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欣赏古代诗歌.对于字词句的理解并不是学生在阅读欣赏时的难题。作品的创作背景.亦可由教师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学生自行了解.课堂教学的藿点应放在对作品情境及内在意蕴的把握上。诗歌的欣赏过程是一个读者之情与作者之情相会的过程.而诗人之情的表现主要借助于物象的描绘表达出来,于是,欣赏过程也就是读者根据诗歌的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孙犁的<荷花淀>被誉为"诗体小说",我觉得该作品的意境是让读者感受"诗化"的最大亮点,我认为意境优美是该作品的突出优点.蕴涵传统文化的意象,引发读者诗歌联想的笔触,无一不引发读者从诗的角度联想,进而在读者的心中播种了诗的感念,使读者自觉从诗的角度欣赏小说,尤其是小说所营造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咏柳》是一首唐人咏物七言绝句,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赏析”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析,属评论性文章,目的在于引导和帮助读者深入领会和理解所读的作品。学习本课,着重要教会学生如何欣赏诗歌,特别是怎样欣赏古代诗歌作品。课文内容基本上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主要是对原诗的逐句分析,后一部分主要是对全诗的综合赏析。教学前一部分,要抓住关键性词语的分析,扩展到全句  相似文献   

4.
迪金森在美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其作品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常给读者一种消极、悲观的色彩,文章将通过分析迪金森的生平及主要作品,从而向读者展示阅读欣赏迪金森作品的新视角,即迪金森诗歌中表现的对自然、生命、爱的激情,从而使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5.
诗歌欣赏是诗歌读者对诗歌作品的审美感受、认识和评价,它作为一种审美载体,与思想政治课一脉相承,殊途同归.因此,让诗歌欣赏走进思想政治课课堂,不失为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有益尝试. 一、以强烈的情感释放激活沉闷的课堂气氛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作者如醉如狂、难以自禁的欣喜今天读来还让人感奋不已:"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相似文献   

6.
诗歌欣赏的空问艺术,就是多角度、全方位地漫游或超越作品的结构、智力空间的一种艺术;体现出一定的思想高度和深度,体现出一定的观照方式和观照角度.诗歌欣赏的空间艺术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展示作品结构空间的艺术;展示作品多层涵义、拓展作品的欣赏空间而把作品纳入新的关学和哲学界域.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我们在欣赏那些经典作品的同时.对诗歌的赏析却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因为诗歌语言凝练精深.含蓄蕴藉,不像散文那样直白如话.不像小说那样形象鲜明.也不像戏剧那样矛盾集中.同时诗人的生活年代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都远离读者的生活和思维习惯.这些都给读者赏析诗歌带来很大困难,给教学设置了不少障碍.  相似文献   

8.
英美诗歌中韵律节奏的音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诗人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吸引读者的艺术.诗人赋予诗歌文体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引发共鸣,并使他们从中得以教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英美诗歌的节奏性和韵律性及其所采用的方法,探讨诗歌创作的形式、格律的使用,对读者欣赏水平的提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诗歌鉴赏是指评定和欣赏诗歌作品的能力,是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作家风格、作品意义等方面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欣赏。诗歌鉴赏以理解为基础,经历由意象感知到情感体验、再到理性升华的深化过程,是一种包涵了认识作用在内的审美活动。从认知到体验的过程中,感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感悟的心理图像及其建构所谓“感悟”可以分为“感”和“悟”两个心理过程。“感”即“感触”、“接触”,这个过程以文本的细节局部为对象,具有过渡、引发的特性,读者的心理即刻向“悟”的方向发展。所谓“悟”就是由表及里、见微知著。“感”是“…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诗人独特的心理活动的产物。诗歌的生命力,不仅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分析、提炼和表现自已个性的准确程度,而且取决于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意识。任何作家要使自己的作品有较好的社会效果,历久不衰,就必须研究和熟悉读者的欣赏心理,使自己创造的形象能引起更多人的联想,在净化活动中显示其真正的意义。李白的诗歌一千二百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的原因论述颇多,但有一点却被忽视了,那就是他的诗歌能广泛地满足读者的欣赏心理。 诗人,首先是读者。 (一) 我国诗歌进入文人创作以后,锤炼语句成为普遍的现象,出现了不少苦吟诗人,也出现了许多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等因一字而使全篇凸现的千古名句。作者也因此获得“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的雅号。甚至秦观的佳句“山抹微云”还荫及后人。但是,读者往在并不因此而满足。因为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艺术形象才能产生美感,所以,  相似文献   

