   

9.
丁玲是中国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在她一系列以富于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现代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里,充溢着追求个性独立,维护人格尊严,与封建道统和男权社会绝不妥协的抗争进取意识,表现出鲜明而深刻的女性主义倾向.这种倾向构成了丁玲女性主义小说创作最主要的魅力和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说《又来了,爱情》以老年妇女的情感问题为切入点,关注了这一边缘性群体的生存困境,刻画了65岁的女主人公萨拉陷入爱情,但作为一名老年妇女欲爱不能的困惑,其身边众人的在男权文化背景下也存在矛盾的情感纠葛与需求等问题,反映出了男权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在爱情、性及婚姻问题上的压抑与不平等。  相似文献   

11.
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认为童话是男权社会教育、驯化儿童,尤其是麻木女性思想的工具之一。其作品揭露了男权话语霸权,成为上世纪英国开创利用经典童话批判男权思想的先驱之一。卡特成功地对经典童话进行了改写、戏拟和仿作,从而达到颠覆,消解男权话语霸权目的。她或是揭露童话的伪善欺骗性,或是把扭曲的女性还原到本来面目,以张扬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应对自然界生命物体及人类自身的一种态度,张爱玲通过《金锁记》主人公曹七巧的塑造,述说了在一个男权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中女性对权利和物质追求及与命运抗争的故事。通过对主人公曹七巧"金锁"压抑后卑微的生命个体悲剧、"爱情"破灭后绝望的生命需求悲剧、"人格"分裂后枯萎的生命个体悲剧的解读,当生命中基本的生存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都无法满足时,七巧逐步走向"疯子"的道路,哀其不幸,怒其不省,但却又是人性悲剧命运的永恒主题,而更具有人文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表达"女性意识"的女诗人阵营主将,舒婷诗歌所展现的女性意识,既没有仇视男权社会的偏激,也没有诚服于男权社会的卑屈,而是一种男女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本文将从舒婷诗歌恋爱态度、婚姻生活、人文关怀等方面探讨她眼中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14.
《达洛卫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典范之作,标志着伍尔夫叙事技巧的成熟。同时,它又是一部富含女性主义思想的女性作品。一些女权主义评论者认为小说女主人公克拉丽莎是男权文化的产物。在前人基础上,本文从另一角度出发,竭力全面阐述克拉丽莎的自我的历程,即形成、沦丧、重建到最终回归,以求对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能有更充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陈染的创作表现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她通过主人公的情感体验,构筑了对男权中心话语的背叛,并且在女性特殊的情感追求中,努力深入女性的情感世界,探索女性自身的存在价值,寻求女性的精神家园。作品很好地开拓了女性意识空间,也为女性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漫长的文学史中,男性文学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女性文学被定义为"边缘"文学。女人在社会中被看做男人的附属和随从,无论在文学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处在"他者"的位置上。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完全是按照男权思想定义的"天使"女性形象,而女性作家在作品中展现了女性生存的现实,表达了渴求男女平等与独立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7.
<窦娥冤>通过人物形象窦娥的悲惨遭遇,展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围绕窦娥思想根源、行为表现和社会反响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在封建礼教控制下的男权社会,女性只是社会的附属品,这是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艾丽斯·门罗的短篇小说创作多以平凡女性的日常生活为描写对象,强调对细节的刻画,平淡中见真齐。门罗在小说中对女性生活的关注与阐释,展现出后女性主义区别于激进女权主义的小人物式超越男权中心,以实际行动和担当代替消极反抗。通过塑造各种平凡女性的形象,实现了女性作为他者话语的无意识存在,以及社会独立个体的身份认同。后女性主义小说的无意识叙事,将历史文本化,以集体寓言的形式重新阐释了"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19.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与福克纳、海明威齐名的伟大作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小说,再现了美国"爵士乐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画卷。在创作中,菲茨杰拉德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揭示了男权制社会下女性的悲剧,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对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菊花》是斯坦贝克短篇小说中的名篇,半个多世纪以来,批评家从象征主义,生态批评和女性主义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本文在女性主义理论框架内,运用“双性同体”的思想,对小说女主人公伊丽莎的性格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伊丽莎内心追求独立、平等和自由,渴望进入男性世界,步入主流文化。但因为父权制社会环境的压迫,“双性”意识未能达到和谐一致,最终梦想破灭,也集中反映了20世纪早期在美国女主人公伊丽莎所代表的女性共文化群体与男权社会主流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