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郭强  张刃 《新闻三昧》2009,(1):13-14
结束了对中石油管道局俄罗斯远东工程的采访活动,坐在回程的西伯利亚列车上,翻阅着带回的工地简报,上面记载的人物、故事、场景,如电影般在脑海里重现,显得那么亲切和熟悉.因为我们刚刚离开那里,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并且与其中的许多人一起喝过酒、聊过天,拿他们当兄弟,被他们感动过.……  相似文献   

2.
一、贴近实际,就是要做到刊物内容与读者的学习、成长需求相统一 少年儿童渴求知识,渴望成才,又处于生长发育期,世界观尚未形成,加上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出生环境优越,他们除了睿智、有活力、思想前卫、崇尚个性外,也有自私、叛逆、心理脆弱、思维片面的一面,这就是当前少儿期刊读者的最大实际.刊物内容(客体)对读者(主体)的"有用性",除了取决于编辑自身的素质和功力外,更取决于编辑对读者了解和把握的程度.当前的少儿刊物在读者对知识的渴求方面把握较准确,而对读者知识面广博、思维活跃、思想锐敏前卫等方面把握不够.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空前发展,农村经济长足进步,农民生活极大改善。但是,即使如此.农民仍然是一个弱势的群体。所以,电视传媒必须对此投以更多的关注、关怀这片热土,为农民兄弟多办实事。 一、从思想认识上做到“三贴近” 山西电视台的《黄土地》,作为一个开办较早的农村电视栏目,在贯彻落实“三贴近”的原则上,不但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而且成为引领农村电视节目发展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4.
魏伟 《新闻知识》2006,(10):44-46
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是党报指导工作、引导舆论的重要新闻体裁,在党报担当主流媒体的职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党报评论,所评述的对象大多是党政中心工作,所用表达方式多为耳提面命的口吻和语气,使得普通群众对党报评论常常敬而远之。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他们对党报评论文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待,这就要求党报评论必须贯彻“三贴近”的原则。一.当前报纸评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年来阅读报纸评论的印象和感受,笔者认为当前党报评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有的党报评论在写作…  相似文献   

5.
毛建锋 《出版广角》2015,(11):20-22
近年来,选题数量的持续增长体现了出版行业的繁荣发展.2015年,这一趋势的转变预示着行业发展进入更理性的阶段.从追求选题数量做大出版规模向追求选题效益提升出版份额转变,是一个由规模向效益、由粗放向精细转型升级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只有贴近读者、贴近市场、贴近渠道的图书,才能实现"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才能有效化解产销比、存销比一直居高不下的行业顽疾,才能提升经营质量,实现出版单位乃至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三农"电视节目如何"三贴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电视作为强势媒体,宣传"三农",服务"三农"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三贴近"是宣传思想战线的基本工作原则.电视媒体在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具体工作中应该始终坚持和充分体现"三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登封,谈起任长霞,没有一位采访对象不流泪,我们也陪着流泪.在这种相互的感染中,典型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在7天的采访中,我们找到了"为什么有10万群众自发为任长霞送行"的答案,同时,我们也找到了采访报道的切入点和主题.  相似文献   

8.
结合生活日报的读者定位与办报风格,在经济报道中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回答一个问题:做怎样的经济新闻 生活日报的定位是贴近民众,经济新闻的核心价值理应是贴近.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三贴近"呢?就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搞好新闻宣传,做大做强报纸和广播电视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十分强调新闻宣传坚持"三贴近"原则的重要性.而对于广播媒体来说,落实"三贴近"不仅是增强新闻可读性的必然要求,还是"弱势"媒体复兴、不断增强舆论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书,是知识的宝库,是传播知识、交流思想、文化积累的重要载体.要使读者对各种书籍产生兴趣,吸引他们阅读,除了在书籍内容的编写上,要适合不同读者阅读需求的特点外,其中书籍的装帧设计是否美观,是否适合不同读者的视觉感受和审美需求,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少儿读物的装帧设计,这点恐怕尤为明显突出.  相似文献   

12.
"三贴近"与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贴近"看舆论监督的内容 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向权力部门和社会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其向好的方面转化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3.
郑黎 《新闻战线》2011,(3):22-24
2001年,创刊第一年,<东南商报>发行量4万份,广告收入300万元,利润10万元.到2010年,<东南商报>发行量已达28万份,广告收入逾1亿元,利润3000万元,并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活动和报道.与此同时,东南商报还积极探索内部体制改革,激活机制,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经过10年的努力,如今,无论从报道影响...  相似文献   

14.
湖北荆门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一档夜间谈话类直播节目--"象山夜话",历时六载,收听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广播界的一个名牌栏目,当地听众把收听"象山夜话"节目当成了每天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唐山大地震>公映以来,票房一路高歌猛进,5天突破两亿(据<京华时报>).导演冯小刚最近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每次要拍一部电影,他都和朋友们在饭桌上讨论,开始是讲一个大概,后来越说越具体.  相似文献   

16.
坚持新闻报道的"三贴近"原则,多报道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并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写作真正做到"三贴近",既是采访作风,采写方式的转变过程,也是采写水平、写作技巧的提高过程.  相似文献   

17.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使报纸副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人民放歌,为时代立言,这是报纸副刊所遵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我从事广播采编工作已经22年了。如今回顾采访经历,我采访得最多的是那些普通劳动者,这是一个人数最多、最具代表性的群体。采访他们,给我留下许多特别的感受,留下许多难以抹去的记忆。普通劳动者的特点是“普通平凡”。就在这普通与平凡中间,蕴含着真实、真诚和崇高,要反映他们、报道他们,就必须走近他们,深入挖掘他们的本质,反映他们的疾苦和喜怒哀乐。我普经采制过一组有关“三北”防护林的系列节目《绿色的屏障》。在宁夏,三北林业局的同志介绍了一位农村妇女在沙漠中种树的事。这位农村妇女在丈夫死后,带着两个儿子在沙漠…  相似文献   

19.
时政新闻市民化是都市媒体实践"三贴近"的客观要求,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面向市民的都市媒体,在宣传党的政策的同时,必须适应市民关注的不断变化.就时政新闻而言,进行什么样的深加工才能使其更加符合市民口味儿,是摆在记者和编辑面前的一道课题.  相似文献   

20.
党报经济专刊是新闻版的延伸,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份.如何把经济专刊办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已成为从事经济专刊工作的采编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 党报经济专刊要落实"三贴近"原则,就必须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抓住群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