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现在资本主义各国都热衷于天才教育。用智力测验来确定天才儿童,把天才儿童当作未来的统治人物来培养,这种教育方法带来的后果已经引起一些教育家的重视。现在我们摘要介绍刊登在美国教育杂志《PHI DELTA KAPPAN》1978年11月号上的一篇文章,作者多萝西·韦勒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教师,自已的两个孩子又是“天才”儿童,她根据切身经历,列举耳闻目睹的事实,对天才教育提出了批评。因材施教是需要的,我们也不反对给天赋聪明的儿童施以特别的教育,以促进其才能的发展。但是值得注意,在教育方法上,不能让他们产生优越感,更不能有高人一等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美国于1868年制定了“天才儿童教育计划”,1901年建立第一所“天才儿童学校”,实施英才教育已有100多年历史,积累了不少经验:一是要有培养拔尖人才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二是要破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三是政府重视,加强立法;四是高度关注5%优秀学生的选拔和培养;五是有完善的选拔和培养体系。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科技强国,与其英才教育密不可分。我国基础教育在“以人为本,立足全体”“大面积丰收”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忽视了对5%优秀学生的选拔和培养、忽视了英才教育,是一大缺憾和失误。中国基础教育应打破在英才教育方面的沉闷,理直气壮地对“超常”儿童、天才学生实施英才教育;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大面积丰收”,更要立足5%优质学生的早期选拔与培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3.
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引起了美国的教育改革,天才教育引起了重视。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指出:“为了国家的安全,必须选拔我国大批的天才儿童,并努力进行天才教育。”1973年3月国会通过了《天才教育法》,为天才教育提供人力、物力和法律上的保证。此后,天才教育成为美国教育系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理学对创造性活动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创造力的作用了。本世纪初,学界主要以智商作为鉴别天才儿童的指标。美国心理学家推孟认为,凡智商超过140的儿童就可称为天才儿童。但时至今日,心理学界已经改变了对天才内涵的看法,并普遍认为创造力也是天才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一个人没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以“天才教育计划”作为指导其天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并设立了天才教育处自上而下的领导和监督天才教育的实施。新加坡的天才教育探索已经有近40年的经验,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天才教育体系,在天才儿童的选拔机制、培养模式、融合安置、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建设都比较完善。其天才教育政策鲜明,充分考虑了天才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提高了新加坡的国家竞争力与国民素质,为新加坡培养了一批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6.
美国较为广泛地开展天才教育还是七十年代以来的事。这时国家和公众开始真正重视天才教育问题。 一、天才教育的概念变了 美国人一贯标榜自己国家的“民主”精神和机会均等原则,主张教育机会均等,人人享受同样的教育。这是美国残废人教育发达,历史悠久的原因。而对天才儿童则认为,他们已经够聪明了,勿需额外帮助就能自己学习。因此长时间以来对天才教育问题研究很少,天才儿童也很少得到应有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美国反动统治集团和历代的反动统治阶级一样,总是乞灵于“天才论”为其精神支柱。美国政府历来都以“天才教育”作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工具。特别是在近十几年来,为了同苏修争夺世界霸权,摆脱美国政府所面临的困境,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美国统治集团及其在教育界的代理人更加疯狂地鼓吹反动的“天才论”,更为大力地推行“天才教育”。在一九五九年,苏修人造卫星刚刚上天不久,美国统治集团慌了手脚,惊呼这给美国“带来的危险,触目惊心地震动了美国公众”。他们吵吵嚷嚷,抱怨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低下,“要求美国学校提高标准”,尤其着力推行“天才教育”,大肆叫嚣“天才儿童”是美国“人力和  相似文献   

8.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副校长费郎西期&;#183;阿其博尔特在参加2000年10月上海市政协主办的“21世纪创新教育论坛”时指出:“传统的教育,严重了创造型人才的发展,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于创造力的认识和发展是世界各国教育心理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美国国家才能研究中心所创导的‘全校丰富教学模式’开辟了一条大面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路子。”次日笔者聆听了“丰富教学模式”的创始人、美国白宫天才教育专家组组长、全美天才教育研究会会长兰祖利(Renzulli,J.S.)博士和里斯(Reis,S.M.)博士首次来华所作的丰富教学模式学术报告,报告中的许多真知灼见,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教育界把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竞争的战略决策。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如韩国1995年的教育改革方案中就提出中小学实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育向以培养创造力为重点的教育转移”,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瑞典、德国和东欧各国早就开展了创造教育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和机构,要求从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以此推动教育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0.
