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某种意义上讲,财经媒体是"窄"媒体,报道内容比较专业,受众群体相对较窄.区域性财经媒体加上"区域"两个字,就更"窄"了.但在财新传媒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区域性财经媒体虽然"窄",却需要更加宽广的视野. "重财经而不唯财经" 财新传媒旗下核心杂志<新世纪>周刊,是一份纯粹的财经杂志,但在这一份纯粹的财经杂志中,却有很多非财经类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独立的采编立场究竟有多大的力量?<财经>杂志是回答这一问题的标准样板.1998年春天,有关琼民源这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报道被视为禁区,胡舒立却坚称自己没有见到通知.若干年后,这位"最危险的女人"在接受杨澜采访时不无得意:"只要事实对,我们就写,写完就登."依照胡舒立的回忆,当年4月出版的<财经>创刊号卖了5万册,主打报道便是琼民源.当然,作为主编的她还是在事后向有关部门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王方 《传媒》2009,(11)
2009年10月,<财经>杂志人事风波发生后,各界议论纷纷,猜测传闻不断,一度演变成极具眼球效应的"新闻事件".当然,作为中国最知名的财经媒体之一,备受公众关注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如何理性、客观地看待、评价"<财经>杂志离职事件"并非易事,要谈此事件对中国传媒业尤其是财经媒体的发展的影响、教训及借鉴意义就更难了.就事论事,笔者认为"<财经>杂志离职事件"的发生,除了金融危机、美国媒体寒冬、中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及时下传媒人创业潮等外部原因外,关键在于杂志自身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电视节目分众化传播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电视精英谈话类节目进入人们的视野.但由于知识体系的高端性,收视人群狭窄,财经节目往往"曲高和寡",收视率低迷.在此背景下,号称中国最具有原创精神的第一档商业脱口秀互动电视节目--<波士堂>于2006年开播了.开播至今,其收视率一直居于第一财经频道之首,在业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2016年互联网内容付费的商业模式似乎迎来春天,诸多强IP带动的垂直新媒体社群模式兴起,不少"意见领袖"以知识产出的方式,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在此背景下,传统电视财经媒体的转型方向似乎有了另外一种可能,发展"新媒体财经社群"体系和"内容付费"的商业模式,为传统电视财经媒体转型、摆脱"唯广告论"魔咒提供了机会,互联网下半场的机遇或许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6.
财经媒体市场与财经媒体的竞争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一、对财经媒体市场的几个基本判断财经媒体市场今后走势如何 ?拿什么作为我们决策与运作的依据 ?分析各种情况 ,我们可以有以下几个基本判断 :财经媒体市场空间一定还很大 ,财经媒体市场的选择性今后会更强 ,财经媒体市场竞争可能会越来越激烈 ,财经媒体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多地呈现为跨媒体竞争。1.空间很大的财经媒体市场可以断言 ,财经媒体市场空间一定还很大 ,财经媒体市场的成长速度 ,可能会比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要快得多。为什么这样说 ,可以从几个角度分析。其一 ,与以往相比 ,中国经济正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 ,…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财经新闻报道日益受到重视,财经记者成了"香饽饽",地位和身价直线上升。中央财经大学一位教授曾预言:"在未来15年乃至更长时间内,财经新闻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闻界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优秀的财经记者和编辑也将随之成为最为抢手的新闻从业人群。"①但是,目前我国财经记者的整体水平却不尽如人意,成为制约我国财经新闻发展的重要瓶颈。  相似文献   

