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本文介绍当今业余琵琶学习低龄化的现象,引入家长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对家长如何做好一个"琴童"进行探讨,提出一个方法,使家长贯穿整个孩子琵琶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很多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太累了,可是别人的孩子都在培养特长,自己也不甘落后,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也加入了琴童家长的行列。回想这一年多的学琴历程真是感慨颇多,结合自己所学习的心理学知识,总结以下几点供广大琴童家长借鉴。一、学琴的烦恼及解决策略1.我们的学习形式是集体小班授课,当初选择这种上课形式,一方面是觉得集体环境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团体游戏活动可以  相似文献   

3.
前些日子,先后有八位家长和我闲谈他们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当他们分别描述了孩子的学习表现后,我向他们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您的孩子是剖腹产的吗?"几位家长都非常惊讶:"对呀!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是您孩子的表现告诉我的。"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根据婴儿出生的原理,结合大量的临床研究,为我们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景  阮浪 《班主任》2006,(5):17-17
针对期中考查成绩太差的学生,我们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家长会,请家长们在一张表格中列出自己孩子的优点.家长们拿到表格,有的对着表格发呆,有的一边摇头,一边苦笑.30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家长动笔!又过了10分钟,有位家长终于忍不住了,说:"我的孩子学习这样,还能有什么好!"另一位家长也随声附和:"是呀,学习不好还不算什么,还不遵守纪律,让老师生气,还能有什么好呀!""我们没招了,破罐子破摔吧."家长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会议室里一片唉声叹气!  相似文献   

5.
奚萌 《儿童音乐》2013,(7):64-65
与聊城的一位琴童家长交流孩子的学琴情况,家长反映孩子"学琴不认真。不论做什么,总是边干边玩,弹琴、吃饭都是……错了也不让给纠正,还和你顶嘴,甚至还用脚去踢琴。"问我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我分析孩子的这种情况是典型的心力不足,原因是家长在管孩子时"赏罚不明"。家长也承  相似文献   

6.
弹钢琴,是眼、耳、口、手同时参与的一种活动,这种综合性的活动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使孩子的智力得到了提高。孩子通过弹奏的训练,不但锻炼了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人们常常认为,学琴的主体是琴童,老师的指导是关键,而常常忽略家长的作用。其实,家长在琴童与教师之间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丽玲 《家长》2022,(1):34-35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时,特别是谈及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时,大多数家长脱口而出的是:"我们孩子就是太粗心."其中有一位家长的回答最让我记忆深刻:"我家孩子可聪明了,稍微一学成绩就上来了,就是马虎点,老师,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儿!"可以说,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粗心的确置若罔闻,甚至根本不加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半数以上的孩子在学习乐器,可是,谁来关心琴童的人格发展与命运?在很多家长看来,乐器似乎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万能教育机。所以,超过50%的家长们不惜重资让孩子练琴,并有超过30%的家长对孩子施以高压手段以使其将练琴活动持续下去。但是,乐器不是万能教育机。现在我们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观点来分析家长在孩子学琴方面的某些错误认识。学琴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吗?我们看到,92.7%的家长认为练琴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是,我们不能想象一个人在经常的失败与否定性评价中会获得自信心的发展;不仅如此,我们也更难想象一…  相似文献   

9.
《中华家教》2011,(8):34
Q编辑老师:您好!孩子即将上小学了,学校又离家比较远,我们又没有时间接送孩子,请问在孩子接送问题上有什么好的建议吗?A家长:您好!由于当前的城市交通、治安现状对孩子的安全存在着极大的威胁,再加上孩子初入小学,对新的环境比较陌生,所以家长在孩子上下学的路途中给予保护是完全有必要的。鉴于目前双职工家庭比较多,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为此我们为大家提供几种方法,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习钢琴的儿童越来越多。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接受美的熏陶,心灵和技能获得全面发展。但是,或许是因为“望子成龙”心切,不少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练的曲量越多越好,强迫他们囫囵吞枣地学习一个个钢琴曲。儿童被动进行苦练,抵触地弹响音符,背离了儿童学钢琴的意义。有一期《琴童》上载有几则琴童的自诉。其中有一则说:“我学琴已经5年了……我几乎把所有玩的时间都用在了练琴上,一天到晚都是琴、琴、琴。琴毫不留情地将我与快乐隔绝了。记不清有多少次,听到小朋友在楼下草地的欢乐笑声,我真恨不…  相似文献   

