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堂上,教师的指令少了,学生自主多了;教师的讲授少了,学生参与多了……但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花了很长的时间也没有探究出结果,教师还在追问:“你是怎样想的?”“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有时,只有一两位学生举手甚至是一位学生都不举手,把教师急得头上直冒汗;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一位教师发现上课时举手的学生很少,于是想法设法鼓励学生在上课时要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但效果并不明显。一次,在学生的一篇周记中,他偶然发现了学生举手少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名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一直鼓励我们上课要举手发言,我是很想举手回答问题的。但一看我们的语文科代表很多时候都不举手,我有什么资格举手呢?"原来,很多学生在举手之前都把目光先瞄向语文科代表,他们认为,在语文课上,语文科  相似文献   

3.
曾听一位优秀教师上了一节观摩课《清平乐·村居》,在学生较全面的理解了这首词的大意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学生质疑的环节。 一位学生举手提问:"‘白发谁家翁媪'后为什么不用问号?"教师当即回答:"这是因为这句话不表示疑问,谁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听课者愕然,只见刚才那个学生低头坐下,满脸的羞愧。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堂上,教师的指令少了,学生自主多了;教师的讲授少了,学生参与多了……但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花了很长的时间也没有探究出结果,教师还在追问:"你是怎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作为教师,与其让学生掌握一定范围的知识,不如教会他自主学习,让他终身受益。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小结有时有"走过场"之嫌。具体表现在:其一,教师留给学生课堂小结的时间太少,有时甚至是在下课铃响之后;其二,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的提示语多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样的问话,更多的是指向所学习的知识点,学生只好简单地回答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有疑问的学生,也不愿多说,  相似文献   

7.
杜娟 《江西教育》2014,(7):55-57
听了知名教师支玉恒《再见了,亲人》这节课,引发了听课教师的深思:阅读教学就应该像支老师一样,巧妙设计教学中"动"与"静"相宜的环节,让学生真正体悟文本所要表达的深情。片段一逆转角色激将,调动学习热情师:他们根本不是亲人,你们都弄错了,作者也弄错了。(生不服气,举手)师:还举手?是不是想和我辩论?生:是!  相似文献   

8.
朱丽华 《广西教育》2013,(37):8-8,16
在听课或上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把小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我……”到了高年级,他们却不爱举手了。出现这种变化,除了学生年龄增长带来的害羞心理因素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笔者对此展开了调查,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你平时爱举手发言吗?如果不爱,原因是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举手?从反馈的情况看,高年级学生把举手当成一种负担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会,而是因为害怕。  相似文献   

9.
课内讲授多、问答多,学生语言实践少、自主学问感悟少、兴趣匮乏等高耗低效现象在现今的课堂中依然比较突出,其最终会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课堂教学应该从低效走向高效,然而,教学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到常思"三度"。一"思"学生的兴趣度。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在儿童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最好是恰到好处:早了不行,迟了也不行;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指导过早、过多,学生得不到锻炼;指导帮助过迟、过少,学生会绝望放弃。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因教师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教师们习惯于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可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举手的人数越来越少,有时甚至提出问题后,竟无一人举手。这一尴尬的局面,恐怕有不少教师都遇到过。出现这种现象,据我了解主要有如下原因:有人认为再像小学生那样把手举得高高的,是幼稚的表现;有人认为一旦举了手,如果回答错误是很没面子的事;还有人认为举手是出风头;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最近二年级孩子们读《成语故事》,一个故事,孩子有时读上几遍,仍是磕磕巴巴,读破词语,读断句子。再问问他们从这个故事里知道了什么,则是"一问三不知"。有时在听课中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一篇课文,教师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能深刻体会到文章的整体意思。此时,教师还疑惑:读了这么多遍,讲了这么多,学生怎么就没收获呢?其实,这是因为学生的语感能力欠缺,教师没把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小学生年级升得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少!究竟是什么使本应"童言无忌"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变成了一群"沉默的羔羊"?这其中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不可否认,造成这种现象,教师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你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慢慢思考了吗?你的提问学生乐于回答了吗?你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予以激励了吗?你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吗?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少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创造性、发展性、针对性、以及启发性;"多学"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独立、积极和有深度地开展学习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学习能力,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高爱军 《考试周刊》2012,(16):38-39
"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教师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坚持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保证学生的课内外的独立学习时间;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学生方面,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本文主要针对高中文言文"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如何实施这一问题谈谈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周维新 《考试周刊》2012,(2):168-170
在摒弃"师道尊严"、实施师生"平等对话"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还需要不需要拥有权威?拥有什么样的权威?以及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如何共存等问题本文进行了肤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潘昕光 《班主任》2013,(10):44-45
临近考试,我正带学生们一起复习。"《春夜喜雨》的作者是谁?"我问道。哗啦一声,台下举手一片,只有小勇低着头没举手。"小勇,你来回答。"听到我叫他的名字,小勇显得有些惊慌,赶紧站起来说:"豆腐。"我噗嗤笑了:"豆腐,还豆浆呢!"学生们哄堂大笑。"老师,他说的是方言,普通话不标准,应该是杜甫!"有学生解释道。  相似文献   

18.
刘琼 《广西教育》2014,(21):96-96
"少教多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和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实施"少教多学"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二是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自学相结合;三是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并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思考。在教学古诗文时如何做到“少教多学”,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学中教师"唱戏"、学生"听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反思过去的数学教学,学生问得少,教师问得多;学生悟得少,教师牵得多,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主体意识,被动应付。使课堂教学失去生机,出现“启而不发”“引而不达”的尴尬局面。数学教学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到教学...  相似文献   

20.
眼前的时光     
有一位教师,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关于地狱的恐怖,然后他问学生:“有谁想要下地狱?” 没有人举手,教师感到很欣慰。他又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极乐世界的美好,然后问学生:“有想去极乐世界的举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