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标枪“最后用力”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俊 《湖北体育科技》2001,20(3):49-50,52
论述了掷标枪技术中“最后用力”的实质及身体各部位在最后用力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了“最后用力”与“原地投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提出了“提高力量利用率”的投掷观念.  相似文献   

2.
标枪运动是复杂的多轴性旋转项目,伴有反关节用力的技术动作,且具有一定的正负加速度的投掷运动。就投掷臂而言,最后用力阶段不仅要完成转肩翻肘动作,使投掷臂和标枪处于“鞭打”前的正确位置,增加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而且参与“鞭打”掷枪动作,为提高出手初速度创造条件,其中,肘关节完成由屈曲到伸展动作的技术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3.
浅谈掷标枪的最后用力——爆发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枪投掷的最后用力,可称为“爆发式”投掷.爆发力来源主要靠肌肉力量,伸屈肌快速反应能力和正确熟练的掌握投掷技术.  相似文献   

4.
投掷标枪技术比较复杂,尤其是最后用力。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人体处于快速移动中,要在0.2秒左右时间内完成右腿的发力、髋轴的蹲转、良好的满弓、强有力的左侧支撑、器械的控制、以及高质量的“鞭打”等一系列动作上。如果说最后用力是投掷标枪中的关键技术,那么“鞭打”又是最后用力技术中的关键。据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坚持以“鞭打”技术为重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标枪投掷属于轻器械纵轴用力速度型项目,是由握法和持枪、助跑投掷步、最后用力和缓冲等几个环节组成的。在标枪的训练中,大多数教练员只注重标枪的几个大环节训练,致使个别运动员的标枪投掷技术的某个环节出现短暂的“停顿、脱节”现象及掷标枪的整个过程不连贯,动作不流畅,最后用力不充分。为了不出现“停顿、脱节”现象,有的教练员就只要求运动员进行“完整动作”练习,对动作技术学习效果并不很理想。  相似文献   

6.
标枪投掷中,最后用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成绩,在分析了各环节的基础上提出了最后用力在标枪投掷中的重要作用。而在最后用力技术环节中,左侧支撑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力的传递和用力的效果,进而影响投掷成绩。  相似文献   

