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学良口述档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首先介绍了张学良将军的口述档案形成的历史阶段和公开的时代背景 ,然后从五个方面向读者说明了目前公开的张学良口述档案的内容真实性和价值珍贵性 ,最后作者从一个史料工作者的眼光向大家展示了张学良口述档案的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的中期, “口述档案”逐步引起我国档案学界的重视.学术界围绕“口述档案”的概念、价值、作用、范畴以及口述档案的收集、整理等工作进行探讨.尤其是近十年来,口述档案研究逐步向深层次引申和发展.本文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从年度分布、核心作者、研究机构、文献关键词、研究内容和研究主题五个方面,对1995年~2014年我国口述档案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总结近二十年来的研究状况,探讨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云芳 《青年记者》2020,(10):94-94
新冠肺炎疫情中,“口述体”报道爆发式出现,传播上也极受关注,成了疫情报道中最重要的一种文体,没有之一.“口述体”有其优点,容易快速成稿,第一时间满足公众信息饥渴,内容原真、有感染力;但也经常受到质疑,如“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单方说法,存在风险”等.  相似文献   

4.
口述回忆录是由口述资料编撰而成的回忆录作品,虽不如口述资料原始,却直接面向公众读者.目前,口述资料的收集受到了较多关注,口述资料的编纂同样值得重视.尤其是商业模式下的口述回忆录编撰,将口述回忆录视作一种文化产品批量生产,这更有必要规范其编法.考察从访谈录音稿到口述回忆录的编撰过程,旨在协助编者解决编撰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口述回忆录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口述历史、口述档案是近年来在档案学术刊物上使用频率颇高的两个词汇,这标志着档案界对口述历史收集工作的关注,反映出档案馆人从事口述历史的文化自觉。最近,糜栋炜先生在《北京档案》[1],从分析口述历史、口述档案两个概念入手,判断口述历史“已经超越了现阶段我国档案工作的边界。”乍一研读其推理,其超越边界的论断也不无道理,但细细思考一下,便发现糜栋炜先生的推断还是错了。关于口述历史、口述档案的概念以及口述历史、口述档案之间的关系,糜栋炜先生说:“口述历史,是通过走访历史事件当事人,或与当事人一起工作、生活过的人,把他们…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口述档案”一词的来源出发,通过全面分析研究国内外有关“口述档案”一词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从口述档案产生的领域、口述档案的形态、口述档案的来源、口述档案的本质四个方面对所下定义进行了解释。同时,对有关口述档案形成过程与合法性的质疑进行了辨析,进一步阐明档案的本质属性应是历史记录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跨学科的应用,口述历史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文章以“图林老姜”的口述访谈为例,探讨口述历史作为方法运用到网络图林史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试图揭示口述历史在这一领域运用时应关注的基本原则以及存在的信息失真的问题,提出应谨慎对待口述历史真实性的问题,提倡应多方挖掘口述史料,交叉比对、相互印证各种资料,并鼓励访谈双方建立情感联系和交流,以保证口述历史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邓绍根 《青年记者》2017,(25):69-71
口述历史被誉为“倾听过去的声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如民间传说与口头传说——从官府采风到史迹实考——歌谣采集与民俗故事等;但口述历史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产生于美国.著名美国口述历史学家唐纳德·里奇将口述历史定义为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①1980年代开始,西方口述史学传人中国,并在港台现代口述历史的启发下,中国现代口述历史正式起步.  相似文献   

9.
口述文献日益成为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述文献的开发利用关系口述人、访谈人、图书馆等利益主体的著作权益,当下国内图书馆口述文献开发利用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发生数起口述文献著作权纠纷,随着图书馆口述文献建设的推进,其可能引发的著作权纠纷风险不容小觑,有必要从著作权保护层面规范图书馆口述文献建设,引导其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晓杭 《新闻实践》2012,(11):70-73
“从史海中发现新闻,从实录中见证历史。”近年来,传媒界出现了许多冠以“口述新闻”、“口述历史”、“当事人说”,以及“解密”、“发现”、“档案”之类的广播电视节目和报刊栏目,吸引了相当一部分观众和读者的眼球。学者认为最早的历史记录都是口述历史(如荷马史诗),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数字化影音技术更让口述历史研究如虎添翼。口述历史与新闻业关系密切,美国最早的口述历史学者艾伦·内文斯就曾是一名新闻工作者。1948年,艾伦·内文斯于哥伦比亚大学创立第一座口述历史档案馆,这被认为是现代口述新闻与历史研究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口述历史,实录新闻。作为时下一个正在热门的新闻现象,它与传统的新闻采编常规相比,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和工作要求?请看专家、学者和新闻同行的说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11.
魏宁 《青年记者》2017,(26):119-120
大学生口述史采访是指由大学生作为采访人,应用新闻采访和口述史研究方法,选取特定人物作为采访对象,围绕采访对象的生平、事迹、职业、技艺等展开访谈,最后将访谈内容进行整合,形成采访报告的过程. 大学生口述史采访工作的发展现状 当前,大学生口述史采访工作并未得到普遍重视,只是在部分高校开展得较好,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天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香港大学等.这些高校结合自身的研究专长和校址所在地的特有资源,做出了“白杨记忆”“泥人张”“城市史”等相关精品项目.大学生口述史采访工作大多集中在历史学院,即基本上由历史学专业学生参与,并未向其他学院其他专业广泛铺开.华南师范大学做得较好,成立了专门的口述史协会,全校各专业学生都参与在内,分工不同,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12.
公共展览是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合称LAM)重要的信息组织形式和社会服务方式.口述历史因其对亲历历史等一手资料的存录功能,近年来日渐引起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系统的关注,而口述历史与公共展览的结合可视为将LAM资源呈现给用户的一种创新服务形式.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苏格兰:不断发展的民族”展厅通过口述历史方法的合理运用,生动且全面地展现了本土近现代民族史.这一案例展现了口述资料在展示叙事和陈列设计中的应用,可为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们提供有启发性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一、作为新史学的口述史采编研究方法的兴起 口述史的英文表述是“Oral Histories”。意思是“口述史学”、“口述史”、“口碑史学”、“口头史学”等等。口述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口述史是包括口碑故事、口头传说、回忆录在内的一种史学形态;狭义的口述史是指对口述过程采用录音设备进行录音或使用录像设备进行摄像、并对口述的内容进行整理、研究而形成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实际上,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口述史在很早之前就开始被运用于事实的传承和史实的书写当中了。  相似文献   

