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王小波走出沉默挤入话语圈的努力,其实就是退居边缘选择写作。对自身知识分子身份的确认和对知识分子的思考贯穿于他的杂文随笔创作中,他的杂文随笔是知识分子话语的表达,他在表达时实施的策略是发现“有趣”。  相似文献   

2.
“国民”话语是启蒙运动的产物,其溯源于近代知识分子对民族国家的诉求。在此过程中。以梁启超和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精英于批判“国民性”的同时,参照西方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建构了具有独立人格和权利自由观念的“国民”新意象。“国民”话语本身内在地涵盖了对公民身份的承认,刻画和标识了民众的政治维度,促进了近代以来公民社会的化育和生成。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140-146
处于"复辟时代"、具有"自由派"身份的王小波以杂文写作的方式参与针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批评,在论争中以"反讽"的姿态表达对文化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批判意识,并针对公共话语空间困局采取意见表达策略。新生的公共话语空间对19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和思想场域产生影响,使得王小波借由公共媒介发表意见,积极干预公共事务,从而印证了其作为具有"自由撰稿人"身份的"有机的""业余的"知识分子的历史坐标。  相似文献   

4.
《现代评论》不仅是承载政治、法律、文学等文化思想的历史文本,作为现代传播载体,它还是现代知识分子努力开创的“公共论坛”。它对“公共”的表达:公共论坛、思想的杂志,言说着作为知识分子的公共关怀,基本形成了一股独立于国家体制和商业资本外的力量,用话语形式展开其“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5,(5):78-83
近年来数字化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公共知识分子陷入对社会化媒体的政治化迷思。社会化媒体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话语空间,但娱乐取向的微博热门话题又映射出社会化媒体在公民政治参与方面的缺憾。公共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技术憧憬使其寄望民主政治于社会化媒体之上,而网络监管、话语权困境和媒介素养缺失也使网络民主政治显得困难重重。因此理性看待社会化媒体在政治民主化领域发挥的作用是我们当前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微博为话语自由表达在公共领域建构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但由于其自身管理体制的不规范以及对公众素养要求不够到位,谣言却也时刻伴随着。谣言的恶性传播使微博的传播、沟通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阻碍着微博舆论平台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公共领域建构的进程。如何妥善规避微博传播中的谣言、不断完善微博传播平台,从微博自身管理机制以及对公众的素养要求等方面的考量,提出建立完善的事实和身份审核机制以及呼吁公众理性表达、监管部门适度引导,以期制止微博谣言传播,创造一个纯净的微博沟通环境。  相似文献   

7.
民国的公民教育运动作为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进过程反映了权威话语和民间话语共同压制知识分子话语的历史。公民教育必须坚持知识分子话语立场,明确其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建构现代公民社会的目标,并且注重公民行为习惯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主要指的是乡村教师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公共性。作为“乡村的”教师及其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为乡村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提供合理性支持;历史中乡村教师的角色为其公共属性的可能实现提供继承依据,乡村教师对新阶段乡村社会的重要价值是其公共属性可能实现的前提,法律政策为乡村教师承担公共责任提供直接保障。但是,目前乡村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遭遇了多方面的困境,使得乡村教师成为了疏离“乡村的”教师。因此,要实现乡村教师——作为、成为“乡村的”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就要重视对乡村教师公共性的培育和表达,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作为“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社会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9.
吴永 《天中学刊》2009,24(6):116-119
"国民"话语是启蒙运动的产物,其源于近代知识分子对民族国家的诉求.作为近代知识精英的杰出代表,梁启超和陈独秀在批判"国民性"的同时,参照西方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建构了具有独立人格和权利自由观念的"国民"意象."国民"话语本身内在地涵盖了对公民身份的承认,刻画和标识了民众的政治维度,促进了近代以来公民社会的化育和生成.  相似文献   

10.
以知识分子身份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艾德里安娜·里奇不同时期的一些代表性的诗歌与批评论文,探讨她作为公共知识分子而进行的社会政治与暴力等问题上的文学话语建构,以及这一话语身份背后的成因。通过关注公众议题、代言边缘政治,以及解构强势话语体系的各种文学实践,里奇确立了其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该立场形成是里奇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宏观语境、其本人内在的自由主义思想以及她多重身份合力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不仅对理解里奇的重要文学主题提供参考,也能引发人们对现实中的社会和政治公正等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认为,有机知识分子应该具有实践性、教育功能和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阶级属性.然而,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界群体迷失导致责任缺位,表现在为既得利益集团服务,脱离人民大众实际,追逐学术名利,公共领域言论缺失.事实上,他们应该成为社会的良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在实践中培养公民意识,勇于为民众伸张正义,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现状的简要分析,认为当今知识分子应该关注处于社会最边缘的阶层,帮助他们在公共话语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站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者的立场上,倡导多元,尊重差异,为营造中国的公共空间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实现均衡阶层话语权是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阶层话语权却出现了严重失衡。在后现代社会专业化、体制化、有机化、商业化、媒体化浪潮中,公共知识分子消退了,无法有效地承担起社会话语批判的责任,这是影响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话语权失衡的重要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4.
葛兰西对文化领导权的论述是从国家、市民社会、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等角度来展开的。他指出,任何社会集团要想获得和维护政治领导权就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为了夺取文化领导权就应当采取阵地战的策略,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社会中的知识分子阶层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性话语下,国家权力系统和精英知识分子之间构成了一种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文化空间。在这种双向的文化空间中,知识分子尽管完成了对国家、权力、政治等意识形态话语的批判和重建,但也在无形中依附了国家权力系统,二者形成了同构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知识分子在进行“文化现代性”建设的同时,开始了对后现代话语的承传,在“边缘”这一充分的对话立足点上,试图确认中国知识分子构建知识分子真正的身份,开辟民主的文化空间,建立独立的思想品格、文化自主性和精神公共性,在合理性和合法性等层面上构建知识分子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公共领域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主要分析对象,指出微博虽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其商业化背景的运营方式与微博使用者的分层差异,造成目前微博中出现话语霸权、公共性减弱、理性缺失等现象,因此,微博虽有成为公共领域的可能,但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还远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7.
1920年代商业传媒文化的发达,期刊从合资创办到稿酬制度的实施,使"语丝"同人获得现代知识分子安身立命基础的同时,能够自由地"说自己的话",获得相对自足的公共话语权力,进而参与到中国现代话语的建构当中。结合鲁迅的"‘圈子’说"进一步考察,"语丝体"散文在政治话语权力和商业传媒文化的双重挤压下挣扎或游离的努力,造成了文体言说风格色彩的复杂性。作为知识分子文体的"语丝体"散文在关注"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之余,不期然烙下具备文化休闲和娱乐功能的轻松化写作痕迹,恰恰是现代商业传媒经济秩序支配下"语丝"同人易于专注"自己的园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死亡了"这是法国思想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出的感慨。所谓的"知识分子死亡"指的是原来的公共知识分子,逐渐退出公共领域、放弃公共话语,退回到自己的专业领域,成为专业知识分子。我国当代知识分子也同样出现了从公共领域退回到专业领域的现象。与此同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知识分子,即媒体知识分子。这种新型的知识分子为重建知识分子的公共性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于2010年6月24日,在社交网站Twitter注册了自己的微博,他积极地运用这个平台议政,甚至执政。2010年11月1日,梅德韦杰夫登上了日俄争议岛屿,并且在微博上刊登了一系列的博文,表现出了俄罗斯对争议岛屿以及日本的态度。本文将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探究梅德韦杰夫是如何运用自己的博文来表达政见,实现自己话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