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1.
搞好新课程师资培训是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中心工作。构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师资培训模式 ,可以把教与学统一起来 ,促进教学活动的优化。在新课程师资培训中 ,要不断探索与创造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培训模式 ,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 ,注重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和才能及群体互动的功能 ,确保培训工作与教改探索的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明与社会的进步一刻也离不开创造。在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创造教育或教育的创新问题已成为当今各国面临的主题。在我国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框架中,把教育的创新提升到了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高度来认识,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这是每一个教师都明确的。传统《教育学》对教师备课的指导,往往只强调三种计划(学期/学年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和三方面的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而忽视了联系备课与上课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的强调——课前“背”课。所以,很多老师在上课时,虽然有符合备课常规要求的教案,但是“心中无数”,讲课时只好照着教案边看边讲,形成“上课老师念教案、学生记笔记,考试学生背笔记”这样一种呆板的教学模式;需要板书时,教师则背向学生,一手拿教案、一手拿粉笔,两眼紧盯着教案,边…  相似文献   
4.
1晨读   [题旨说明]   1.第1题,要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应把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起来.本题的重点要求是“交流“,一定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充分交流.……  相似文献   
5.
1晨读 [题旨说明] 1.第1题,要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应把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起来.本题的重点要求是"交流",一定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充分交流.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文明与社会的进步一刻也离不开创造.在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创造教育或教育的创新问题已成为当今各国面临的主题.在我国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框架中,把教育的创新提升到了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高度来认识,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16周总理的睡衣 [题旨说明] 1、第1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继第一单元“看图学文”之后,本文继续学习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的方法。学习本课,要图文结合,看懂图意,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回答问题。 2.第2题,学习词语的运用。题中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示动作的词。 3.第3题,培养朗读能力。本文紧紧围绕“艰苦朴素”这一思想内容而写,朗读时要表现出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比崇敬的感情。 [自主性练习设计] 一、看图,读课文,填空。 1、这篇课文的观察顺序是从()到(…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有自己的“创造实验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文明与社会的进步一刻也离不开创造。在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创造教育或教育的创新问题已成为当今各国面临的主题。在我国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框架中,把教育的创新提升到了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高度来认识,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要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使用。只有具备一定创新素质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活动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正如人们常说的 “名师出高徒”一样,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思维敏捷,教学方法灵活,发散得妙,聚合得巧,观察敏…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教育界把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竞争的战略决策。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如韩国1995年的教育改革方案中就提出中小学实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育向以培养创造力为重点的教育转移”,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瑞典、德国和东欧各国早就开展了创造教育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和机构,要求从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以此推动教育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0.
德育环境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创设优良的德育环境尤其重要。加强德育环境建设,应该发挥学校德育环境的主导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努力优化、净化、美化学生的活动空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出一片明净的天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