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现代数学教育学认为:“假如把任何练习题和尚待证明或研究的命题都列入题之列,假如把建立所研究的数学概念的各种性质以及从中选择出能说明概念的性质的例子都称作题;也就是说,更加广义地理解‘题’的这个术语,那么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解题”。而解题的过程就是一系列条件转化变换的过程。例如证明的过程就是将题设条件转化为相应定理的条件的过程。定理的条件具备了,命题也就得证了。三角诱导公式在于“化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0~π/2之间的三角函数;处理立体几何的基本方法是空间问题化归平面问题,复杂的图形化归简单的图形;平面解…  相似文献   

2.
二、构造由于各地中考的普遍性和连续性,要求每次命题都是“新题”、“活题”是不可能的。大量使用“引用”型试题,也不太好。这就需要对典型题例、基本命题加以改造,构成“新”的试题。同时,它也是中考命题“植根于课本,着眼于提高”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几何证明就是用已学过的公理、定理、定义来论证几何命题的逻辑推理过程几何证明的方活很多初中阶段较常用的是从原命题入手的直接证法,在此就直接证法来谈谈如何进行几何证明一、几何证明的思路几何证明的思路有三种:综合法、分析法、综合法与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1.综合法一从命题的题设出发,逐步向前推理,得出命题的结论.这种“由因导果”的证题方法叫综合法例1凸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ygE,使CE=CD求证:DB=DE证明西ABC是等边三角形,fABC=/ACB,AB二BC.又AD=CD,/l=/2二十/ABC””““——…  相似文献   

4.
何为反证法?反证法是证明命题的逆否命题成立,即当命题由题设?结论不易着手时,而改证它的逆否命题,也就是否定的结论?否定的题设成立就行,实际上是用本科公理,前此定理,本题题设,否定结论,推出结果为某公理、某定理,题设或临时假设所不相容或自相矛盾.这就是说,结论一经否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要确认一个定理是否有逆定理,往往要加以证明才行。但是,有没有这样的定理,不通过证明就可以确认它有逆定理呢?答案是肯定的:有。我们根据逻辑学中的“闭系统定律”就可以找到不少这样的定理。闭系统定律告诉我们:设有n个命题。它们的题设包括了问题所有的可能性而互不相容,它们的结论也面面俱到且互相排斥,这些命题就构成一个闭系统。如果这n个命题是真命题,那么它们相应的n个逆  相似文献   

