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政论"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类型,具有启迪民智、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的重要作用。《人民日报》以"任仲平"笔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刊发的评论文章《新长征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具有独特的写作特色。"任仲平"作为《人民日报》的政论品牌,无论是议题选择,还是构思布局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对当前的新闻评论写作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2.
王多 《新闻实践》2009,(1):64-66
鲁迅和邓拓是新闻评论作者的杰出典范,他们的作品更是新闻评论生命力的有力诠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的新闻评论不会是速朽的,而应该是言之凿凿,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的. 前面两篇文章,笔者分别谈了新闻评论的"言之有物"与"言之成理".若有这两个要求,一篇新闻评论可说基本上就立起来了,大致的模子基本具备了.但优秀的新闻评论还要加上-个品质:言之凿凿.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新闻评论在广播媒体中境遇尴尬。一方面,一些广播电台缺乏评论意识,广播新闻评论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许多广播电台没有建立科学的评论机制,广播新闻评论形式混乱,节目同质化、评论模式化的情况比较严重。同时,广播新闻评论个性化之路的探索明显滞后于广播媒体的发展,在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龙头”的广播媒介中,新闻评论在以往节目表上的份量微乎其微。从1922年广播电台正式在中国开播以来,广播新闻评论就像婴儿那样一步一步地学着自己走路,在挫折中成长。直到今天,成长起来的广播媒体开始走自己的路。2004年1月1日,由…  相似文献   

4.
时效性是新闻评论的标签之一,也是评论人为之努力的方向,但是有人片面理解了这一概念,如有的媒体公开提出新闻评论的时效下限,即过了两三天的事情就不再评,评得再好也不发,而且提出了评论与新闻要实现“零距离”的观点。其实“快”只是新闻评论时效性一个方面的表现,而且只是一种外化的时间标志,并不是新闻评论时效性的本质,“评得恰到好处”才是新闻评论的本质。“时间加效益”才是新闻评论的综合衡量指标,也就是说,评论与新闻之间应该是“零+1”距离。  相似文献   

5.
王文 《新闻知识》2003,(10):46-47
新闻评论就是“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文章”,具有新闻性就是要与新闻有密切关系。既然与新闻有密切关系,那么肯定就与事实密不可分,因为事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新闻评论是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6,(2):28-32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抢占了新闻达到率的"第一落点",形成对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巨大冲击。以挖掘新闻事实真相、深度评议的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如何通过变革新闻生产方式和创新节目形态争夺新闻的"第二落点",着力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成为它的基本诉求。本文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新闻评论的时效、深度、广度等核心视点出发,通过对它的节目编排的结构性分析,以及对它的历史变迁及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发展轨迹的梳理,发现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存在诸多的结构性矛盾与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中国媒体的"旗舰",而新闻评论则是这艘"旗舰"上的"汽笛"。《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自身也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地创新内容和形式。"观点"版是《人民日报》在2010年1月7日创办的评论版,版面设有"时事观察"、"每周一评"、"风凉画"、"传媒观澜"和"议言广场"五个栏目,每周四出版。2011年2月《人民日报》对"观点"版进行了改版。版面增设全新头条"本报评论部"文章和"谈治论理"栏目,删去原有的"每周一评"和"传媒观澜"栏目。笔者对改版后的"观点"版的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电视新闻评论"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报纸和广播相比,电视新闻评论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各电视台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不断得到加强,以专论、编后、述评等体裁以及专门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形式得到了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深度、广度和影响力上,电视新闻评论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引导舆论的基础 新闻评论具备能够引导舆论这一功能是以新闻评论的特性为基础的.而新闻评论的性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林凌 《东南传播》2012,(5):128-130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栏目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发展瓶颈却不容忽视。面对诸多发展瓶颈,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栏目的改革与发展应引入"公共新闻"理念,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相结合,发展关注公共领域的"大民生";以"社会责任"为指导原则,特别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以引导公众价值观为任务,合乎社会和谐与道德准则;注重向新媒体拓展,特别是手机媒体和微博,构建公共互动平台。只有贯彻好这些策略,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才能走出更宽更广的路子。  相似文献   