11.
论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独特的有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文学作品实现其审美价值的重要环节.正确认识文学欣赏的性质、特点及其规律,不仅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欣赏能力,而且也能促使作家创作出更符合读者欣赏要求的作品.这对于提高读者的欣赏能力,培养读者健康、高尚的审美情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但读者仅靠对字面的理解则很难再现作者注入其中的复杂 思想内涵。在诗歌欣赏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即自觉地通过联想、想象和体验等心理过 程,进入诗歌意境,则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达到欣赏诗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西方意象派诗歌发现了中国诗学、诗歌的独特内容和表现方式,并在学习中创作出一些比较成功的作品。中国的读者、研究者以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和诗学理论去欣赏和研究这一流派的经典作品,感悟和谐、广阔的意境空间,以寻求中西诗学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14.
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读者对作品的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它明显地带有某些艺术再创造的性质.文学鉴赏虽然以对作品中的形象的具体感受作为开端,但它决不是纯感性的,而是读者通过阅读,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让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积极地活跃起来.我国晋代著名哲学家葛洪,在谈到鉴赏诗歌、传记文学作品时说过:“用思有限者,不能得其神也.”这就告诉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领会和把握作品的“神”,读者必须进行积极的思维和理性认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曾说过:“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文学鉴赏中的感受、体验,就是通过形象思维在理性认识制约下对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深切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诗歌对于初学者具有较大的理解和欣赏难度,但英语诗歌的学习并非无径可循。如果了解了诗歌中的语法特点,就可以找到使学生和读者更快速有效的理解欣赏诗歌,使传授者更好的教授英语诗歌欣赏这门课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如何利用已有的中文诗歌的一般知识来加深对英文诗歌的理解和提高对英文诗歌的欣赏能力。文章从诗歌的起源和性质论证了中、英文诗歌所具有的共性,并从诗歌的性质和结构中的若干方面论述了中、英文诗歌的相似和差异,从而使读者能在提高英文诗歌欣赏能力的某些方法中获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分析诗歌意象是理解诗歌的一个窗口。本文通过认知诗学的视角,从名词化结构和意象图式两个方面对《天净沙·秋思》这首诗的意象进行分析,从认知的层面分析读者如何解读诗歌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欣赏诗歌表现出的美,以期为人们欣赏诗歌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诗歌教学中,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活经验介入诗歌欣赏,是相当重要的.例如,对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赏析,读者如果没有对瀑布的直观认识与了解,就肯定不会对诗歌描绘的那种天然趣成,恢弘壮丽的景象有所感悟,就肯定不会对诗人那份豪迈洒脱的灵性心存赞许.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赏诗与个人的生活经验是需要融会贯通的.实践证明,运用生活经验欣赏诗可以帮助学生贴近诗人激扬的心境,融入诗情,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情趣,走出"读不懂诗"这一困惑.  相似文献   

19.
好的诗歌翻译能使读者有用译入语欣赏原作的感觉,原诗的情美、意美、和音美可以在译入语读者的心中复现.如果把创造过分寄托于各种翻译传统和条条框框的束缚中,就难以成功地传达诗歌的美.下文通过对两个译稿的对比,从形式和意义的传达的角度来说明打破枷锁才是成功的诗歌翻译的必行之路.  相似文献   

20.
兴在古代文论中是一个含义丰富,又颇有分歧的概念.它与古代文学表达和欣赏都有密切的联系,表现出独特的美学性质.在表达上,"兴"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表达技巧,它也是一种物在心先的感发方式,它应该也能够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相结合,用兴创造出作品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在文学鉴赏中,兴具有激起欣赏主体的情感、唤起他们联想、想象、思维等诸种心理活动的特性.读者通过玩味、吟咏关注诗歌内在的审美意蕴,产生强烈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