7.
也谈投掷最后用力的用力顺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献中对田径投掷项目最后用力动作界定不清,是导致人们对最后用力动作的用力顺序持不同看法的主要原因;分析“自下而上”、“自中而下再上”和“自中同时向上向下”三种说法,认为后者更合乎人体整体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男子标枪运动员“第二支撑制动现象”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KS— 16mm高速摄影机 ,对我国第五届大学生运动会前 8名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双支撑阶段的投掷动作进行了拍摄。研究结果 :把髋理解为“第二支撑制动环节” ,有助于对该环节的重视 ,更有助于了解其在最后用力过程中产生制动所发挥的作用。“第二支撑制动现象”的出现 ,对上肢的“鞭打”动作 (投掷效果 )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标枪投掷中,最后用力是整个技术的关键也是在标枪教学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重点,特别在最后用力的一瞬间,从开始发力到形成“满弓”超越器械技术更是教学的难点,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育探讨最后用力“满弓”技术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75篇44种期刊、杂志关于"投掷最后用力顺序"研究的论文进行分析和整理,对投掷最后用力顺序的表现形式归纳出四种不同的观点,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认为投掷最后用力顺序的研究论文对投掷的教学或运动训练起的作用甚微,其研究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1.
<正>前掷实心球能有效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协调性,是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运动能力”的载体。在前掷实心球过程中,最后的挥臂鞭打用力是投掷动作的关键一环,此环节中易出现“没有鞭打动作”“用力鞭打意识不强”“鞭打用力不够”等问题;教学中如果只用“远度分值”判断强化“最后鞭打用力动作”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最后用力的技术前世界纪录创造者德国铁饼运动员沃.施密特说:“不管是什么技术,都必须符合力学原理,……而且要非常重视利用两腿的力量。两腿的作用能占投掷距离的70%。”因此最后用力的技术,必须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和利用腿部的巨大的力量。在投掷过程中,助跑(或滑步、或旋转——后同)与最后用力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助跑是最后用力的准备和前奏,最后用力则是助跑的继续和延伸。最后用力要解决好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保持和运用助跑时所取得速度和运动惯性,使之能完全转化到最后用力的过程中去,转化到器械上去:二是如何才能发挥爆发力,把最后用力进行得快速积极主动、完整充分有力,使器械能获得最大的出手速度。在一些教材文章对投掷技术的分析和有的对运动员、学生的投掷技术教学中,要求在保持两脚支撑的情况下完成最后用力,限制了腿部力量充分发挥作用,不能保持和运用助跑所产生的速度和运动惯性,使之完全转化到最后用力上去,转化到器械上去;不能充分发挥爆发力,把最后用力进行得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参加1994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女子标枪决赛运动员最后用力时投掷臂动作,力求揭示最后用力时投掷臂动作变化的内在规律,分析我国运动员最后用力时投掷臂动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投掷臂动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指导标枪教学与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三维录像解析、Pe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以2007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铁饼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投掷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女子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速度变化与投掷成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最后用力的初始加速阶段以及最后用力的最后加速阶段存在着与投掷成绩密切相关的速度变化,并且,两个阶段某些环节速度变化的比值与投掷成绩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投掷项目最后用力顺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投掷项目最后用力阶段存在问题的分类认识,以及对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学特征、解剖学特点、运动环节间力量传递基本原理的深入分析,认为:对投掷最后用力顺序的认识,属于特定阶段用力顺序的认识,对其认识不能脱离该阶段技术自身的本质特征;投掷最后用力顺序是右侧腿的踝、膝、髋肌肉依次发力;用力顺序与力的传导顺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三维录像解析法、Pe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以2007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中孙太凤的5次有效投掷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孙太凤掷铁饼最后用力技术阶段的运动学参数与投掷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左脚着地瞬间以及铁饼出手瞬间存在着与投掷成绩密切相关的运动学参数,同时,在最后用力的初始加速阶段、最后用力的最后加速阶段以及整个最后用力阶段也存在着与投掷成绩密切相关的运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17.
在投掷项目的训练过程中,虽然最后用力是整个投掷技术的关键,但最后用力过程中的非投掷臂技术,同样在整个投掷技术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许多教练员一般只注意运动员身体超越器械的动作和投掷臂的姿势,而忽视了非投掷臂的作用和其对投掷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投掷项目     
G824.03 9902756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对投掷成绩影响的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free arm at last exert ion period uponachievements[刊,中,I]/苏开敏,许红峰∥体育科学研究.-1998.-2(1).-17-20参6(BJ)投掷∥最后用力∥非投掷臂∥姿势∥成绩通过对33名学生的铅球、标枪、铁饼在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大幅度摆动成绩与小幅度摆动成绩的实施研究,为提高投掷技术的教学质量、训练成效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非投掷臂在最后用力阶段的正确摆动姿势对  相似文献   

19.
对铅球、标枪、铁饼在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大幅度摆动成绩与小幅度摆动成绩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非投掷臂在最后用力阶段的正确姿势对投掷成绩有显著的影响:铁饼成绩提高最显著,其次是标枪、铅球。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随着先进科学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地运用到体育科研中,人们对一些体育项目的特征有了更科学的认识,这有力地促进了运动训练水平的不断发展。对某项运动理性思维分析判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必然提高其训练实践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大大促进运动训练水平的不断发展。本文就铅球最后用力理论问题及其在训练实践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二、最后用力的概念 什么是投掷项目的最后用力?对于投掷项目最后用力的概念,目前我国田径教材中表述得不够明确。有的只是阐述最后用力在投掷过程的作用,或只从投掷中身体运动过程来划分最后用力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