14.
当国内史学界从介绍国外现代口述史学、肯定口述史料价值,到从事口述历史实践、收获累累硕果之时,档案界却还基本停留在对口述史料的探讨与争论阶段。虽然也有越来越多的档案界同仁认同口述史料的档案价值,但档案界从整体上似乎还未做好将它“收编”的准备。面对口述访谈形成的大量的录音、录像带、转录文字稿、最终的完成稿以及受访者与访谈者签定的相关法律文书.如何对其进行有效保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瑶 《新闻采编》2000,(6):46-47,12
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报业进入繁荣阶段。各家报纸在栏目策划、选题构思上极尽创造之能事,新选题、妙主意层出不穷。在群芳争妍的报业百花园中,《北京青年报》的“口述实录”一枝独秀,耐人寻味。 “口述实录”从1997年5月底创办,逢周五出版,是《北京青年报 青年周末》的一道特色菜,是其“情感”版面的报道方式,创办初始仅为一个千字小栏目。从小栏目成长为今天的大版面,其成长轨迹至少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口述实录”的报道方式受到了读者  相似文献   

16.
郭兰 《档案时空》2017,(2):23-24
口述档案的首次提出源于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该词典将“口述档案”定义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逐字记录形式”。“’口述档案中饱含了丰富的个人记忆,而个人记忆正是印证了个人在其特定时代的精神履历.一段段鲜活的个人记忆便成为集体记忆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述档案就成为集体记忆、大众记忆的“工具”或“产物”。  相似文献   

17.
论口述档案的搜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档案学研究》2008,22(5):12-15
口述档案的搜集是一项学术性和社会性都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还要有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为了提高口述访谈的指导性和针对性,确保口述档案的质量,探索科学有效的口述档案的搜集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口述档案的搜集主要包括访谈准备、执行访谈和访谈结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 从口述史料在历史纪实著作中的使用到口述史的大量整理问世,敏感的新闻媒体在近年已经不断地以“时髦”、“火爆”这种耸人听闻的语言来形容出版界这一热潮了。但就口述史学界而言,虽然学术事业的体制化和规范化受到重视, 对中国口述史活动的评估和基于这种评估的实  相似文献   

19.
蒋蕾 《新闻实践》2012,(11):75-77
进入21世纪,我国电视媒体开始引入“口述历史”的新闻访谈方式,形成“电视传播与口述史的跨界之作”口述历史节目。从2002年开始,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进行中国当代电影史的“口述历史”资料积累,他在《电影传奇》中采用了许多见证人的独白。近年来,他又进行了《我的抗战》口述历史记录。8年时间里。崔永元采访了3500人,留下200万分钟的影像、300万张老照片.受访者平均年龄80岁。2005年,香港凤凰卫视推出由曹景行主持的《口述历史》栏目,强调“抢救记忆。反省历史”。同年,上海电视台推出《纪事》栏目。一直至今,“口述历史”成为新闻界的热门,新闻传媒出现许多打上“口述历史”标签的作品,许多媒体记者也投身于口述历史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肖平 《现代传播》2005,(6):81-84
口述体的纪录片形态,是纪录片领域里一种比较新的形态,也是当前追述历史事件最有效的一种影像写作方式.当事人亲历与口述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同的当事人从各自的局限性视角出发,描述与见证同一事件,体现出这一口述历史的客观标准,历史影像叙事结构的逻辑性及其现场,就是建立在这种当事人多元的、个体的和局限性视角的口述见证基础上.口述历史影像写作应该表现出它对于历史影像的追求,对于观看者历史读像的人文关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影像叙事,最主要的任务是要以影像重现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