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过《我是一个新闻“导演”》一文,有些人认为李贵珍同志自己做了“工作”,又自己去写新闻报道,便是个新闻的导演。我不敢认同这种看法。而从李贵珍自己的文章中看,几次成功的新闻报道,都是他本人一手策划“导演”出来的,似乎他自己也默认这是新闻“导演”。然而,怎样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只要当记者不是上面所讲的有意识地故意制造虚假新闻,干记者  相似文献   

2.
这是前两年的事。一次,著名老作家管桦的大儿子鲍河扬(原作鲍柯扬,中年作家)来我家串门,聊天中,谈到了他的人生经历。他说:“我真倒霉,不幸的事儿都叫我赶上了。”他说到“文革”时因反“四人帮”而被关进监狱,吃了不少苦;后来,家庭生活又不幸……我说:“这对一般人来说,确实是不幸的,但对你这样一个立志搞文学  相似文献   

3.
导演对待演员的态度因人而异。我记得著名电影大师曾说过:“对一个导演来说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对另一个导演则是自食其果的倒行逆施。对每一个演员来说,情况也不尽相同。演员是一类群体中的个体,而不是一种类型,必须对他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才能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他最合适。所以,每一个导演与每一个演员之间的关系也不相同。导演有责任发展这种关系,使演员的表演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名为“这就是民国”的文化沙龙活动中,电影导演贾樟柯讲述了想象中的民国,而这个想象源自于他生活的汾阳县城。  相似文献   

5.
常颖 《河北广播》2010,(1):64-64
导演变身“广东老板” 广播剧《谁说我不行》的导演是曾经获得过中国广播剧最佳导演单项奖的著名导演王锐。风趣幽默、侃侃而谈的王导,不仅精于导,还善于演,经常是亲自“披挂上阵”在剧中客串一把角色。  相似文献   

6.
造梦空间     
2015年的第一次出差,无疑是个美差!我来到了因影视拍摄而蜚名中外、有着“中国好莱坞”之称的江南小镇--浙江横店,探班著名导演郑晓龙与演员孙俪继《甄嬛传》后又一部力作--《芈月传》。  相似文献   

7.
一次,我路过一家个体户水果店,店门口挂着个牌子:少一两,赔一斤。我好新奇,去买了几个橙子,到别处一称,一点不少,于是我来了个即席采访,当晚写了《林有卖橙》的消息,还配了个短评,结果两篇稿子都被报纸采用了。我的同事感到很奇怪:“你是个老师,怎么想到要写个体户?”我觉得这是貯蓄思想带来的好处。平时我上街买东西,常常缺斤少两。这种事碰得多了,就在头脑里留下了这个念头:遇到买卖公平的个体户,一定要写篇稿件予以表扬,由此使我想起貯蓄思想的重要性。所谓貯蓄思想,实际上就是学习党的方针政  相似文献   

8.
艾丰是名记者吗? 有一次他去讲课,主持人介绍:“这是著名记者艾丰同志。”他马上更正说:“我不是著名记者,只是个有名字的记者。”他觉得,如果真的那么著名,何须别人介绍?  相似文献   

9.
内地的贺岁片,冯小刚即使不被称之为“鼻祖”,起码也是一个永远无法绕行的建筑。冯小刚曾在他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写到:“1997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个导演在中国拍了一部贺岁片,神话般地传遍座座城市,奇迹般堆起了票房的金山……”我们不知道冯导演的青春都献给了谁,但可以肯定他的青春有不少都砸在了贺岁片身上。  相似文献   

10.
导 演对待演 员的态度因人而异。 我记得著名电影大师曾说 过:“对一个导演来说是行之有效 的策略,对另一个导演则是自食其果的倒 行逆施。对每一个演员来说,情况也不尽相同。演 员是一类群体中的个体,而不是一种类型,必须对他进行 其体的分析、研究,才能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他最合 适。所以,每一个导演与每一个演员之间的关系也不相同。 导演有责任发展这种关系,使演员的表演达到尽善尽美的境 地。” 虽然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基本因 素始终不变,那就是导演要把演员作为一个个人来关心。不 能把他们当成演戏…  相似文献   

