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对文本概念中国本土化改造中形成的两组对应性范畴——广义文本与狭义文本、语义意义上的文本与符号学意义上的文本——做了简要的评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金艳 《今传媒》2011,(7):98-99
本文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用于写作研究中形成的系统写作理论,分析写作实践活动中手机短信的文本功能、特点及规则。其文本功能主要体现为知行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文本特征表现为文体的跨类兼容、语体的灵活开放、风格的丰富多样;其写作与传播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前提是重视中国人交流模式中以接受者为中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4.
邸敬存  白贵 《出版广角》2023,(19):59-64
短视频是媒介文化的新样态,当下其分类方法已不足以支撑短视频研究和指导短视频生产实践。基于文本功能和文本样态,将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作为核心参照,尝试提出新的分类逻辑。同时,在新分类逻辑的基础上,对短视频的文本伦理给予重要关切,将短视频分为新闻资讯类、观点评论类、知识说明类、微纪录类、微影视类、社交展示类等六大基本类别。未来的学理研究还将着眼于基本类别之下的子类别区分、风格变迁、流派演变等重要问题,以助力建构更加系统、细致的分类逻辑。  相似文献   

5.
文本挖掘工具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一些商业文本挖掘工具和开源文本挖掘工具,针对其中四款典型的开源工具进行详细的比较,包括数据格式、功能模块和用户体验三个方面;选取三种各具特色的工具就其文本分类功能进行测评。最后,针对开源文本挖掘工具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媒介文本(或类媒介文本)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由专业性的传媒机构生产出的文本;另一种是由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生产的文本。前者可称为"完成文本",后者可称为"未完成文本"。社会化媒体时代,事实链条不完整、不清晰,或仅涉及问题表象的"未完成文本"易使人们的心理和认知过程产生偏差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将"未完成文本"转换为"完成文本"就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文本数据挖掘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重点对数字图书馆文本分类的构建与实现进行研究,并将开方拟合检验方法、KNN分类算法等经典理论应用到数字图书馆文本分类模型中,以提高数字图书馆检索能力及检索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马强 《兰台世界》2009,(12):78-79
本文对文本数据挖掘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重点对数字图书馆文本分类的构建与实现进行研究,并将开方拟合检验方法、KNN分类算法等经典理论应用到数字图书馆文本分类模型中,以提高数字图书馆检索能力及检索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Web文本挖掘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先讨论Web挖掘与Web信息检索的关系,然后重点分析Web文本挖掘,并提出Web文本挖掘的方法,包括文本特征表示、文本分类和文本聚类。最后,提出了利用Web挖掘技术实现Web智能化服务和挖掘引擎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胡月馨 《新闻世界》2014,(11):62-63
"周一见"娱乐事件以其喧闹的微博文本成功吸引了线上、线下媒体以及千百万网民的热烈关注和讨论,制造了一个由微博首发的全民消费现象,成为中国娱乐事件通过微博文本传播消费产生聚集讨论和强大影响力的典范。本文通过对"周一见"事件微博文本元文本的互文性的研究,力求解答为何以微博首发的"周一见"会产生如此喧闹的微博文本。  相似文献   

11.
耿新歌  张渤 《报刊之友》2012,(12):86-87
近日,一部以介绍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蹿红电视荧屏和赛博空间。纪录影像中的中华美食在带给受众观赏愉悦的同时,受众对该部纪录片的解码也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在“源文本”既定的前提下,“译码者”在网络上进行观点博弈,“编码者”对解码进程持续关照,引导受众靠近或回归主导意义。此时,受众对文本的解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处在一种“酝酿、释放、博弈、主流化、衰减”的过程中。本文将以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研究理论为框架,结合纪录片播出后的受众评价以及多媒体时代传受双方在“编码/解码”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进行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12.
赵志洋 《今传媒》2016,(8):117-118
国产纪录片经历了多年的市场沉寂,在近几年迎来了复苏并出现了一些现象级的作品。随着创作时代的更迭,纪录片在文本创作上发生了嬗变:受到创作技术、社会文化、观众偏好的影响,创作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逐渐契合市场的需要,纪录片的文本创作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国产纪录片随着时代的需要产生的变革。纪录片文本主要包含的影像文本和文学文本,由于这两者的相辅关系也决定了在嬗变过程中无法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和运用的延伸,网络文本发展迅速。本文对网络传播过程中网络文本的特征进行研析,发现文字类网络文本带有文本话语的自恋情结,声频类网络文本注重心绪转换的认知效用,视频类网络文本内容草根、满足马斯洛需求理论、兼带对传统文化的戏谑解构。  相似文献   

14.
中文文本关键词自动抽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文电子文本信息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增长.文本自动处理技术,通过自动组织海量文献信息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简易有效的信息检索服务.关键词自动抽取是文本自动处理的基础和核心.汉语的特殊性加剧了中文文本关键词自动抽取的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N-gram权重计算和关键词筛选算法的中文文本关键词自动抽取方法.该方法不依赖特定的数据集和中文分词技术,可以有效地抽取出任意单篇文本的关键词,而且通过参数调整,应用系统可以灵活地控制标引深度和标引专指度.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断词错误率低,标引性能明显优于基于中文分词和TF/IDF的方法,可以满足大规模文本的在线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闻文本具有商品属性,它与一般商品一样可供人消费。但新闻文本消费具有多层面性、创造性、重复性、被利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超越阅读:文本阐释理论中的阅读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阐释理论中的阅读范畴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概念 ;在宏观上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精神现象 ,更是一种人类文化与精神的最基本的“对话”模式、文献传播与文本阐释的核心形式以及人类生命体验的重要形态 ;在微观上 ,文本阐释理论则更多地注意、考察个体阅读行为的本质特征、价值意义与结构  相似文献   

17.
吴育芳  陆春华 《晋图学刊》2010,(3):34-36,49
本文在介绍了Web挖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Web文本挖掘的概念、过程及其关键技术,包括文本的特征表示与提取、文本的分类与聚类等。  相似文献   

18.
李纲  夏晨曦 《情报学报》2007,26(6):803-807
文本分类实验包括实验文本集准备、文本索引、特征降维、分类以及性能评估等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很多方法可供选择,而每个不同的选择都会对最终的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比较同一步骤中适用的不同算法的性能时,需要保证其他步骤使用相同的方法,使它们在相同的条件下运行.本文提出了文本分类的DICV研究框架,该框架包括核心数据(core data)、文本索引(text indexing)、分类算法(classification algorithm)和可视化界面(visualization interface)4个模块.该框架设计的重点在于①提炼一个统一的文本分类模型,为每个步骤的算法提供一个接口,实现了这个接口的算法就可以通过简单的配置应用于框架中,这使得研究者可以方便地选择各种文本索引、特征降维和分类算法,或添加新的文本集和算法,来完成其需要的文本分类实验.②自动记录文本分类实验各个步骤使用的算法、参数和结果,这使得系统能够将研究者的选择和实验步骤的中间结果记录下来,供研究者在后续研究中使用,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提高文本分类研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体的来源复杂,在网络间盛行多年,流传广泛,逐步有从虚拟走向现实的趋势。本文试图从网络文体的产生出发,对其产生进行了分类;运用文本间性理论探讨其承文本对源文本进行改造的多种手段,最终揭示网络文体流行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简单介绍了文本分类的定义及应用,针对文本信息自动分类的研究动态,分析了当前我国文本信息自动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文本自动分类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