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主流媒体:地市晚报的发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晚报协会会员单位有152家,其中地市晚报占2/3强。从数量上看,地市晚报在中国晚报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来,地市晚报经历过发展的阵痛之后,迎来了新的机遇期。从这个意义上说,打造新主流媒体形象,是地市晚报在新世纪的发展取向,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当然,这一概念目前尚无权威、完整的描述,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探讨,通过总结实践经验,不断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2.
世博会作为一场举世瞩目的国家事件,大多数地市晚报只有"转载"中央媒体的份。但世博会以其特殊性,使得地市晚报有了自己施展的空间。在这个难得的新闻战场上,地市晚报如何与强势媒体"分庭抗礼",报出精彩,报出特色?作为身处上海"后花园"的衢州晚报,并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在时间上贴近,多发昨日新闻、今日新闻,让读者产生新鲜感。新闻讲究时效性。对纸质媒体来讲,昨日新闻是时效性较强的新闻,而今日新闻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新闻报道在时间上的贴近性,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新鲜感。在本埠新闻的报道上,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时效性上有一定优势:本埠新闻发生在当地,地市媒体记者“近水楼台先得月”;省级晚报的叠数、版数比地市晚报多,  相似文献   

4.
“如履薄冰”这个成语,形容当今地市晚报处境可谓最贴切的了。在中央、省级新闻单位派生的都市报、早报、晨报等媒体强势杀入地市的同时,最近又传出全国将启动行政区划改革,建立省县两级地方政府体制的改革时间表。这一切都令向来敏感的地市晚报媒体人感到了“腹背受敌”之忧。  相似文献   

5.
吴刚 《传媒》2004,(6):40-42
地市晚报的成功因素 地市晚报发展的三个阶段 地市晚报的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创办初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晚报以其区别于党委机关报的鲜明风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90年代中期,地级城市逐渐打破一城一报的格局,创办了地市晚报.这个时期,地市晚报定位于日报的补充,供市民茶余饭后休闲之需.由于在经济上没有完全独立,很多地市晚报躺在日报的怀抱里吃大锅饭.  相似文献   

6.
强化重大主题策划报道,是应对新媒体环境下传媒市场竞争、提升地市党报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本文重点关注《宿迁日报》在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对于其他地市党报如何做好重大主题策划报道,提升舆论引导影响力,促进党报媒体自身发展、强化和巩固主流媒体地位,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泳 《新闻采编》2005,(3):36-37
由于人力、财力、精力以及经营范围的种种限制,一些媒体特别是地市晚报很难把采访报道的力量向本地之外延伸,以致一些好的策划思想只能局限于在本地范围内操作或干脆束之高阁。而与此同时,许多大报乃至报业集团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常常“大兵压境”,到这些地市级城市来抓新闻,派驻记者站,动辄就组织十几个版的“地市专版”,给地市晚报的经营造成明显威胁。地市晚报不仅对外地新闻“鞭长莫及”,甚至连“守土一方”搞好本地的新闻报道也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时代,媒体环境发生巨大变革,地市党报受到剧烈冲击,如何在全媒体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地市党报的重要课题。地市党报要想在传播媒体快速发展、“人人都是自媒体”、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继续生存并有所发展,就必须做好深度报道。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做好深度报道是地市党报的创新之路,也是地市党报实现突围的一条重要途径,河南鹤壁日报在新闻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对深度报道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随着报业的改革,过去“日报靠党、晚报进市场”的局面已被打破,“日报、晚报同进市场”现已成定局。地市党报自办发行的开发重点也随之要转移到抢占市场上来,重点要打好每年的大征订、滚动发行“两大战役”。  相似文献   

10.
地市党报是党在基层的新闻事业单位,肩负着既发展事业,又发展产业的双重重任。为搞好事业、发展产业,全国各家地市报无不倾其全力,积极探索。全国有150多家地方党报抓住国家实行集约化战略,重点培育大型出版、报业、期刊和发行集团的机遇,创办起地方晚报。粗略分析这些报社的管理模式大体有三种:一是创建过程中,日报、晚报就各自为阵,独立核算经营:二是日报、晚报貌合神离,分开核算经营;三是反复实践后,日报、晚报整合资源,统分灵活经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市报人》2010,(9):F0002-F0002,I0001
《苍梧晚报》由连云港日报社主办,创刊于2000年10月1日,经过10年的风风雨雨前行,如今已成为本土强势媒体,苏北鲁南地市晚报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2.
区域内都市报发展现状 地市报纸是我国报业中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一支年轻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受报业经济规模、发行地域以及新闻报道资源、采编人员素养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它们又被称为“在夹缝中生存的报纸”。目前,我国地市报纸主要有党报和晚报(或都市报)两类日报和作为周报的广播电视报。地市报纸的种类并不算多,同城媒体的竞争并不算...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无锡日报视频号运营实践,客观分析了地市党报融合现状,对地市党报媒体融合之路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从1997年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宣告停刊,到老牌晚报《羊城晚报》被《南方都市报》和《广州日报》远远抛在脑后,如火如荼的内地晚报业似乎被敲响了衰弱的警钟,加入世贸组织后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更令地市晚报的生存空间受到越来越重的挤压。地市晚报真的陷入四面楚歌了吗?  相似文献   

15.
地市党报在地方媒体中一直处于龙头老大的强势地位,大家把党报看得很重也很神圣,但是近年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地方党报面临晚报、都市报,广播、电视尤其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重重挤压,党报的发行量下滑。地方党报如何在困境中崛起,充分彰显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是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新闻传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报业发展与竞争的激烈环境中,地市晚报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报业市场无情的摔打和洗礼中,一部分地市级晚报能及时进行战略的调整,以适应竞争和挑战,在办报与经营上实现了协调健康发展,成为当地具备报纸品牌影响力和经营活力的主流媒体。但仍有少数地市级晚报由于在办报和经营上观念陈旧,思路模糊,方法落后,出现两难问题,生存和发展受到极大的挑战,在艰难中苦苦挣扎。  相似文献   

17.
地市晚报在经历了上个世纪末的崛起和本世纪初的快速发展后,在经济实力上已由依靠党报抚养,走向反哺党报,逐渐握有主流媒体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时政新闻是主流媒体最重要的报道内容,受众关注度高。在新形势下,晚报要做大做强。争当主流媒体。必须加强和改进这方面报道。这已为大家所公认。而如何做好这类硬新闻,改变其较容易出现的面孔生硬、内容空泛、远离读者的状况,提高报道水平。更好地吸引读者,则是目前包括地市党报、都市晚报在内的主流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题。《太原晚报》在此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读者要获知新闻不仅仅局限于纸质媒体,人们还可以从电视、网络,甚至从手机新闻中就能轻松地得到有关自己需要了解的各类信息。因此,地市晚报要扩大自己作为城市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除了有效地增强其新闻容量外,加强新闻本土化,是必须花大力气去做的真功实招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竞争上有诸多不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荆门晚报》以其新鲜感、归属感、亲近感赢得了本地广大受众的欢迎,为地市晚报的发展探索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途径。一、在时间上贴近,让读者产生新鲜感新闻讲究时效性。在本埠新闻的报道上,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时效性上有一定优势:本埠新闻发生在当地,地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