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媒体艺术中的技术和艺术融合的实际出发,探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艺术设计中的互动之美、虚拟之美和愉悦之美。  相似文献   

2.
济慈认为,艺术想象具有真实性、情感性与自由性,诗人要想创作出优美的诗句,就必定要借助于艺术想象。由于重视艺术想象的运用,所以济慈的诗作呈现出了人情之美、传奇之美和幻境之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艺术是美的结晶,美的体现,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改造人。艺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使其道德、情操、精神得到不断升华,达到完善和谐的境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比较容易地使学生取得成功,而艺术教育的成功又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进步。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实践"立美育人",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追求科学之真、伦理之善、艺术之美的统一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内在逻辑,更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所向往的最高境界.科学之真是道德之善与艺术之美的统一,道德之善和艺术之美科学之真的追求目的.科学之真和道德之善是艺术之美的基础.和谐校园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科学性、道德性和艺术性的融合,具体表现为他们的知识性、思想性和审美性的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5.
关于发展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当前形势,从传统插花艺术的定位、内涵和特点3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有关"为何发展"、"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的思考。指出传统插花艺术就是中国风格的插花艺术,发展传统插花艺术首先要把握传统插花艺术的内涵,即对"自然之真"、"人文之善"、"宗教之圣"和"艺术之美"的追求,而发展传统插花艺术的根本途径就是对人的教育,就是要将插花创作者塑造成传统文化的继承人。  相似文献   

6.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一座融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术宝库,人们在观瞻木塔时,不仅为它的高大雄伟而发出由衷的赞叹,更会被其无以伦比的艺术之美而深深震撼。本文从美术学的角度,对释迦塔的建筑美、雕塑美、壁画美、书法美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思想政治教育美育价值的发现与渗透,有利于非遗之美实现传播与共享,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研究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非遗美育价值,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含义为基础,发现非遗在思政教育中的丰富审美知识、提升审美能力、发挥育人功能等美育价值。而通过非遗之美走进课堂、非遗之美融入活动、非遗之美结合科研等途径,非遗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实现美育价值的渗透。  相似文献   

8.
舞蹈是一门高雅的形体艺术,舞蹈实践的作用不言而喻,而舞蹈实践的参与面是有限的,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只有通过舞蹈欣赏才能感受到舞蹈之美,体会到舞蹈带给人们的愉悦。因此,舞蹈欣赏应是舞蹈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美学角度借“线”来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解读武术的线性之美.认为,武术的线性表达并不仅仅是身体艺术表现的视觉美感,还是“武术精神”的表达与传承,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武术的线性之美主要表现为含有技击意义的阴柔美和阳刚美、构成多样化套路风格的流动之美、表现武术文化张力的中和之美,以及体现“天人合一”人文内涵的意蕴之美.武术技术动作长短、节奏、方向的线性变化,不仅是武术在发展过程中技术动作的实践需要,也是当代武术向艺术武术不断发展的趋势表现.  相似文献   

10.
王洪博 《职大学报》2010,(3):147-148
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人类社会呈现多元化的变化之时,人们的审美意识普遍提高。社会的发展使的追求自然环境美、人工创造美、社会和谐美、心灵美、成为大众的共识。艺术教育应立足于国情、深入宣传大众普遍认可的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表现形式、教育功  相似文献   

11.
在羌族群众日常服饰中随处可见的羌绣,是连接羌族古与今、理想与现实、真实与抽象的重要桥梁,彰显着羌绣艺术与羌族生产劳动、宗教神话、人际交往的"亲和"之美。羌绣的审美价值已高于其实用价值,对羌绣的生态教育价值、人文教育价值、审美教育价值进行开发,对于保护和传承羌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盖叫天的《粉墨春秋》看旧时科班的戏曲人才培养方式,对艺术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办学机制的完善,尤其是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启示颇多。科班教学,在艺术职业人的艺术技能、艺术素养、职业操守、人格情感的综合养成方面,确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矩和做法。它注重“融合”式教学,符合现代美育特征。唯有德艺“双育”才能结出德艺“双馨”之果,融于情感,内化于心,心悦于理,才能诚服于业,这正是美育的方法。美育即以美化育,以美养德,它有别于“课程思政”,能促进艺术职业教育和立德树人的成效,并不能以艺术职业技能教育来取代。作为一种“无用”之用,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先生的精辟论断,为我们明确了通过美的形态来达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大纲所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亦向教师明确了美育的任务.所谓美育,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灵魂、美化人们生活的德育.在现代化教育中,以美去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审美意识,并使之获得高尚的审美情趣,已成为造就一代新人的重要手段.学校美育,除了发挥音乐、体育、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外,还应通过各种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美存在于自然本身,社会美存于社会本身,人性美、人格美存在于人物自身.中学语文课本入选的篇目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因此,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运用教学艺术,按美的规律设计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成了语文教学的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翻译作为一门语言文字艺术,与美有着不解之缘,翻译美学是美学与翻译的结合,是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翻译过程中力图保持原文语言之美,尤其是意美,音美,形美,尽量接近其神韵,重构其意境为译者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结合前人《桃花源记》之不同译文,本文作者再次翻译《桃花源记》,并分析翻译中的美学特质,解析翻译之美。  相似文献   

15.
摘要:研究目的首先就在于明确学校体育的美育价值与美育使命,促进当代学校体育的价值转型,从而有效落实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研究发现:学校体育与美育具有内在价值关联性,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也是当前乃至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审美品格;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学校体育具有以“美”育人的实践诉求与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塑造人体之美与运动之美、塑造人格之美与精神之美、促进个体的身心自由和谐与全面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的美学价值及其教育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究了如何在高校自然科学教学中体现其文化和审美价值,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文章从物理学规律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入手,讨论了物理学的简洁与普适之美;守恒与对称之美;统一与和谐美之;实验设计之美;理想模型之美;数学方法之美,并一一阐述了它们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仅是教育的规律使然,也是改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硬灌输弊端的必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途径有三:通过寻求思想政治理论之真,实现真理的审美化普及;通过展示主体之善,实现教师主体形象之美的传播及学生主体思想建构的美化;通过彰显文化之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其他教育活动以美的方式结合.在审美愉悦中,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的任务,主要是1.教育学生感受美,即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敏锐的感受力;2.欣赏美,培养学生鉴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3.创造美,培养学生在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或其他艺术的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和生活的基本环境,儿童对世界的认识从家庭开始,家庭是美育的起点。家庭美育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艺术的美、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及父母情感、情操的美对孩子都有巨大的魅力,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艺术体操是体操美、舞蹈美和音乐美等多方面的综合体,是根据美的原理进行创造的,练习内容丰富多彩,特征是以韵律、节奏动作为中心,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在师范院校大力提倡和实施艺术体操课的美乐教学模式是一项长远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同时在当前又有很大的迫切性,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是指要有共产主义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同时还要有审美、立美的能力,内含乐教乐学的普遍意义.这就涉及到:一方面使教育的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另一方面实现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创造美能力的发展.基于以上两方面,故本文之写作,拟将重点放在美乐教学模式与实现模式的方法上,试图深挖艺术体操课美乐教学模式的丰富蕴藏,以检验艺术体操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