6.
先说命题者编拟题干的办法。题干有两种性质,下以 1996年考题加以说明。   一、“有内容”题干。所谓“有内容”题干专指题干中引述文本材料 (语词或句子 ),要考生解答。如第 23题:“对于 ALCELL工艺,佩蒂和邓肯森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下列对他俩看法的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个题的画横线句子便是文本内容的引用。   二、“无内容”题干。所谓“无内容”题干专指题中没有引用或转述文本任何材料,只有命题者的指令语者。如第 22题:“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对于这两类题干,解法自不相同,因此…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教材里,对于一个几何命题,当用直接证法比较困难时,可以采用间接证法,它是证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成立从而推出原命题成立的证法,当我们由已知命题的条件去求证结论不易着手时,而改证它的逆否命题,反证法证题的思路实际是: 公理或定义 或与公理、定义抵触 证明的定理 或与证明的定理不容 题设条件 或与题设条件冲突 否定结论 或与假设相违背,或自相矛盾 因此结论不能否定,所以结论一定成立。 反证法证题的一般过程可概括为: 否定结论ABC(而C不合理)结论成立。 然而,命题结论的相反情况可有一种或多种,据此反证法可分为归谬法和穷举法。下面,就初中课本几何二册七章六节“圆内接四边形”的习题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8.
切割线定理是初中几何的一个重要定理,在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同学们往往因为只关注定理本身所列等积式的运用,而忽视定理证明过程中的“第三比”的作用,导致思路受阻.本文略举几例说明“第三比”在证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二项式定理的有关知识是每年高考必不可少的内容,往往以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年年岁岁花相似”,考查的落脚点总是与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和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相关.二项式公式看似单一,但“岁岁年年题不同”,面对试题,须详究细察,分析揣摩,方可灵活应用,游刃有余.本文拟就高考中有关二项式定理应用的试题作“全扫描”,并进行分类分析与解,旨在把握命题方向,探索解题规律,揭示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客观题的命题上,命题人为了考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经常围绕数学概念、性质、定理设置一些“陷阱”,如果我们对概念掌握不清,理解有偏差,就会深陷其中,本文就一些典型致错原因举例说明,力求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1.
《“畏惧错误就是毀灭进步”》一文,虽只有千把字,可是除却文题,就有八处引用了伟人的名言。引用,本来是写作中的一般方法,而本文的引用却别具一格,作用赫然。一、篇首引用,确立论点。“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是文章的题目,也是开篇首句。作者引用这句“蕴含着丰富哲理”的名言充当文章的中心论点,言简意赅,鲜明有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一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相互交换后所得的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一个真命题(定理)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可能是假命题.例如,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90、1995、1996年全国高中联赛和冬、夏令营中的三个几何题作了初等几何和高等几何方法的证明,其中试题条件“圆”推广为二次曲线,结论成立,并作了进一步的推广,把“蝴蝶定理”和1990年的冬令营几何题统一为命题8、9并作了统一证明,体现了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整合方法,再现了几何命题的产生过程,对数学竞赛和大学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考命题的日趋成熟,出题者越来越多地把考点蕴涵在更复杂、更高级、更难识别的语境中.或使有些题目看起来似曾相识,轻而易举就可选出“正确答案”,结果却往往出错。这些题目就是常说的“陷阱题”。要答好这类题,同学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些识别“陷阱”的能力。本文将结合近几年高考题及各地模拟题来揭示形形色色的“陷阱”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反证法作为悻论的一种形式,在数学、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起过较大的作用,把反证思想借鉴到物理教学上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什么叫反证法反证法是证明命题的逆否命题是否成立,即当命题由题没结论不易着手时,而改证它的逆否命题,否定的结论否定的题设成立.实际上是用本科公理、前此定理、本题题设、否定结论结果为某公理、某定理题设或临时假设所不相容或自相矛盾.这就是说结论一经否定便会出错,而这种错误,既然不是由于推理有问题,也就是不能不归咎于否定结论的假定,因此否定结论不成立.那结论就一定成立了.这种证明…  相似文献   

16.
按照课本的说法,“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由于以上说法过于简略,多数学生理解不到位,普遍认为: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只要看这个命题中是否含有字眼“或”、“且”、“非”,有就是复合题题。  相似文献   

17.
【能力定位】初中阶段的作文以命题作文为主 ,命题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审清题意 ,是写好命题作文的关键。一般地说 ,审清题意必须符合三个要求 :“准” ,就是准确理解命题意图 ,把握文题的限制条件 ;“深” ,就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在文题充许的范围内多角度拓展和丰富题意。【要点阐释】审清题意的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每道优秀的命题都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揣摩命题意图 ,就是分析命题者“为什么命这个文题” ,探究命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善于揣摩命题意图 ,写作时才能深谙“行情” ,投命题者“所好”。命题的…  相似文献   

18.
吴旭 《新高考》2008,(4):59-60
近年来,高考命题朝着“探究性学习”的方向发展,最典型的就是其中的“探究性实验”题。“探究性实验”源于科学家的实验研究过程,通常可划分为六个步骤:发现问题→确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交流反思,评价完善。“探究性实验”题大多是从实验研究过程的某一环节命题,下面对解此类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一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和英 《考试周刊》2009,(12):69-70
数学命题主要包括数学定理和数学公式。“向量的数量积”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因此这是一节数学命题课。数学命题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数学认知结构再形成、再发展、再完善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直接向学生展示数学命题,然后讲授证明过程,最后进行应用练习,学生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和简单模仿,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生正确认识“已知”,和“未知”,“因为”和“所以”初学几何的学生,往往“已知”、“未知”,“因为”、“所以”搞不清楚,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靠想当然证题.尤其是证明一个命题形式的题,判断已知条件、求证、作图都得靠自己动脑,就感到更困难.这时,我先要求学生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以便分清题设和结论,接着告诉他们题设就是“已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