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忻州市区部分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仅有29.6%的男教师和18.8%的女教师在闲暇时间重视健身锻炼;锻炼项目以跑步、散步、球类、游泳为主;锻炼动机以增强体质、消遣娱乐为主;锻炼场所以公路或街道、公园、运动场为主;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余暇时间、没有体育设施、没兴趣和工作负担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几所转型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同卷调查,经数理统计,结果显示:福建省转型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弱,体育人口约占22.84%;体育锻炼项目以散步跑步、球类为主;体育锻炼动机以健身、陪子女(亲人)运动和消遣娱乐为主;锻炼场所以本校体育场馆、住家附近的空地为主;时间和兴趣是影响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教师体育锻炼状况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省7所高校300名在校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对高校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高校硕士研究生在体育锻炼方面普遍存在认识程度高、参与程度低;参与锻炼时间短;参与锻炼频度不高;参与锻炼形式主要是"与同学结伴"或"团体组织";参与锻炼项目以跑步和球类为主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了高职新生与大二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和行为的差异,了解高职新生体育锻炼动机及行为特点,为做好学生课外体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职新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水平较低,锻炼行为较少,锻炼项目较单一;自身惰性强、缺乏时间、没有锻炼习惯是影响高职新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对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法等对常州市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锻炼时间和频度、锻炼形式和项目及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女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目的明确并呈多样化,主要选择趣味性和运动量小、对抗性弱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喜爱参加集体等锻炼;每周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场地器材不足、课外辅导的有效手段的缺乏等等是影响女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福州市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福州市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率较高,但是强度和时间不足;还有一小部分从来不参加课外活动,其中女生占很大比例;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明确;活动的场所主要在本校体育场馆、学校空地和宿舍;球类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首选项目;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以与同学一起锻炼为主;主要影响因素为:没时间,无器材、无场地和无兴趣。  相似文献   

7.
该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400名广西东南部的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有91.3%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但不同性别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周参与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均存在差异;学生喜欢选择校内的免费场地进行锻炼,锻炼方式以自由组织活动为主,羽毛球、篮球等球类运动是他们最喜欢的项目,强身健体是大学生的第一锻炼动机.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云南省4所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及行为习惯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和动机是积极的,其体育价值观也是积极向上的;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不足、时间少;活动项目主要以散跑步、球类为主,健美操、隔网球类(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在女生选择的项目中占有一定比例;懒惰、场地器材不足、学业重没时间、无人组织指导等主客观原因是影响云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和动机明确;锻炼的态度与认识端正;锻炼项目男生以跑步、篮球、足球为主,女生以跑步、排球、健美操为主;锻炼时间上男生以30-60分钟为主,次数以3-4为主,女生以30分钟的时间锻炼为主,次数以1-2次为主。影响我校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是:锻炼的场地器材缺乏;学习任务繁重;缺乏课外体育指导等因素。并对我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行思路进行讨论及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抑制学生体能下降及指导学生长期从事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72.9%高职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但不同性别在体育锻炼喜欢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高职生在余暇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偏低、而主要用于听广播看电视电影、上网;锻炼频率以每周1-2次为主,持续锻炼时间以30min-60min为主,锻炼强度偏低,跑步和球类运动是高职生参与的主要项目;懒惰,没有毅力坚持锻炼是影响高职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与行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安徽省大学生锻炼动机呈多样化;(2)在体育锻炼的态度、次数、时数以及强度上也存在着显著的男女性别差异;(3)体育锻炼时段的选择存在显著性别与年级差异;(4)体育锻炼的形式男女生也存在显著差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苏重点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就江苏重点高校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与态度、体育活动的频度及时间、活动形式、项目的选择、体育消费以及体育动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意识较强,但是在锻炼时间和频度上存在不足;活动项目主要以球类为主,舞蹈、健身操在女生中占有一定比例;场地器材设施不足、学业重、没有时间和无人组织指导等客观原因是影响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红萍 《考试周刊》2007,(44):115-116
笔者对无锡市属中学的662名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比较明确,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消遣娱乐",但决大多数教师每周锻炼次数少、每次锻炼时间短,锻炼项目上性别存在着较大差异,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是与朋友同事及和家人一起锻炼,体育锻炼场所主要集中在本校场馆、马路和空地、公园、家庭,影响他们参加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无时间"。针对无锡市属中学教师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肇庆学院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前,课外体育锻炼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大学生总体上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面较高,锻炼时间的选择及锻炼项目存在较明显的集中趋势,多数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抱有兴趣,锻炼动机具有多层次特征;在课外体育锻炼频度、每次锻炼投入的时间、锻炼负荷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场地器材缺乏、学业紧张等外在因素仍然是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医药专科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锻炼行为状况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医药专科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处于较强烈层次,但是比本科学生弱,男生锻炼动机要强于女生,临床专业学生锻炼动机强于药学和护理;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较单一,内容不丰富;男生锻炼行为分值要高于女生,临床专业学生锻炼行为分值高于药学和护理;每周锻炼次数较多,每次锻炼时间少,锻炼方法不科学;研究发现,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P<0.01.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宁德师专女生余暇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女生对体育活动功能的认识和行为之间差距较大;余暇体育活动动机以增强体质、调节心情和缓解压力为主,但还有部分女生是应付考试、达标;主要是在校内与同学结伴锻炼或参加集体活动,锻炼内容呈多元化,以跑步为主;锻炼频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小;余暇时间主要用于看书学习、上网、逛街和看电视;影响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兴趣、场地设施和指导的缺乏。  相似文献   

17.
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验证锻炼动机的中介效应和性别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体育锻炼动机量表(MPAM-R)、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1049名大学生(男579人,女470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显示:体育锻炼、锻炼动机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间两两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体育锻炼对锻炼动机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回归效应显著,并分别解释变异的1.3%和6.2%;锻炼动机在体育锻炼基础上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回归效应显著,在体育锻炼解释一般自我效能感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其效应占总效应值的14.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关系上存在差异。研究显示体育锻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锻炼动机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性别在其中起到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南通市三城区(崇川、港闸、开发区)不同年龄群体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与动机及锻炼的频率、锻炼时间、项目选择、锻炼方法等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群体参加锻炼的目的差异性不明显,特别是"增强体质,疾病康复"两大目的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内容、锻炼人数的比例及锻炼的稳定性方面60岁以上人群比例高于其他人群;体育锻炼地点呈现广泛性;锻炼方法的来源主要是个人爱好与习惯、身体疾患需要锻炼、工作与交际的需要等。  相似文献   

19.
郭金禄 《考试周刊》2015,(16):114-115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龙岩市新罗区高中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提高学习效率是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动机;娱乐性较强的项目是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女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明显落后于男生;锻炼频率基本达到每周3次以上;锻炼时间主要在30min~60min这个范围内;制约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  相似文献   

20.
论文对福州市27所小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福州市小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明确;球类、跑步为其首选的健身项目;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是主要锻炼场所。论文同时分析了制约影响小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各种因素,提出看法与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师的身体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