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信息传播路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德英 《出版科学》2018,26(3):82-85
新媒体背景下,学术阅读的经济形态、信息载体和传播平台都发生很大变化,学术阅读变成服务阅读需求为核心,注重学术信息传播、阅读、思考、分享、互动、评价等,学术阅读呈现浅阅读、碎片化、单篇化的阅读模式.传统学术期刊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阅读群体在减少,数字阅读成为未来学术阅读的发展趋势.传统学术期刊要利用新兴媒体技术特点和优势,改变学术期刊的单一传播模式,明确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创新服务理念,实现学术信息双向传播,实现学术阅读的规范化、有序化、数字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陈霞 《出版广角》2015,(12):74-75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数字阅读方式成为现代读者的阅读新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探索杂志新的发展架构是出版界急需探讨的课题;找准定位、创立风格、做出品牌,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是新媒体时代杂志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入,社会大众对来自学术媒体的专业化信息的需求也在逐渐升温.为适应当下大众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传统“静态-单向”的“残缺”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在新媒体技术和思维的推动下,逐渐向“动态-双向”的“完整”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转变.这种转变既还原了学术期刊作为学术媒体应有的媒体意义,也拓展了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路径.本文在揭示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新媒体环境对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重点从学术期刊生产、传播、信息反馈3个环节探究新媒体技术和思维引入后的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机制,以期为新媒体时代的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周欢 《出版广角》2015,(17):158-159
碎片化一度被认为是网络传播的弊端,但在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传播逐步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我们应站在传播模式变革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它的价值。碎片化传播打破传统的传播秩序,正悄然改变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微时代"背景下,微博以及微信和微视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微"开头的新媒体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传播时代,基于互联网客户端的快速扩展,使其逐渐成为当下的主流传播模式,而且向各领域渗透。新时期读者的阅读习惯发展了变化,更加趋向网络化,而且新闻阅读状态碎片化现象严重。本文先对微传播背景下的报纸编辑工作新挑战与作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创新报纸编辑思维,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三种读者阅读引导的模式,分别是OPAC2.0阅读引导模式、移动阅读引导模式和联合协作阅读引导模式。文章同时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阅读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媒体时代如何对读者进行引导提出了思考,即对读者开展心理阅读研究,构建联合阅读引导体系,开展与新媒体时代的阅读需求相适应的阅读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发展将人们带入群体传播时代,可从“群体”这一中间路径出发,以群体为单位进行阅读推广的路径创新。在传播主体极端多元化的群体传播时代,阅读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多元性阅读需求、自助性阅读需求及娱乐性阅读需求被激活。阅读活动本身也在发生变化,关系逻辑、交互逻辑和共享逻辑正在改变阅读的启动规则、过程体验和价值转化。基于新时代阅读生态的变迁,阅读推广应在群体动力学视域下进行创新:对接群体偏好,以认同推广阅读;发掘群体能量,以情感推广阅读;激励群体协作,以自组织之力推广阅读。  相似文献   

8.
耿凤娟 《今传媒》2023,(5):40-43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技术应运而生,其中以信息共享、多媒体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改变了当前社会的信息生产传播格局,使得传统学术期刊读者的阅读习惯、认知需求以及互动模式都发生了明显改变。本文基于融媒体视角,分析了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多元化模式,探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旨在为我国学术期刊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黎彬  郝雅琪  赵瑞芹 《今传媒》2016,(12):16-19
医学书评具有传播先进知识、提升学术水准、倡导科学精神、提高鉴别能力的责任.新媒体时代书评经历了三次变革,即传统书评、站点式书评、自媒体书评.书评载体的变化产生了新的阅读平台,推进了阅读的网络化进程,使得阅读空间得以扩展.书评主体的多元化提供了网络条件下的交互性、参与性以及信息容量的空前拓展.新媒体书评在传播形式上与传统印刷版有差异,新增功能令人关注.本文阐述了信息时代应用微信功能开展的医学书评阅读推广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魏艳君  彭熙  朱德东 《编辑学报》2016,28(4):378-380
在全民“碎片化”阅读时代,学术期刊必须及时更新观念进行碎片化传播.学术期刊的碎片化传播应具有话题新颖、内容实用、特色鲜明、互动性强等特点,传播内容不是纸质期刊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而是自身内容的再创造和范武革新.学术期刊需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确定传播类型、选择合适传播平台以进行碎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1.
