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毛泽东从中国现实出发,深刻认识到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最终却在实践中陷入了误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理论中的生产力发展观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理论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主要讲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全国解放以后则强调,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一改毛泽东“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要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结合新的时代特点,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不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推翻反动势力统治,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同时也先驱般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在中国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拟以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生产力思想为考察对象,对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的有关论点做一全面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问题上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并形成了他们各自相应的思想。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任务,动力系统与推进方式三个方面比较,两者既相区别又有继承、纠正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人的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确立毛泽东人学思想在中国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积极探索毛泽东人学思想研究的新途径,对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既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忘"人的全面发展"的大目标,又立足于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阶段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科技思想发展和技术革命活动的历史证明,其"科学也是生产力"和技术革命的思想具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表现了他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准确把握。研究毛泽东对科学技术与技术革命的科学论断和科学分析,及其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考察技术革命等主张,可以得出,毛泽东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和根本任务。在发展生产力上,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目标与愿望相同,并且都把其作为“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都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在解放生产力上,毛泽东侧重于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调整,侧重于从革命的角度谈“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则提出“要把解放生产力讲全”,“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观点,从而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生产力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上的创新与实践中的运用与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四大发展。一是全面发展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二是发展了毛泽东发展生产力思想,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生产力思想体系,三是发展了毛泽东生产力标准思想,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实现了实践观、历史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四是把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形态辩证法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形态辩证法,并初步实现了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理论的整体结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营经济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而复杂的问题。毛泽东在民营经济问题上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失误和曲折。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民营经济思想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在如何认识民营经济、如何利用其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极富创见的见解,既纠正了毛泽东民营经济思想中的失误方面,又继承和发展了其正确的方面,从而使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和政策更加科学化,有力地推动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注重生产力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运用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三代领导人在社会主义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 ,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毛泽东时代生产力问题上的失误 ;邓小平对前人的思想进行了扬弃 ,突出了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根本性地位 ;在面临 2 1世纪挑战的新时期 ,江泽民在继承、坚持毛泽东邓小平正确思想的基础上 ,从党性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其中心仍然是扣住生产力问题 ,进一步明确了现代中国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作为薪中国科技事业的开创者,对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属性、地位和作用、实践主体、发展道路、发展环境等有着深邃的思想。但他对科技的真知灼见并没有很好地付诸于实践,而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误区。我国落后的科技文化、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定位、对知识分子性质认识的摇摆不定、毛泽东的知识结构、法制精神的淡薄以及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轻视甚至忽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等,是造成毛泽东科技思想在实践上出现误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合理布局思想是毛泽东进行工业化道路整体构思的重要内容。它的产生经历了长期的过程,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重大贡献。毛泽东生产力合理布局思想兼顾国防,政治和经济三方面的要求,尽管后来偏离正确方向,但仍不失是实践中的真理,真理中的实践。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开放沿海,创办特区特别最近的西部开发,则是毛泽东生产力合理布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摆脱贫困落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面临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如何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等进行了积极探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也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生产力是衡量阶级和政党性质的标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动力三个方面来分析研究毛泽东对于发展生产力理论的认识与探索 ,可为我们进一步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人的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确立毛泽东人学思想在中国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积极探索毛泽东人学思想研究的新途径,对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既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忘“人的全面发展”的大目标,又立足于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阶段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毛泽东、邓小平都提出构建合理的社会主义发展结构的系统论结构性思想;由于主观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毛泽东、邓小平对经济要素与政治、文化等要素的结构关系的认识既一脉相承而又有所区别。当前,党中央提出的社会和谐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的系统论结构性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中有一个极为丰富的内容就是生产力思想,本文论述了毛泽东关于生产力发展战略思想、关于生产力发展动力思想、关于生产力标准思想。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一条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建设方针,提出了社会主义早期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的论断,提出了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发展生产力的设想,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发展商品生产的思想。这些探索活动对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实践哲学”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而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则是“生产力哲学”。“生产力哲学”是对毛泽东有关哲学观点的继承、完善和发展,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理论品位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