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四部丛刊》是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时编辑出版的大型古籍丛书之一。从1922年起,到抗战爆发为止,共出了《四部丛刊》初编、续编、三编。该书全部采用善本影印,对古籍版本的流传及保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翔实资料对《四部丛刊》的出版过程作了简要考证。  相似文献   

2.
杨嫚 《图书馆学刊》2005,27(2):44-45
民国时期丛书的出版十分繁荣,其间短短几十年出版了大量古籍丛书。古籍丛书出版的兴盛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民营出版机构成为当时古籍丛书的主力军。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部丛刊》、《丛书集成》与中华书局出版的《四部备要》是当时古籍丛书的集大成者,它们的出版说明,民国时期的古籍整理、编辑与出版水平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出版的书籍中,古籍翻印是民国出版业一个重要的出版现象.这一时期的出版家利用新式印刷技术或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影印、排印、刻印了大量古籍,代表者如《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百衲本二十四史》、《丛书集成初编》、《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古今图书集成》、《嘉业堂丛书》等,皆为卷帙浩繁的皇皇巨制,使珍贵古籍化身千万,保存文献,嘉惠学术,为功甚巨.民国古籍出版的成就,书写了民国出版史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4.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的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座谈会上,大家对出版工作提出了一些要求。许多同志提出:应该出版中国哲学基本丛书,先分着出,后合着出,这是资料方面的基本建设。解放以前,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出版过各种丛书,如《丛书集成》、《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直到现在,研究工作者还经常利用这些书。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敢于成套地出书。  相似文献   

5.
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  相似文献   

6.
张元济(菊生)先生早年主持南洋公学译书院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经手出版过大量外国翻译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史地和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1926年他退休之后,主要从事《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及《续古逸丛书》等大型古籍丛书及其他古籍的整理印行工作。  相似文献   

7.
《湛然居士文集》是元朝耶律楚材的诗文集,王国维在写作《耶律文正公年谱》的过程中,曾经对该文集的《四部丛刊》本进行批校,后又将《四部丛刊》本和渐西村舍刻本互校并将校注过录到渐西村舍刻本上,补逸诗、逸题、逸句。简要介绍赵万里曾过录王国维批校之渐西村舍刻本《湛然居士文集》。  相似文献   

8.
《樊川文集》常见的版本有日本枫山官库藏宋刊本(景苏园影印)、明翻宋刊本(《四部丛刊》影印)和四库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明刊本为底本,参校宋刊本等,点校出版了《樊川文集》,成为今之通行本。近几年又有学者关注到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以下简称朝鲜夹注本),  相似文献   

9.
《四部丛刊》与《四部备要》是民国期间出版的性质相似的两部大丛书。都是按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四部的分类由来已久,是治中国旧学之人所熟悉的。鉴于清代乾隆时编纂的集大成的《四库全书》有两大缺憾:一是经过篡改,已失古典之真;二是全国只有七部,后又残毁了不少,  相似文献   

10.
祝晓风 《图书馆》2002,(6):19-19
11月 2 0日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开展。这是近年来较全面地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的展览。据不完全统计 ,建国以来经过研究、整理之后出版的古籍图书约为 1万种〔其中丛书如《丛书集成》(收书 4 10 0种 )、《四部丛刊》(收书 5 0 4种 )等只作 1种计〕。而从 1981年至今所整理出版的古籍图书总计约为 80 0 0种 ,占建国后新版古籍总量的 80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远比清修《四库全书》的收书总数为多。1981年以后 ,国家每年约拨出专项经费用以支持古籍整理出版 ,再加上国家出版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 ,使…  相似文献   

11.
国学大师张元济为《四部丛刊正编》、《四部丛刊续编》、《百衲本二十四史》及《续古逸丛书》等大型丛书撰有古籍序跋近三百篇,遍及经、史、子、集四部。或阐明学术源流,考定古籍刊刻时代;或感叹国家多难,欲保存国故,内容弘富而多样。吾人可藉群书序跋明瞭张氏整理文献之动机,更得尽窥其文献学之深厚造诣。  相似文献   

12.
《嘉定钱大昕全集》是一部高水平的古籍整理著作,今于《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和《四部丛刊》中发现集外题跋六则,爰为补辑。  相似文献   

13.
《嘉定钱大昕全集》是一部高水平的古籍整理著作,今于《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和《四部丛刊》中发现集外题跋六则,爰为补辑。  相似文献   

14.
刘坤伦 《编辑之友》2012,(5):120-121,124
本文简述了民国时期三部丛书《四部备要》《四部丛刊》《丛书集成》的印行过程,对其特点以及存在不足进行了简评,以期为我国出版事业尤其是古籍整理编辑事业带来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普陀区文献资料阁1990年12月20日成立。该阁共200多平方米,藏书8万多册。阁内分设专收《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古典文献的“文渊  相似文献   

16.
叶氏广勤堂是元明间建阳著名书肆,刻书甚多。见于著录和现存的刻本中,最早有刻书家姓名的刻本是元天历庚午(1330)叶日增广勤堂《新刊王氏脉经》十卷,序后有行书写刻“天历庚午仲夏建安叶日增蒜于广勤堂“牌记。国家图书馆存原刊本,《四部丛刊》本即据此刻本影印,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3月也曾据此本影印出版。刻书家叶日增之名,仅此一见。  相似文献   

17.
沈佺期(公元656——714),字云卿,是初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他和宋之问一起,为近体格律诗的最后定型,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象沈佺期这样的诗人,《四库全书》没能收进他的文集,而近代出版的《四部丛刊》、《四部备要》这样有影响的大丛书,也未能把沈集收录在内,这对一个为中国诗歌做出过贡献的诗人来说,显然有欠公允。由此亦不难窥见,我们对沈佺期诗文的研究工作,做的还很不够。  相似文献   

18.
《四部丛刊》,不仅是一部为我们提供许多宝贵资料的资料丛书,而且也是一部为我们提供较好版本的版本丛书。它的编辑者将他们当时搜集到的各书的最好版本予以影印,编入到这部巨大的丛书中来。多年来,这部丛书一直是古籍版本鉴定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但编辑《四部丛刊》时的版本审定有错误,这方面已经有人指出过,这里再指出一例。  相似文献   

19.
张元济是著名的古籍文献版本专家和目录学家,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从1916年影印《涵芬楼秘笈》开始,50余年间,先后主持辑印《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等十余种大型古籍文献,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传世的《诗本义》五种版本加以目验和评价,指出《四部丛刊》本存在的两个明显缺陷,据明抄本进行相关补足,并修正明刻本著录年代的讹误,由此系统梳理欧阳修《诗本义》现存版本的流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