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单元共有七课:四至八课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四种器官——根、茎、叶、果实,第九课指导学生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第二十二课指导学生认识植物怎样过冬,为了照顾季节,便于通过实际观察进行教学,这课未与其它几课编排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科书(一册)美术教科书(三册)分别设有叶画课,是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叶的外形特征基础上,以制作活动为主的实践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拼贴技能和想象能力,并进行审美教育。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制作一幅叶画作品大致可分三步:①采集各类植物叶。要选外形完整、干净,颜色较好的,在书本中压干、压平;还需准备好纸  相似文献   

3.
《制作叶的标本》(第五课)是整个自然教材中首次出现的技能训练课课型.这一课通过训练学生自己动手采集和制作植物叶的压制标本.初步培养学生制作标本的兴趣和技能,掌握制作的程序.同时还通过制作活动,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当地植物,以及这些植物的叶形.其中制作叶的压制标本  相似文献   

4.
《植物怎样“吃东西”》一课是小学自然课本第四册第16课。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行探究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需要二氧化碳和阳光的实验。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内容: 新编义务教材第三册自然关15课,从知识内容可分为7个方面(按大纲知识单元顺序): 1.植物部分包括:第5课、第6课、第7课和第8课。这部分在第一、二册认识植物叶、花和种子外部特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果实、根、茎的外部形态,认识一株完整的植物体(被子植物)。 2.动物部分包括:第1课和第2课。这部分内容要求指导学生认识两种常见昆虫的外部特征,以及吃食的情况等生活习性,进而为三年级建立昆虫概念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怎样寓审美教育于自然教学之中呢?现以《自然》第一册的第4课、第5课为例,谈谈我们的设计。 1、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叶,观察自然界植物的千姿百态和斑烂的色彩,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7.
一、导入新课 师:想一想,我们已经认识了植物的哪些部分? 生:我们已经认识了植物的茎。 生:我们已经认识了植物的根。 生:我们还认识了植物的叶、花、果实和种子。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几棵完整的植物。我们把一棵完整的植物称为植物的身体。(板书课题:8.植物的身体) 二、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分析辣椒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 (1)观察。(教师端出一盆盆栽辣椒放讲桌上。)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小学自然课本第一册第四课。教学目的1、指导儿童认识植物叶子的各种形态,了解叶大多是绿色扁平的。叶分叶片、叶柄两部分,叶片上有叶脉。2、通过观察、比较,训练儿童的观察能力和用比  相似文献   

9.
教学《植物与环境》(第三课)要使学生通过植物对阳光和水的反应,认识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  相似文献   

10.
本册教材四至九课的内容是植物的外部器官。小学生对花草树木并不陌生,但认识比较肤浅。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认识植物部分器官的特征,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分类的能力。教学建议如下. 第四、五两课可合并上,先上第五课。  相似文献   

11.
一、全册概况 (一)本册教材的知识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植物:在前两册认识了植物叶、花、种子的基础上,这一册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果实、根、茎的外部形态,并将六个器官综合起来,认识一株植物(指被子植物)几个组成部分。这样,低年级阶段关于植物各器官外部形态就全部讲完了。这部分包括第7、8、9、10四课。  相似文献   

12.
案例描述: 《叶的组成》是首师大版科学教材第三册《植物的叶和茎》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共有四课,分别是《叶的组成》《各种各样的叶》《茎的组成》和《各种各样的茎》.从教学内容的顺序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想通过先学习“叶”,来为学习“茎”奠定基础.但是,这样的教学顺序真的合适吗?  相似文献   

13.
根据小学自然新大纲和新教材的要求,教学中应该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自然第一册《植物》一组课文要注意培养哪些能力呢? 一、培养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叶形的能力 教“植物的叶”一节时,课前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各种植物的叶,边采集边观察,课上分小组讨论,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寻找叶形的异同点,在同中观察其异,在异中观察其同。在观察了数十种叶片后,  相似文献   

14.
荆门市东宝区牌楼中心小学曹艳老师执教的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谁吃谁》一课,是市小学科学中心教研组集体研究的一个课例,也是荆门市2011年参加湖北省优质课竞赛的课。通过对本课的研究,我们对实践新课程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注重目的性、特定性与标准性第一次试教时,曹老师常提一些在我们看来与本课教学联系不大的问题,有的还是学生无法回答  相似文献   

15.
分析《植物的果实》课的科学加工过程 过程由以下认识活动构成: 引入学习的活动或把活动引向特定的认识对象,是各课教学共有的,本文不作研究。以下是: 1.找果实的不同点,通过比较,认识果实的多种外部属性和果实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日前,笔者通过对78所农村学校(乡初级中学4所,中心小学4所,村办小学70所)活动课程教学情况调查发现农村学校的活动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认识不足 1、活动课程到底是什么?能准确回答的人很少,有18所学校领导认为就是兴趣小组的活动;有24所学校领导认为就是以前的课外活动换个说法;教师更不用说。 2、多数村小活动课程没有明确的负责人,中心小学虽都建立起领导班子却也形同虚设。没有一所学校开过关于活动课程的研讨课。也没有一所学校有这方面的考核制度。教师根本不在这方面花功夫。  相似文献   

17.
《叶的蒸腾作用》这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而课文中提供的实验只是一盆塑料袋罩起来的植物,让学生根据塑料袋内发生的现象,进行想象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再由此推想植物叶的内部构造。这样做对小学生来说,推  相似文献   

18.
要闻简讯     
孙吴县农村小学一没有专职思品课教师,二没有教学参考资料,三没有电教设备。在这种困难条件下,如何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好教材,达到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形成道德习惯的目的呢?兴北乡中心小学提供了较好的经验。 第一、领导重视 兴北乡中心小学校长杨志法安排语文课教师担任思品课,率领思品教师参加进修校的培  相似文献   

19.
“植物标本系列一览”分合板的设制与使用郧县城关新区小学张天和(442500)小学自然第一册中要求学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有7课,几乎占全册内容的三分之一。在自然教学中,我们打破传统教学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为了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  相似文献   

20.
以"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叶"一课为例,探讨信息技术如何通过引课、观察、反馈、总结和延伸环节精准融合课堂教学的实践,以期提高生物学教学实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