孔惠 《新闻前哨》2023,(2):37-38
在信息传递与接收都呈现“碎片化”趋向的新媒体时代,完整的信息被分类甚至建构,人们每天通过新媒体接收、阅读大量信息,但对这些信息却没有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在这种情况下,迎合受众的偏好、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以及提升受众体验对城市文旅形象建设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兰州城市文旅形象建设优势分析新媒体时代兰州城市文旅形象塑造方向,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城市形象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手机媒体、互联网、数字媒体的发展意味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时代改变了大众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式,以山西这一特定区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总和为核心的三晋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也必然发生改变。本文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中对三晋文化传播的策略:增加三晋文化传播的形式,以博客、播客、BBS论坛、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为多种形式,实现全媒体空间的立体式、交互式、开放式传播;增强三晋文化传播的趣味性,以互联网环境为传播机制,要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必须在网站制作、程序创作的过程中,增强观赏性、审美性与趣味性;同时增强三晋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在新媒体时代下,青少年是主要的受众群体,接受对象发生改变后,要有效针对青年群体进行自媒体方式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播信息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们更愿意选择通过网络来快速获取更多信息,来满足内心对资讯新闻的需求和对快速阅读的体验快感.由此,也就衍生了碎片化的阅读现象,形成了碎片化阅读时代,人们更侧重简单、有趣、不需思考的阅读,缺少深度阅读思考的意识,导致深度报道的发展受到阻碍.对此,本文通过剖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已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针对新媒体时代读者新兴的阅读方式,图书馆采取对策以满足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可为图书馆的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的阅读引导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新媒体时代阅读推广中的3种阅读引导模式:OPAC2.0阅读引导模式、移动阅读引导模式和联合协作阅读引导模式。同时对阅读引导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引导应对读者选择性阅读心理开展研究,开展与新媒体阅读需求相适应的阅读引导方式,创新传统的阅读引导形式等举措。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中学术期刊的功能缺失及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期刊作为既有学术传播体系的核心,在应对媒介融合时代知识碎片化呈现方面存在失语和整合功能缺失.学术期刊应增强知识整合能力,提高服务读者水平.具体措施包括推广学术期刊资源共建共享,为读者提供专业化服务;重视发表学科综述性文章,为读者提供知识导航;缩短刊期,加强采访报道,增加信息量;提倡职业精神,提高内容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出版让学术期刊由原来的单向传播过渡到现在的立体式多向传播,传播渠道也呈现多元化、交互化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信息传播形式.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媒体时代的出版特点,其次剖析了新媒体出版在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中的三种典型形式,分析了新媒体出版对学术期刊知识传播的影响,最后深入探讨出版社在新媒体视域下强化学术期刊知识传播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文章探讨了如何运用互联网的共享性进行选题策划、选题实施以及如何运用互联网的开放性进行出版物营销。互联网思维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给阅读模式和阅读群体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促使编辑不得不思考和探索运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大融合、大物流的优势以及互联网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策划更为符合市场需求的选题,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读者需求。  相似文献   

19.
网络,改变了副刊的传统生态,它逼迫副刊人不得不适应变化了的时代需要、社会需要和新时代时尚阅读的需要,副刊必须取悦读者、指导读者.副刊,必须寻找改良措施,应对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担当文化传播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系列报道具有形式多样、气势恢宏等特点,因而一直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快速增长,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传统媒体受到很大的冲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使得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得以最大化,本文以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节目为例,旨在探索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系列报道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