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夜难眠,我知道这是父亲又想起我了。我的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他对我的爱绝不亚于任何一位慈父。要说我真正了解父亲,那还是在初三临近中考的日子里,而那时的我还是个住校生。就在中考临近的紧要关头,学校最后一次抽考成绩  相似文献   

2.
父子之间     
父亲还是我孩提时的模样,不同的是,他现在比过去温和耐心了。也不知道是谁变了,是他还是我?我和儿子马修乘飞机去亚利桑那看望他爷爷,67岁的爷爷调好了吉他弹给孙子听。4岁的马修一  相似文献   

3.
正父亲还是我孩提时记得的模样:脸色黑里透红,目光炯炯有神,一头浓发更使他仪表堂堂。不过,他现在比过去温和耐心多了。当初可不。也不知道是谁起了变化,是他还是我?我和儿子马修乘飞机去亚利桑那州看望父亲,67岁的父亲调好吉他给孙子弹奏。我和父亲曾格格不入,剑拔弩张。那是成长时期的儿子与父亲常有的"敌对"。我孩提时父亲常不在家。他是个送奶工,每周工作七天。即便外出,他也是个缺席监工。我们在家犯的错误被一一记着,晚上回家他再找我们算账,但也不过是口头威胁或责骂。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把学校停车场的栅栏埋在柴堆里,准备用来烧一年一度的篝火,庆祝返校节。我们恨这些栅栏,因为它们挡着我们,只有等公共汽车走完之后,我们才能乘自  相似文献   

4.
柴静 《高中生》2012,(28):44
(一)在飞机上看书,无意中翻到一张照片。这个人我不认识,却在看到时愣了一下:很少能见到这样恬静沉毅的脸,真好看。看完才知道,我们这些知道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等的人,原本都应该知道他——他,是他们的老师。是他,破格选送年仅19岁的李政道去美国。李政道后来回忆说:"他决定了我的命运。"也是他,让还是初中生的华罗庚在清华算学系任  相似文献   

5.
许小夏要走了,去城里的中学读书。他妈妈见到熟人就说,我儿子的成绩在城里会更好。许小夏听了这话很不舒服。他说,妈妈,什么叫更好,你怎么知道?你知不知道,我不想去那里,我还想在我们学校。  相似文献   

6.
好猫与烂虎     
朱晖 《高中生》2012,(19):1
有一个男孩,多年来一直是班里的差等生。他非常希望能够向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看齐,也一度非常刻苦,但成绩就是上不去。从小学到中学,因为成绩实在太糟糕,他被不同的学校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经过父母的多次恳求,一家很差的学校才勉强同意招收他。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终于有一天,他问父亲:"我是不是很笨?"父亲说:"当然不是。""那为什么无论我如何努力也赶不上其  相似文献   

7.
辛酸的泪     
七年前的一天早上,爸爸回来了,眼圈红红的,我不知道他是去搓麻将了还是去打扑克了,只知道他好像又输了很多钱。妈妈也采了,眼圈也是红红的,一看见爸爸就和他吵起来。爸爸起先不理,但随着妈妈的音调越来越高,爸爸终于发怒了,碗筷摔得到处都是。我害怕极了,蜷缩在屋角,看着满屋子的狼藉,看着我最亲爱的父亲,一种莫名的恐惧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8.
曾在《青年心理》杂志读过一篇文章《好猫与烂虎》,大致的意思是:有个男孩一直是班里的差等生,他很希望进步,也非常刻苦,但成绩就是上不去。有一天,他问父亲:"我是不是很笨?"父亲回答:"当然不是。""那为什么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其他同学?"父亲无语,只是轻抚儿子的头。渐渐地,儿子越来越自闭,总呆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一天,父亲发现儿子的床头铺满了一张张图画……时间在流逝,儿子的成绩依然很差,父母经常被老师叫去训斥,但父亲从来没有训斥过儿子。渐渐地,儿子反觉得奇怪,问父  相似文献   

9.
爱与恨,只隔一丝线的距离。我对父亲的感觉,正是如此。 他在我牙牙学语时,便离开我和妈妈去外地打拼,很少回来。我知道在此之前,他已经是颇有成就的房地产公司董事长了。为什么他还要离开我们?是想更上一层楼?是为了让我和妈妈更幸福?妈妈用“是”来回答我的问题。可我不知道要不要相信。甚至,我都不知道该爱他,还是该恨他。  相似文献   

10.
家有小暖男     
周末,老公告诉我,他要去外地代职一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我一下子就懵了。军婚十几年,面对出差早已习惯,可这一次没有一丁点儿的预兆,我一时难以接受。"我跟你说,你要把我们娘儿俩带去。"他知道这是我说的玩笑话,可还是无奈地笑了笑。"爸爸,你走了谁陪我下棋,谁陪我晨跑啊?爸爸,你能不能不去啊?我说什么也不让你去。"儿子的话让我一惊。显然,我的情绪有点影响了他。"儿子,你就当爸爸还在当营长。以前,他们野外训练的时候,我们不也是几个月见不着他?"心里再  相似文献   