11.
黄冈日报一直重视新闻评论的引领作用,常规八个版面,有超过一半版面设置有评论栏目,譬如,头版的评论栏目有《今日快评》、二版头条的新闻+短评以及《说短道长》,三版的《东坡时评》、教育周刊的《教育漫谈》等等.党报评论一样需要入“情”入“理”.党报是各级党委机关报,其评论往往带有严肃性、权威性、不可替代性,但不能面无表情,冷漠示人.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媒上的评论所评论的事实,要与人民群众有密切的关系,是群众欲知、未知、愿知的事.新闻传媒上多反映群众的意愿、群众的要求、群众的利益,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必然会得到他们的喜爱.刊登在浙江省<宁波日报>2002年5月28日上的<再反一次党八股>一稿,就是一篇受到群众欢迎的好评论.这篇评论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深恶痛绝的新闻报道、领导讲话、机关公文以及会议中的八股现象,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主题尖锐,概括准确,文笔犀利,结构严谨,有较强的战斗性和说服力.评论刊登后,对促进新闻宣传改革和转变机关作风,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2等奖.从写作上来说,这篇评论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素芳 《新闻爱好者》2011,(24):135-136
"何平九论"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仅因其主题重大,内容丰富,也因其具有独特气质、气度和气势,因其具有风扬的文采。本文着重从参差错落、生动简约、亦庄亦谐等方面对"九论"的语言美加以赏析。  相似文献   

14.
魏伟 《新闻知识》2006,(10):44-46
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是党报指导工作、引导舆论的重要新闻体裁,在党报担当主流媒体的职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党报评论,所评述的对象大多是党政中心工作,所用表达方式多为耳提面命的口吻和语气,使得普通群众对党报评论常常敬而远之。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他们对党报评论文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待,这就要求党报评论必须贯彻“三贴近”的原则。一.当前报纸评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年来阅读报纸评论的印象和感受,笔者认为当前党报评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有的党报评论在写作…  相似文献   

15.
一般说,新闻体裁分为新闻和评论两个大的类别,而在这两种大的类别下又各有几种甚至几十种写作样式,林永年在其所著的<新闻报道形式大全>一书中,就列举了新闻报道的60种样式.而对于评论来说,传统上认为,"按照评论的样式来区分,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等等".但综观近十几年来的评论写作实践,而对纸质媒体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评论专栏,人们不难发现评论这一体裁正在呈现出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可以说,"近几年来,评论的体裁扩大了,它找到了各种令人可喜的形式……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通过不少方式与读者进行生动的、无拘无束的谈话了."现实中的这种变化和"体裁的扩大",已足以给我们某些理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评论未必要追“热点” 日常新闻评论,需要新闻报道来做评论对象。报社的评论编辑每天要做的功课,是在各个网站上浏览新闻,搜寻可以拿来评说一番的话题。如果没有比较出彩的新闻报道,就叹道:“今天的新闻太淡!”有时候,能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闻热点会在一段时间内接连出现,呈目不暇接之势,这种时候评论部的日子最好过了,话题丰富到写不过来,只嫌版面太少。由此,一些评论编辑顺理成章地形成了一种意识或下意识:新闻评论的价值是由新闻报道决定的;新闻是否“热”,决定了其评论价值的高低;似乎对热点新闻的评论就一定比非热点评论的价值要高。,这样的认识,导致了对新闻热点的简单依赖,而忽视了对评论的思想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的论题,就是评论的对象。论题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评论质量的优劣。因此,写新闻评论,首要的是选好论题。论题选择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从上面的精神中选择,其论题较为明显,相对容易;另一种是从平常的生活中选择,由于平常生活由大量平常现象构成,从中发现有评论价值的论题就相对困难,因而困扰了不少评论工作者。但是,这并不是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新闻评论立意,其实是作者对需要评论的事件,表示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从写作学的角度来说,是确定新闻评论的论点,构成评论文章的中心内容。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代表着媒体的立场与方向。在各个媒体混战的现今社会,新闻资源竞争激烈,政治民主化进程快、决策主体多元化,如何确认评论的立意思  相似文献   

19.
评论文章的语言是说服力、感染力的体现。这篇评论将"情感"贯穿全文,语言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但处处体现出真挚而动人的情感。也恰恰因为语言的平凡质朴,使得文章具有了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报纸的两大文体中,新闻报道传播信息,隐性表达态度,而新闻评论不仅直接传播意见和观点,其本身也是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有效构建青年类报纸新闻评论的议题,能更好地实现以舆论引导青年的功能。样本选择及研究方法1.样本选择《中国青年报》评论版"青年话题"创办于1999年,是国内较早的评论专版,带动了"时评"这一新的评论形式的兴起与繁荣,并引领中国报纸评论从"杂文"转向"时评"。本文以2012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青年话题"所有新闻评论文章为样本,共77版,508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