11.
目前钢琴教育以其对儿童各方面的益处成为了广大家长为孩子选择素质教育的首选.但在广大琴童中不一样的孩子所体现出来的学习效果却并不一样,有轻松优秀的,也有吃力困难的.本文就会对这种现象的成因——学习习惯加以阐述,以说明不同的钢琴教育会对儿童的学习习惯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影响.进而使广大家长对钢琴教育对儿童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理解,以选择真正能使孩子受益的钢琴教育.  相似文献   

12.
看看周围的孩子,一个个又唱又跳的,而自己的孩子呢,总好像缺了点艺术细胞。怎样才能让孩子多点艺术感觉,长点艺术细胞呢?就让我们看看身边的那些"小艺术家"们,在他们多才多艺的背后,父母是如何悉心指导的呢?从宁波宝韵音乐幼儿园的这些小琴童身上,我们也许能找到些答案!  相似文献   

13.
学习钢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只是普及层面的学习,也需要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真正有所收获。那么,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琴童家长?这并不取决于您花费了多少金钱为孩子聘请名师、购买名琴;也不取决于您花费了多少时间陪孩子练琴。关键在于,您是否为孩子提供了"他们真正需要的"帮助。我依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中国家长对孩子学习乐器的热情,让音乐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各类教琴的老师也是数不胜数。给孩子选个好老师,这个"好"不仅仅是指专业上有多杰出,它还包含了方方面面的要求,比如老师要了解儿童心理,要有一定的音乐教学经验,当然,老师的专业水平也非常重要。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是适合琴童的好老师呢?这要从孩子的性格、学琴的目的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老师。一、为孩子通过音乐专业考试如果有计划未来让孩子参加音乐专业的  相似文献   

15.
钢琴,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乐器,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尝试让自己的孩子来学习钢琴这门高雅的艺术课程。求学的琴童多了,于是在教学的道路上便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和建议。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教育始于家庭教育,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当前的家庭教育问题颇多:有的家长言传身教负能量,孩子看在眼里;有些家长要么不管孩子,要么经常打骂孩子;有些家长貌似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可孩子的学习状况还是不尽如人意;一部分家长听天由命,认为孩子不会读书就算再管也无济于事;也有部分家长觉得管不住孩子,孩子出现了种种问题;还有一些家长以孩子的名义忙着为孩子"赚钱",却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孩子也开始有逆反心理,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应该丰富家校沟通的方式,加强家校有效沟通合作,试着改变家长朋友的观念,努力让家校教育同步,共创家校教育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本刊编辑部收到许多读者的来信,在信中,读者抒发了自己对教育孩子的一些切身感受,也谈到了在学习、学用我们的《家庭教育》杂志中的体会。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地成长、努力成才!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若要孩子天天向上,父母也要好好学习。”作为新时代的家长,必须认识到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必须以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成长成才,而这一切,离不开学习。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一个暑假,孩子的培训费、旅游费、生活费加在一起要多少?这个暑假,家庭账本上是否多了几笔开销?暑假期间,我们来聊聊孩子高消费的话题,让我们的家长对孩子高消费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让家长明白:孩子高消费,问题在家长!  相似文献   

19.
家长朋友们:你们好!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我们希望孩子学习进步、能力提高的愿望是一样的.我的孩子楠楠在最近一次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各科都在95分以上,老师表扬他自控能力增强了,还说他不仅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思维力、注意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知道,孩子的这些进步都离不开"乐知舟教育"的珠心算课程,以及那里的老师们对他的耐心辅  相似文献   

20.
钢琴学习是个长期的、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要使孩子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确实并非易事。下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各位同仁和琴童家长探讨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