11.
柴静 《课外阅读》2013,(13):8-9
<正>(一)在飞机上看书,无意中翻到一张照片。这个人我不认识,却在看到时愣了一下:很少能见到这样恬静沉毅的脸,真好看。看完才知道,我们这些知道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等的人,原本都应该知道他——他,是他们的老师。是他,破格选送年仅19岁的李政道去美国。李政道后来回忆说:"他决定了我的命运。"也是他,让还是初中生的华罗庚在清华算学系任职,然后又将他送去英国深造,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  相似文献   

12.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石雕师傅。苏格拉底很小时,有一次见到父亲在雕一只石狮,他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父亲说:"以这只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我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话!家长就是孩子心灵的雕刻师。孩子,特别是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孩子就像  相似文献   

13.
愧对老父亲     
王珍 《家庭教育》2014,(12):42-42
特意起了个早,匆匆忙忙地赶着去陪父亲看病,但还是远远地就看到父亲已经等候在车水马龙的路旁。我知道父亲的性子急,每次约好了不要太早出门安心在家里等我,虽然父亲也答应不着急,可是他还是会心急火燎地迈出家门,在公交车站边伸长了脖子,一遍一遍地阅读着从公交车上下来的人。那种等待的迫切和焦虑,让父亲的神情显得有点孤独和落寞。我看得心酸,有点想落泪的冲动。  相似文献   

14.
我很小就患口吃。我的口吃是吓出来的。我小时调皮,父亲就叫一个像门神一样的山东汉子手执板斧吓我,我一见到他便惊恐万状,口不能言,久而久之,说话就结巴了。口吃最怕人耻笑,越怕,口吃越厉害。记得上初中时,寒假去南京成贤街的市图书馆借书,面对图书管理员我就是开不了口,因为"同志"的"同"字怎么也说不  相似文献   

15.
她上初中二年级时,14岁,正是需要花钱的年龄,父亲却下了岗。原因是父亲再也不能胜任他原来的工作了,他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病疼起来连走路都困难。只有母亲一个人上班养家,家里一下子困顿起来。那一天,她回到家里吞吞吐吐,学校组织春游活动,她实在不想向父亲伸手要钱,但父亲好像早就知道了,拿出10元钱给了她,然后很亲昵地说:"是你们老师告诉我的,老师问你去不去,别人能去咱当然也要去。"  相似文献   

16.
王月冰 《少年月刊》2014,(10):32-33
我儿时笨拙,几乎算得上愚钝,在上学期间,成绩一直很不理想。每次给我辅导作业,姐姐都会气急败坏地嚷嚷:“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笨!”后来,我干脆不学了,虽然也还背着书包去学校,可上课只顾着玩,放学后也不再做作业。父亲问我为何这样,我有些惭愧和无奈地回答他:“我笨,做作业也没用。”父亲愣了一下,然后说:“还是做吧,无论如何,做比不做好,否则,你连自己是不是真笨都不知道。”父亲的话有些绕,我似懂非懂,全然没理会,继续抛弃书本,天马行空去了。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父亲送我去上学。在冬天,我们常常会顶着大风前行。父亲在大风中走得飞快,而我抱怨说,如果是顺风就好了。父亲笑呵呵问我:"你说是顺风跑得快还是逆风跑得快?"我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顺风。"父亲说:"那可不一定。"他让我向顺风的方向跑一百米,他向逆风的方向跑一百米。本以为我会赢,但结果我输了。我问父亲为什么会这样?父亲告诉我,顺风行走  相似文献   

18.
<正>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担心他的病情。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羹,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马上想到我们,先到市场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了一大锅肉羹回家。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车子颠踬得厉害,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从我记事起,眼前便是忙忙碌碌的身影,从家里到家外,由日出到日落,很少见到父亲有过片刻的清闲。我真搞不懂父亲哪来那么多的精力与体力,去干那怎么也干不完的活。因为当时的我太小了,压根就不晓得:父亲的肩上挑着一家人的风和雨。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读懂了父亲那深深的皱纹里所沉淀的沧桑与情感。我知道,父亲的背是为我而累弯的;我知道,虽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金华市一位父亲来信说:儿子今年上初二。我是军人出身,对他从小严格管教,说一不二,打他时,他妈劝也没用,慢慢地他妈也不插手了。孩子怕我。他在学校能听老师的话,但近来因上网玩游戏,成绩下降。他怕我知道后打他,竟然出走,据说是在公园逛了一个晚上。我爱他,可他怕我,请问如何才能成为一位好父亲?答:你是一位负责任的父亲,但正如你说的,还没能成为一位好父亲。孩子小时犯错,因为还不太明白道理,但知道痛,打他暂时有效。但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逆反心理较为强烈,并有了反抗能力,如出走。所以,不能再用打骂的办法。而应在了解、理解的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