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呢?《语文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苟子也论述“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代著名学者邓拓也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的。”囚此,语言学习需要以积累为基础的,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既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形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无论促使学生感悟还是语感的生成都必须以大量阅读积累为基础与前提,须知“词源笔下三千牍,武库胸中十万兵”嘛!  相似文献   

2.
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是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并伴随人的一生 ,一直到老。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起步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利用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一、主动性的培养主动性 ,是指一个人不待外力推动而自觉行动的行为习惯 ,包括在特殊情况下掌握和驾驭局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主动性精神”,就谈不上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学活动过程既是师生认识和实践的过程 ,也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认识主体”指导和帮…  相似文献   

3.
“快乐体育”在教学中强调情感兴趣、创造个性和能力的培养,把面向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目标,同时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介,使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学习,健康发展。“快乐体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如何在“快乐体育”中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而培养学生的刨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就必须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就必须尊重学生自我,通过刨设特别的情意,给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牛顿讲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根据已知的原理和事实.对未知的现象及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判定。纵观数学发展史。我们发现很多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然后再设法证明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因过分强调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忽视了对学生猜想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扼杀学生的猜想思维。正因如此.著名的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大声疾呼:“让我们教会学生猜想吧!”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猜想,甚至可以浮想联翩。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首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其创造精神.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有一桶什么样的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工作鲜明的特点是人们现在用过去的知识为未来培养人才。对于教师来讲,不能只强调知识的积累,而要强调知识积累后的延伸。不但要教学生记得牢、背得熟、考得好,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会学习、会思考、会创新。因此,对于教师就有一个充实、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问题。在教育界,一直盛传着“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美言。然而人们的知识毕竟不能杯装桶盛,人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它。更何况知识如海洋,而我们也只能从中汲取所需要的一桶。因此,如何保证“这一桶”的质量就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在这里,恰当处理以下几对…  相似文献   

7.
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教学要做到使学生“好之”、“乐之”,也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个人因对客体的积极的爱好倾向所产生的情绪紧张态度。兴趣也叫求知欲,往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一个学生如果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如饥似渴地钻研,就会专心致志地听讲,就会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其学习潜能就会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越好。这是无庸置疑的教学规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就是要使学生“会学”和“学会发展”。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并且现代教育也更加强调“学习革命”.更加强调学生创造个性,创造思维以及自我意识和批判精神等因素培养和塑造。这就无疑应该提倡“学生是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并且强化自学、自评、自控的素质训练。所以,是被动的接受鱼还是主动的学习渔,能否以渔得鱼.关键因素还在学习本身。此外,我们还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师生切磋,弦歌互答。以上便是本要阐述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理念明确主张“注重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造情”.“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字的能力。”听、说、读、写被公认为当今语能力的四大支柱,四紧密相联.相互作用.而“语应用能力”侧重指“说”与“写”的能力。其实自古以来“说”“写”关系就很密切。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门外谈》中就揭示了学创作的源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实验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的质量大有改观,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已基本杜绝。然而,也不可否认,在教学中仍然存在重动作技能,轻思维能力培养的现象,例如,强调让学生“学会使用……”,“学会制作……”;强调学生要了解实验的直接结果;强调学生要记住“应该如何做”,而不够强调“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更不够强调“更好的做法是什么”以及“如何运用已学到的动作技能去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习是慢功.靠积累,这是一个传统观念,是语文学习者和语文教育者都明白的道理。但随着新课改风风火火的推行,这个观念存在着被颠覆的危险。因为新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台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了语文科的人文性,于是就有人错误认为课改后的课堂就是由学生热热闹闹的自由讨论,就是绘声绘色的表演+就是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展台,就是引导学生无限制的发掘人文因素,建构主义就是唯一制胜的法宝,积累则成了死记硬背的同义词,与新课改的新理念格格不入,积累则被尘封。我以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语文教学目标的迷失和教学方法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姚芸 《广西教育》2006,(12A):47-48
陶行知是一位具有卓识远见、勇于实践、勤于探索、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综其一生的教育生涯,他坚持不渝的一个重要的主张,就是创造教育。创造教育的思想是他创造性地培养人才的实践经验总结,也是他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宝库中的精髓。在先生发表的《创造宣言》中,他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强调从小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几千年的“师道尊严,思想之始源”。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为师之道就在于有尊严而令人起敬。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虽然能有效传递和积累知识,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个性,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而“学生中心论”,提出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种理念要求我们只有用“爱”去关注学生,处处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微笑沟通也能做到严格管理——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比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从三个层次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进~步突出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由此看来,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两个重要特点。本文从四个关键词一“积累、对话、训练、表达”入手,就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初就在上海大夏大学教育学院发表了以“创造教育”为专题的演说,提出要开展“创造教育”活动。从此,他身体力行、致力实践。到四十年代初,亲自制定了“创造年”计划,在育才学校开展“创造年”、“创造月”活动。随后发表了《创造宣言》,强调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陶先生的这种远见卓识的创造教育思想,同我们今天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献身精神、创造精神是基本一致的。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陶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有  相似文献   

17.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阅读或听人讲话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语感的培养应贯穿在语文学习的始终。  相似文献   

18.
重视专业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有关部门对工程类大学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结果,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近一些年来大学毕业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办法是所谓“以不变应万变”,这里包含的内容最重要的,大概要算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变。如同对落后企业扶贫一样,仅靠“输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不具备“造血”功能,输再多的血,也会坐吃山空。,我们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这个道理。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强调复合型高素质的同时 ,更需要具有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改再现型教学为创造性教学。“以教人者教己”。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自身必须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修养和良好的创造精神。只有具有勇于创造精神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一、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创造素质和创造精神教师要想起到创造性培养的引导作用 ,需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创造的窗口。观察出他人未注意的现象。明确事物之间内蕴的关系 ,有可…  相似文献   

20.
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有力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并坚持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习惯和创造精神。努力开创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培养学生多样化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能力,让学生自己配备创新的金钥匙,从而有不断创新的动力与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