11.
导演斯皮尔伯格来到威尼斯时也为这座水城而沉醉,只是在离开的时候,他说了一句:“那些贡多拉船夫甚至比我这个导演还要神气,他们的下巴永远是向上扬着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马丁·斯科塞斯被很多人视为在世的、从未得过奥斯卡奖的最伟大的美国导演,今年依旧如此。三个月前,《飞行家》一片再次与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尊奥斯卡金像无缘。他一再落选并不出人意料。他是好莱坞王牌导演,骨子里流淌的却是纽约的血。他不缺少离经叛道的精神,但说到底还是个妥协者,调和多过坚持。正如他所言:“我是一位美国导演,那也就是说,我是一位好莱坞导演。”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时从报上读到个体户“见义勇为奖”之类的报道,心中有些不安,然而又无可名状。近日又读到浙江温州一个体户设“廉政新闻奖”的消息,这回因为自己是新闻记者的缘故,惶惑之状便切实可述了。我能够理解个体户的一片好心,并以为设奖的目的里有一点自我宣传的成份也无妨,然而,一个新闻记者领取的奖金袋上有一个与新闻学毫无瓜葛的个体户的名字,我想,他恐怕会感到尴尬的。新闻奖,不管什么名目都一定与新闻学有关。因  相似文献   

14.
恶之旅     
很多人认为这部《稻草之盾》是导演三池崇史的“改邪归正”之作。相比于他之前那些令人咋舌的经典“邪典”电影,这位被影迷称为“老妖”的导演,这一次的表现确实内敛了许多。很明显,三池崇史对于这部电影有着另外的期许,而不单单是展示暴力与血浆。  相似文献   

15.
轶事四则     
《出版参考》2014,(3):43-43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终身未娶。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两个朋友,一个朋友问他:“你不为你的独身主义后悔吗?”斯宾塞愉快地答道:“人们应该满意自己所做出的决定,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满意。我常常这样宽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有个女人因为没有做我的妻子而获得了幸福。”  相似文献   

16.
刘霞 《中国档案》2022,(10):86-87
“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既是为新闻出版事业奋斗的文化名士,又是为呼吁抗战救国斗争的爱国志士,更是为实现民主政治奔走的民主斗士。他就是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政论家邹韬奋。他一生创办6报1刊,6次流亡,1次入狱,历经险阻而矢志不渝。周恩来曾亲笔题词:“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广播节目的最大特点是声音的制作和传播,在诸多广播节目类别中,广播剧以其声音形式的多样化而独具特色。古人云:“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又云:“音,声也,生于心,谓之音。”广播剧的特点正是“闻声而知情”。要录制好一部让听众满意的广播剧,录音师除了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设备的能力以外,还需要能够准确地理解编剧、导演的创作意图,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在编剧、导演、演员几度艺术创作的基础上,塑造出一种闻其声如见其人的听觉艺术效果。2001年底我台举办了一期广播剧艺术创作培训班,中央台著名导演胡培奋指…  相似文献   

18.
在电话中两次预约采访冯健先生,正碰上他在赶写一篇东西.他说:过几天再谈吧!曾经约过一些文艺界人士采访,听到的回答不少是“今天有会”、“明天有活动”之类的回答.而冯健则在“闭门盘货”这使我感到新鲜.离休快九年了,冯老依然笔耕不辍,退而不休,这应该是一个“新闻兵”的本色吧.  相似文献   

19.
在1999年8月11日上海记协和《新民晚报55共同举行的唐宁新闻作品研讨会上,著名电影导演谢晋讲了一段故事:他去新加坡访问时,新方请他填写一个调查表,上面有很多内容,如性格、爱好之类,其中一项是:如果人有下辈子,您愿干什么?谢晋毫不犹豫地填下:“下辈子我愿当记者。”当时全场一片笑声。  相似文献   

20.
某报登了一篇题为《弱女洗冤记》的报道,揭露了某妇女被丈夫欺凌的事实。报道是以受害者“我”的追述形式展开的,但在追述过程中,不少论断是不恰当的,有的甚至是很错误的。现将其中一段摘抄如下: “他与我结婚后,依然公开同他的妻子同居,我去他妻子的家里堵截他们,他竟一拳把我打翻在地。”从整个文章来看,文章中的“我”是文章中的“他”的合法妻子,而文章中的“妻子”则已经不再是文章中的“他”的妻子.可是在这段文字里,“我”固然是“他”的妻子,但却又同时也称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