8.
萧美瑾 《新闻记者》2007,(10):52-5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数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财经报道中,成为大部分财经报道的重要元素,财经记者更是免不了要与数字打交道,因此一个好的财经记者必须有用好数字的能力。他应该对数字有一种敏锐的目光,能从一长串、一长串的数字里发掘出闪光的新闻;他应该知道一个数字往往比报道里凭空说一百句话更有效力。当然数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用错了数字,那么整篇报道的观点也会发生根本的错误;数字是枯燥的,用多了受众也会厌烦。因此重视数字,用好数字是财经报道好看、好听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财经记者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媒体行业不断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电视节目作为传统媒体产业之一,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新媒体融合环境背景下,本文针对电视财经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策略展开了探讨。首先对新媒体融合环境下电视财经生活服务类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然后从创新理念思路、知情权、真实性以及加强互动等方面提出了新媒体融合环境下电视财经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第一财经,作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一个年轻媒体,一直在寻求我们这个时代财富运行的方位感.2008年10月20日,第一财经年度巨献--大型财经电视纪录片<激荡·1978-2008>正式启动.这是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上海电视界推出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1.
王晓乐 《现代传播》2007,(4):132-133
2007年6月9日,由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主办的"两岸三地财经新闻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影响中国:财经媒体的力量".来自内地及港台地区的五十余家财经媒体代表会聚一堂,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一道,对财经媒体的热点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华文财经媒体的使命、责任与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隶属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是我国品种较全、影响力较大的财经媒体集团之一.自2003年成立以来,"第一财经"定位高端人群,主要服务于国内商业人士以及全球华裔商业人士,其经营的主要项目是电视、日报、广播、周刊、网站以及研究院,这六个项目运营专业化程度极高,为广大客户提供了精准的高端服务.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第一财经"为全面提高竞争力,在新闻生产与经营上做出了及时的调整转型,进一步拓展了其全媒体时代的发展空间."第一财经"从整合化、跨界化、可视化和市场化四方面入手,为当前我国传媒集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玲  谭小凤 《中国记者》2012,(7):107-108
"财经时代"来临,财经媒体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其发展模式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有尝试资本运作的,有试水新媒体的,有创新赢利模式的……在探索发展过程中,财经媒体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跨区域、跨媒体、跨国界发展逐渐成为财经媒体青睐的发展模式。为什么?它的核心竞争力怎样体现?  相似文献   

14.
财经证券类新闻是当前媒介关注的一个热点,如最近几年各类电视财经栏目明显增加,各家都市类日报的财经版面扩版显著,出现了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专门的财经类日报。但各家媒介财经新闻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媒体正在走进新财经时代. 我们需要建构新的话语体系,探索新的报道策略,以应对扑面而来的冲击. 新建构:媒体话语体系在变 新财经时代有两个支点. 从报道对象来看,新财经时代国际国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转变.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中国经济运行方式与节奏将呈现全新面貌;同时,经济国际化、全球化迫切要求"中国声音"尽可能与"中国实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16.
《财经》杂志高管集体辞职事件,虽让人震惊,但也在意料之中。笔者曾在一篇传媒评论中写道:"赵世龙、朱德付、朱学东、程益中的理想有多远?"这次轮到胡舒立等人了,《财经》的理想有多远?这确实值得籍此深刻地反思一番!中国更需要新闻,还是媒体?  相似文献   

17.
消费时代,消费主义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在消费主义的扩散过程中,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媒体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电视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消费主义的推行者、构建者和同谋者,电视财经节目作为反映经济生活的一种直观形式,受消费主义模式影响尤为深刻。本文试从电视对消费的影响以及消费对电视的影响两个方面分析电视财经节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消费时代,消费主义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在消费主义的扩散过程中,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媒体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电视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消费主义的推行者、构建者和同谋者,电视财经节目作为反映经济生活的一种直观形式,受消费主义模式影响尤为深刻。本文试从电视对消费的影响以及消费对电视的影响两个方面分析电视财经节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消费时代,消费主义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在消费主义的扩散过程中,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媒体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电视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消费主义的推行者、构建者和同谋者,电视财经节目作为反映经济生活的一种直观形式,受消费主义模式影响尤为深刻。本文试从电视对消费的影响以及消费对电视的影响两个方面分析电视财经节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财经期刊经营的第三次销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英泽 《今传媒》2007,(8):1-33
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一个全民理财、全民投资的新时代,社会公众对经济领域的信息需求日益旺盛,为财经类杂志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财经期刊在市场上表现异常活跃.原有的财经期刊当仁不让,新创办的财经杂志奋勇争先,加之国外传媒巨头纷纷登陆,我国财经期刊市场百花争艳,万马奔腾.在期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细分化、专门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下,财经期刊经营的商业模式(赢利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