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利用项目教学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学校文化课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文化课与专业课整合,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做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2.
"服务论"教学观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种说法,认为"职业学校文化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专业理论课是为专业技能课服务的".这种"服务论"的观点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我们过去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的确,当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和技能,总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依次设置学校文化课、专业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不是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版本的不同或者编著者的意图不同,有时会出现专业课教材与文化课教材内容脱节的现象.我们的教师在指出教材不配套的同时,挤出时间为学生补习文化课,然后再进行专业课教学,以便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专业技能课必须以专业基础课为基础,专业课必须以文化课为基础的教学常规.进而再演化为文化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专业理论课是为专业技能课服务的"服务论"教学观.我们不能说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体现的是一定时期内文化加专业--知识加技能--合格加特长的教学思想和行为的流变.  相似文献   

3.
根据职业院校新课改中“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本文试图从导游专业学生的口语训练作为切入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作品不同的文体因材施教,以期有效提高文化课的教学效果,切实培养导游专业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乔贵亮 《现代语文》2005,(10):103-103
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是一个令多数学生、老师感到头疼的难题。作为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要想搞好写作教学则更是难上加难:一是学生文化课成绩大都达不到普通中学录取标准,各门功课基础均较差:二是职业中学培养目标多为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往往重视专业课,对语文等文化课不感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  相似文献   

5.
强国兰 《陕西教育》2009,(10):71-71
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的规定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由此而产生的课程功能定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职文化课定位为专业课服务的基础课。语文课程定位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成为必然。长期以来,在关注职教发展躬身职教的仁人志士们的努力下,不懈的追求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知识渗透,语文教学目标既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服务,又为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服务的功能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学校的国家课程体系,包括文化课和专业课。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生产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化课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相得益彰。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文化课的教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笔者作为一名文化课教师,通过文化课教学现状,分析原因,提出一些教学思考,希望能有效改善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现状。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学校的国家课程体系,包括文化课和专业课。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生产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化课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相得益彰。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文化课的教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笔者作为一名文化课教师,通过文化课教学现状,分析原因,提出一些教学思考,希望能有效改善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现状。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趋于多样化,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各类培养特长生的"特长班"。特长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突破专业课瓶颈,又要学习文化课知识,因此,往往不能很好地兼顾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怎么能在兼顾专业课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文化课成绩,就成了当前教师和特长生共同面临的难题。美术特长生写作基础差,写出的文章平铺直叙、毫无悬念,这样的文章在高考中何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真正实施文化课改革的中职学校少之又少,而浙江X中职学校作为国内文化课改革的领头学校,在文化课改革方面已形成文化课融入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实地调研后发现,学生对文化课融入专业课感兴趣,但各科文化课融入专业课的程度参差不齐,文化课教师在改革进程中力不从心。针对现状,应加深文化课融入专业课改革力度,构建文化课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体系,以推进中职学校文化课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李洁冰 《考试周刊》2012,(93):20-21
为了更好地满足旅游专业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需求,本着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原则,更好地体现基础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特点,作者在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优化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旅游专业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条教学新路。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语文素有“老大”之称,其他科目常常在关键时刻让位给语文。而中等职业学校恰恰相反,认为自己培养的学生是否能被社会接受、是否有竞争力,主要看他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因此在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在文化课和专业课发生冲突时,往往是以牺牲文化课为代价,语文常常被专业课挤占掉,语文考试变成了考查。如何摆脱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的这种困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看法和体会。一、转变观念,正确理解“专业”的内涵“专业”以前被我们狭义地理解为纯技术性的课程,其实,国家对每种专业的课程设置,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化课教学是职业高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制订职业高中(三年制)教学计划的意见》中的阐述“文化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主要基础课程,是学习专业课和提高文化素养的基础”,文化课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服务专业的双重任务.因此,文化课教学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学校的  相似文献   

13.
孙丽琴 《考试周刊》2010,(42):78-79
职业教育有它的特殊性,学生不但要学好文化课,而且要学好专业课。如何把文化课与专业课很好地结合起来,上出具有职教特色的文化课来,这是目前职高文化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我从事职校数学教学多年,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反思各中职校在文化课教学改革中采取的举措,必然有其利弊所在。作为文化课的语文课,如何权衡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逆转举步维艰的局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正视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缺漏,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钟小山 《教师》2010,(24):75-76
中职学校的教育要解决学生普遍对文化课不感兴趣、只对专业课热心的问题,应该将专业课程融入文化课教学中去。对于从事设计艺术专业学习的学生,可以将专业课程内容或专业素养的内容融入文化课中。  相似文献   

16.
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专业课,轻视语文等文化课现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巧妙设计导语、巧用教学机智、创新教学形式和优化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职业中学文化课教学质量的评定,一定要与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相适应。笔者认为,对职业中学文化课的考核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即对文化课的考核,必须体现出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导向。通过考核,一方面促使文化课教师对相应的专业课性质、内容作必要的了解,从而调整文化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其教学既为专业教学打下基础,又富有实用性、趣味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考核,提高学生对学好专业必须有一定的文化课基础作保证的认识,激励他们自觉  相似文献   

18.
一般的职校生中普遍存在着"重专(专业课)轻文(文化课)"的倾向,在文化课学习中又存在着"重理轻文"的倾向,认为文科课程的学习和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联系不大,因而对语文课没有多大兴趣,应付了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如何提高职校生语文学习兴趣是当前职校语文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为了深入了解当今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探究现行的高职语文教学规律,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搜索法,谈话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2007年初开始以学校2000多名高职学生及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着手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淑英 《林区教学》2013,(7):108-109
数学课作为一门基础文化课,在中职校中发挥着它应有的价值。本文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案例,阐述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体现中职数学为专业课服务的价值、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价值,以及要实现这两个价值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陈洁 《学语文》2013,(5):75-76
项目教学法又称跨专业课程,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处理.调动学习积极性.并掌握完成项目的基本环节。这一方法在职业技术专业课学习中已经广泛推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文化课教学也逐渐尝试项目教学法。作为文化课之一的语文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旨在进一步推进中职语文为专业技能服务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实现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