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薄家森 《大观周刊》2012,(43):398-398
高中地理课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门科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培育着我们建设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地理知识给我们揭示了地球上的许多奥秘,启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激励学生爱科学的情操。也是我们生活的向导。 但是初中考高中不考地理,所以许多学生还有领导都把地理学科看成是副科。刚上初一的学生也就普遍认为地理学科是副科,学不学都可以,甚至认为教地理的老师也是次等教师。  相似文献   

2.
王海全 《大观周刊》2012,(34):353-353
高中地理课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门科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着我们建设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地理知识给我们揭示了地球上的许多奥秘,启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激励学生爱科学的情操。  相似文献   

3.
宋世海 《大观周刊》2013,(7):248-248
科学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既要保证能有效开展.又不能因此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科学方法教育必须与物理知识教学有机结合。知识是方法的载体.脱离了知识教学方法教育就成了空中楼阁。开展科学方法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世纪”.创造性人才要通过创造教育来培养。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虽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刘慧 《大观周刊》2012,(31):216-216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以德育为首,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我们的学生,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校长、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上下联动,相互协作;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优化班主任管理队伍,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并依托少先队组织.以活动为载体。学校德育工作的贯彻落实.绝大部分是通过班主任来实施的.小学的班主任,是以传授知识为载体和渠道,真正实现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袁鹰 《大观周刊》2013,(11):275-275
我们要把抽象的数学课堂变成趣味横生的学生乐同.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它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直观的文字、图形、动画等信息传递给学生。使数学学习更简单、更容易。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数学教师采用.它成为一种最实用的教学方式。只有科学运用这些课程资源.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苏莉清 《大观周刊》2011,(28):133-133
经过将近十五年的教育教学,特别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对现代教育理念有些认识。 教育理论专家可能存在目的是旨在中学教育阶段加大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所以在课程的编排上加大了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有遐想的意念。这样一来.多数学生有意无意就会产生出许多我们这些被经过已有知识体系束缚的人所不能理解和想象得到的东西。这可能就会有创新的思想产生。怎样就能把现代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了?我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是这样实施的。  相似文献   

8.
陆伦 《大观周刊》2013,(2):120-120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注定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章有旺 《大观周刊》2012,(51):459-459
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素质教育是让我们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使学生具有一种创新的意识.敢于质疑,敢于求异,善于观察,善于独立思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容 《大观周刊》2011,(37):190-19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中等职业教育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计算机学科入门的基础课。中职教师要掌握学生学习特点,采取有效科学的对策,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相似文献   

11.
石碉 《大观周刊》2011,(37):206-206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育必须创新,让学生具备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从而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在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渗透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张娜 《大观周刊》2012,(49):298-298
在当今教育中如何反映现代化学科学的发展特点.根据人的认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世界各国化学教育改革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教育改革的灵魂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而教育理念的实现最终要具体落实到课程的实施上.所以化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化学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3.
王凤田 《大观周刊》2013,(6):202-202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的知道这句话的分量。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了爱,也就没有了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缩小师生心灵的差距,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活学生思维的波涛。尤其是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与孩子们达成思想的共鸣就更加不易。因为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科,由此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提出近年来科学教育的两个重要进展,一是对科学学习目标与过程的重新认识;二是STEM教育的异军突起。在进一步分析2013年美国颁布的《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和我国刚刚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目前科学教育变革应对的具体表现之后,对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设计提出三点启示:一是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应该成为学生开展科学与工程实践的重要场所;二是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设计需要考虑大概念和儿童学习的进程,开发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儿童需求的有结构的探索活动;三是结合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需要大力发展跨学科综合类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5.
韦松 《大观周刊》2011,(16):245-245
审荑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必备的素质,我们懂得欣赏美和创造美,生活才能多姿多彩。那我们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如何来完成对这一伟大课题呢?我们思考与尝试的结果是,把美术欣赏作为审美教育的核心,同时在合理的课堂中教给学生欣赏的方法.从而在生活中去体验和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便可以强化中学生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6.
赵琼 《大观周刊》2012,(5):154-154
学生课业评价是教育活动中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评价的过程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程序和方法来进行,需要满足专业上的要求。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和评价观。  相似文献   

17.
谭孟灵 《大观周刊》2012,(51):28-28
人要追问自身的终极意义,满足自身的根本追求,表达自身的精神本性,就必须借助于哲学的理论反思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备科学形态的哲学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渗透到各种素质的培养之中,理应强调哲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使之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时代,AI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从教育过程的教、学、评三个核心要素来分析,可分为融入教师教学过程的AI技术、助力学生高效学习的AI技术以及为教学提供更加准确、公平的AI评估技术。AI技术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新元素融入科学课程之中并赋能科学教育,则体现在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核心素养的培养层面,AI的各种技术为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提供了新手段、新资源以及新机会。然而,AI的使用对科学教育的挑战也日益突出。一是在创新科学教育教学方式的同时可能会产生负面的教学结果,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二是在教学评价中,需要平衡科学教育评价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公平性,并避免进入一种新的“应试教育”。可见,如何让AI对科学教育赋“正能”而避免“负能”,是科学课程教师在科学教育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全明 《大观周刊》2011,(41):177-177
一、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  相似文献   

20.
张荣锁 《大观周刊》2012,(52):133-134
我们不能只是立足教课,还要对教学方法和理论有所研究。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既要保证能有效开展,又不能因此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科学方法教育必须与物理知识教学有机结合。知识是方法的载体,脱离了知识教学方法教育就成了空中楼阁。开展科学方法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循序渐进地进行。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情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当然,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不能脱离教师的自觉性,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大多是隐含的,如果教师不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没有对物理科学方法比较系统的理解,科学方法教育就很难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