创造力的培养应该贯彻在儿童教育的各个方面,儿童音乐教育也不例外。美国和苏联都十分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在音乐教育中都设有与音乐欣赏、唱歌、律动等并列的“音乐创作”专项,以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能力。现就其内容和形式作些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荷兰具有高度分层的教育体系,其天才教育的政策演进经历了发端期、探索期和创新期三个阶段。荷兰基于卡特尔-霍恩-卡罗尔理论和交叉电池评估方法的相关理念,在天才儿童的早期发现和甄选机制上,主要采用智力测试、非语言能力测试和创造力测试等识别工具;同时将来自教师、家长、同伴和学生本人等多方主体的提名视为识别高天赋学生的另一种有效渠道。荷兰对于天才儿童主要采用隔离式和融合式两种安置方式,并通过加速和充实两种模式对其进行培养。荷兰天才儿童早期发现和培养机制的经验及特征体现在:贯彻天才教育新理念并关注潜在的天才儿童;倡导融合教育为主的安置方式以兼顾天才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共同发展;基于趋同差异化和发散差异化两种策略优化培养模式;面向天才儿童开展循证教学以确保培养效果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超常儿童是指智能发展远远超过同龄人的一般发展水平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包括少年期)。这类儿童古今中外都有,事例不胜枚举。对这些儿童进行相应的教育,就称之为天才教育或超常教育。现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兴趣来关注超常儿童及其教育工作。例如,在美国和英国,都先后建立了天才儿童教育的国家级领导机构,管理和研究天才儿童的教育工作,这方面的经费也逐年增加,不少大学还设置了培养天才教育师资的专业,为天才儿童开办了各种  相似文献   

13.
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学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英才教育和素质教育 英才教育,指专门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美国有英才教育的政策和法律,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指出:“为了国家的安全必须选拔我国大批的天才儿童,并努力进行天才教育。”1973年3月又通过《天才教育法》,通过多中取胜,严格筛选,好中选优,精心培养。英才教育和群众教育相对而言,它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的教育目标是:致力于发掘每位学生的潜力。1984年颁布的“天才教育计划”,是天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新加坡教育部对天才教育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改革,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中国开展天才教育已有30年的历史,在未来的天才教育改革中可以采取增进天才儿童与大众儿童的融合.减少天才学生的心理问题;编写专门的教材,改进对天才儿童的选拔;增加自我学习的时间.提高研究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行,新课程理论的推进,“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愈来愈受到当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谈起创造,我们不禁会想起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陶行知.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而如何才能培养出创造力呢?陶行知先生通过长期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分析出了妨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六大解放”的重要思想,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六大解放”是陶行知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把“六大解放”看作是培植儿童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老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陶先生的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有着相当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44年,陶行知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他认为“教育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儿童的创造力。他主张“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认识小孩子有力量”,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学习陶行知的论述,联想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中,确实存在着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者乾侑的研究表明,九岁以前是儿童的创造力的启蒙阶段。美国学者托兰斯的研究结论是“从幼儿期到小学三年级儿童创造力发展最快。”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 一、游戏比赛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学生的注意力有着磁铁般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一向比较忽视天才教育,57年卫星冲击引起的危机感促使美国政府改弦更张,天才教育才渐入佳境。虽然此后有过曲折,但总的趋向是逐渐赢得支持,形成特色,成为美国教育系统的一部分。我国虽然没有天才教育的正式提法,但存在事实上的天才教育(如科技大少年班);重点学校虽然并非天才教育机构,但实际上却是在培养“尖子”。美国的天才教育起步比我们早,在天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索里和特尔福特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由儿童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培养出来的,而在这些社会环境中教育是一种最主要的因素。教育既能够促进和增长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也能够阻碍甚至毁灭儿童的创造智慧。为此他们认为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地注意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在如何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问题上,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陶行知就把那种“消灭学生生活力、创造力”的教育痛斥为“死的教育”、“吃人的教育”,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