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五代时期,中古先民通过丝绸之路同周边及以远地区的各民族进行了频繁的物质、精神文化交流,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的第二个鼎盛时期。我们从唐代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内容的特点进行阐述及概括,看到唐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展现的双向性、民俗化、本土化、渐进性和回流性的特点。通过丝绸之路中原大规模引入了外来植物、动物以及宗教,中原各种科学技术、动植物物种以及先进的礼俗文化也传入西域诸地;在彼此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的影响下,经过长时期的磨合,异域文化在中国扎根并衍生;外来物质文化和异域艺术、宗教等也对丰富中华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作用与影响,同时消除不同文化间的隔膜,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2.
《莆田学院学报》2016,(6):11-14
分析妈祖文化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妈祖精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提供精神支柱。当前,要打造妈祖文化品牌,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挖掘妈祖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妈祖文化产业;发挥妈祖文化纽带作用,促进亚太地区经贸合作交流。并对当前妈祖文化为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服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谭蓉蓉 《考试周刊》2012,(33):15-16
翻译活动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本文在阐释翻译活动与文化交融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历史上四次大规模翻译活动在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时至今日,翻译对推进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从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中吸取经验,充分认识翻译的跨文化意义,以文化研究为基础,以翻译活动为媒介,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和中国文化的外译,在交流对话中弘扬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4.
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极大地影响着越南文化。中国文化主要以直接推行、交通贸易、华人移居、跨境民族交流等方式传播到越南,探究中国文化传播越南的方式,有益于进一步认识越南文化和加强两国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现代性以现代主体意识的弘扬为主旋律,以文化自觉性为前提。提高文化自觉,必须以积极的、辩证的态度对待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在全球化时代,提高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加深对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间关系的认识,正确认识民族文化,正确对待世界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是在科学认识文化现代性和传统性、文化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基础上提升文化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新疆自古以来便是多人种、多族群、多宗教的集聚区,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商贸必经之地,著名的"丝绸之路"南中北三线都横贯天山南北、新疆大地。几千年来,各个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相互融合、吸纳、交流,最终形成了以中华文化为一体、多种民族文化互生互补、共同和谐发展的多元民族文化格局,体现出鲜明的"多元一体、多元和谐"的新疆多元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期甘青宁地区文化滞后及其原因乔益洁甘青宁地区作为古代东西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通道,蜚声海内外。从16世纪始,随着中外文化交流重心的东移,昔日繁盛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近代以来,由于远离近代文化的幅射中心,封闭、落后的社会系统,由于缺乏近代...  相似文献   

8.
词的中外借用是在各民族的相互来往和文化交流中产生的 ,它丰富了语言词汇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随着各民族交往的加强 ,词的中外借用和文化交流也将会不断发展。因而 ,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探讨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中外交流,古亦有之,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博大精深.通过交流弘扬了本民族文化,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增进了友谊与合作.而信件交流则是中外交流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现在,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使用电子英文信函进行交流已成为必须和时尚.笔者近些年来一直采用英文E-mail形式与欧洲及世界各国朋友进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中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海上交往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海上交通的发展扩展了海上交往的内容,并进一步发展了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外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逐渐扩大,各种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融合与借取程度逐渐加深,加速了文化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交流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回顾近代中外文化交流这段历史,认识到交流是文化更新的必要途径。同时针对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一些解决方法。以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在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起到重大的作用,中国古代史中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而又颇难讲述清楚的历史知识。老师在讲授这一节课时,要让学生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丝绸之路的开辟;其二,丝绸之路的走向和经过地区;其三,丝绸之路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在计算机诞生以前,教师采用讲授课本为主,辅以有限的图片、图表,教学效果多有不尽人意之憾。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沿着全球化背景——当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建设这一路线,通过对中外文化交流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和对学者们的中外文化交流观的探悉,探究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在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中国,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交流,使其向着促进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帕米尔历史文化的意义 雄踞于亚欧大陆中腹地带的帕米尔高原(具体位置在塔吉克斯坦东部、阿富汗东北部和我国新疆西南部),地势高峻,素称"世界屋脊";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帕米尔,虽然荒凉寂寞,但在世界历史上却起过巨大的作用.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干线丝绸之路,就横贯此地区.当代中国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认为,"如果没有这一条丝绸之路的话,人们简直无法想象,这个地区的国家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5.
电影翻译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它使观众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电影,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进行电影翻译时,译者要充分了解双语文化的差异,努力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6.
电影翻译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它使观众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电影,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进行电影翻译时,译者要充分了解双语文化的差异,努力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泛文化交流趋势下深化中日友好交流为研究对象,探讨促进中日友好交流的方法及对策,进而初步提出儒家思想在泛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及传统与现代、民族文化与全球文化相互融合的、以共通文化为基础的民间交流形式。  相似文献   

18.
吕汝茵 《文教资料》2008,(12):60-61
中外文化和文学交流方面的"翻译逆差"与中国文化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文化全球化时代要求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和优秀文学作品通过翻译的媒介尽快地走向世界.中华文化传播应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因为异化翻译可以"原汁原味"地展现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同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或文化较量的舞台上,异化翻译可以其特有的锋芒挑战西方文化霸权,为民族间平等对话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洋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海洋合作,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也是深化中国与东南亚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需求。中国-东盟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只有加大力度发展双方的海洋文化产业,加强人才培养和海洋文化传播能力,完善双方的合作机制,积极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才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的促进双方的海洋文化交流与合作,助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与合作的崭新启程。  相似文献   

20.
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其中富含带有强烈的美国民族色彩的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在文学翻译和各民族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该文以维奈和达贝尔内模式为指导,以巫宁坤先生的汉译本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物质、语言和宗教文化负载词主要采用了间接翻译的策略,减少了中国读者阅读过程中的不适感;生态和社会文化负载词主要采取了直接翻译的策略,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期待和习惯,更保留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